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理論論文 >

論德育本質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內在演進邏輯

發(fā)布時間:2018-03-30 22:12

  本文選題:德育本質 切入點:傳統(tǒng)現(xiàn)代 出處:《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摘要】:"物化教育"與"人本德育"只是對傳統(tǒng)德育與現(xiàn)代德育本身基本特征的一種現(xiàn)象性描述,并非其本質范式。傳統(tǒng)德育與現(xiàn)代德育的更深層本質只有在社會歷史運動的背景下,在德育與社會政治權威的關系范疇中才能真正得到界定。從德育與政治權威關系的根本變遷中生發(fā)出了德育從傳統(tǒng)至現(xiàn)代演進的根本內在邏輯:傳統(tǒng)德育本質上是一種權威依附型德育,而現(xiàn)代德育則是一種自由獨立型德育。但是現(xiàn)代德育只具有相對獨立性,其深層內涵是尋求國家政治意識形態(tài)與個體價值判斷的一種平衡,它決定著我國德育現(xiàn)代發(fā)展的基本樣態(tài)。
[Abstract]:"materialized education" and "human-based moral education" are only a phenomenal description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oral education, and are not its essential paradigm.The deeper essence of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and modern moral education can be really defined on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historical movement and in the categor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ducation and social political authority.From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the basic internal logic of moral education evolves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is essentially an authoritative dependent type of moral education, while modern mor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free and independent type of moral education.But modern moral education has only relative independence, its deep connotation is to seek a balance between national political ideology and individual value judgment, which determines the basic pattern of modern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2YJA710099) 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2011]8號)
【分類號】:G41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魯潔;轉型期中國道德教育面臨的選擇[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2 田建國;以人為本與全面發(fā)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5年01期

3 戚萬學,唐漢衛(wèi);以人為本的道德和以學生為本的道德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關震;;開展高職高專班主任工作可行性路徑初探[J];才智;2011年05期

2 王國超;鄭傳春;;關于“德育”與“道德教育”關系之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3 葛樺;;主體性道德選擇:當代道德教育的內在訴求[J];重慶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4 李春會;趙繼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受眾訴求與話語建構[J];重慶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5 姜言言;;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J];成人教育;2009年08期

6 劉登明;;高職院校素質教育要以人文精神為核心[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7 楊超;;以人為本:21世紀中國道德教育的主導理念[J];中國德育;2006年08期

8 劉云生;;走向行動德育[J];中國德育;2010年09期

9 鄧達;;21世紀我國學校德育的新動向[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10 楊超;;德育人本化:理論基礎和現(xiàn)實訴求[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曉萍;;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2 張峰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道德選擇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策略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2011年)[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新剛;思想政治教育物質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董吉賀;論“負面”教育的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價值取向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4 嚴從根;在正當與有效之間—社會轉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段建斌;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維度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春會;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潘藝林;論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李燕;共生教育論綱[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徐增輝;新公共管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10 畢華林;走向生本的教科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峗;“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黃涓;師范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林莉;蘇南地區(qū)現(xiàn)行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材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嚴佩芳;關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楠;中職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姜浩;大學生思想品德的自我建構[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邵琴芬;論民國時期教會大學的道德教育[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曉曉;高校學生會的德育功能研究[D];山東經(jīng)濟學院;2011年

9 徐文妹;終身道德學習理念及其教育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岳珊;大學生誠信缺失及其教育對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萬俊人;現(xiàn)代社會道德合理性基礎論證──兼及中國現(xiàn)代化運作中的道德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2 劉放桐;西方哲學近現(xiàn)代轉型與道德和價值觀念的變更──對個體本位和個人主義的超越[J];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嘯;德育本質芻議[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5期

2 趙志毅;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德育本質問題芻議——兼論傳統(tǒng)德育與現(xiàn)代德育的分歧[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龔孝華;現(xiàn)象學視野中的德育本質[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年01期

4 趙麗麗;;德育過程論:德育本質的新探索[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5 彭文曉;我國當前學校德育的困境及對策[J];襄樊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6 馮文全;;多學科視角下對德育本質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7 胡厚福;關于德育本質幾個問題的初步探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6期

8 張忠華;;德育本質研究與反思[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曹世敏;;文化視野下德育本質、功能觀的兩個要點[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7期

10 趙文炳;;人性化——當代德育的人學理路[J];教學與管理;2007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夢陽;;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

本文編號:168786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68786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eb3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