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蠕變影響的重組竹板增強膠合木梁長期受彎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01 04:21
現代木結構因其綠色環(huán)保、低碳節(jié)能、紋理美觀等優(yōu)點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被廣泛應用,而我國近年來也因相應政策的實施逐漸重啟了對現代木結構的研究。由于普通木材抗拉強度有限,彈性模量較低,變形大缺陷多,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研究者們提出了多種增強方法,對比眾多普通膠合木梁的增強形式,大多增大了膠合木梁的截面尺寸而仍未充分利用木材的抗壓性能。針對該問題課題組此前提出了新型組合構件——重組竹板增強膠合木梁,并通過試驗研究驗證了該梁的受彎性能,得出置換率為2/6時的試驗梁受彎性能更優(yōu)且更經濟合理的結論。但若想將重組竹板增強膠合木梁應用于工程實踐,仍需考慮木材基本特性之一的蠕變對梁長期受力性能的巨大影響。因此本文補充完善課題組關于重組竹板增強膠合木梁在蠕變影響下的長期受力性能研究,填補了空白,提供理論依據,具有實用價值;谏鲜鲅芯勘尘,本文開展了以下工作內容:首先,根據重組竹板增強膠合木梁的置換率、加載水平的不同分為A、B、C、D四組,其中A組為極限荷載測定組,用以測定長期加載水平。B、C、D三組分別為加載水平在預估極限荷載的20%、30%、40%時的三組長期試驗梁(其中每組包括普通膠合木梁與置換率為1/6和...
【文章來源】: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混凝土建筑的弊端??1??
標志性特點之一的斗拱也被??廣泛應用,門窗、屋頂等形式多樣,為后世木結構建筑奠定基礎;唐代形成的榫卯連接??的梁柱體系已趨于成熟,形成了明確合理的用材制度,生產逐漸標準化,各構件間傳力??明確,技術水平豐富多樣,體現盛唐風范。而后各朝代積累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除在結構、裝飾上有一定調整外,也對設計、施工等技術進行改善精進>6]。??建于公元1056年的山西省應縣佛宮寺的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最高的木塔建筑,氣??勢宏偉,歷經多次強烈地震和戰(zhàn)爭等仍未破壞,至今依然巍然屹立[7],如圖1-2?(a)所??示;故宮的主殿太和殿是我國現存體型最大的木結構建筑之一,造型莊重,體型宏偉,??代表了我國木結構建筑的輝煌成就[8],如圖1-2?(b)所示。??||||??(a)應縣木塔?(b)太和殿??圖1-2木結構建筑??發(fā)展到近代,在建國初期,由于我國基本建設規(guī)模迅速擴大,木材需求量急劇增加,??森林被大量砍伐,又無足夠資金進口木材,且受國外先進思想影響,單一的結構形式已??經不再受社會歡迎,導致20世紀70年代后,木結構建筑在中國基本停用,隨后大專院??2??
?1緒論???校停開木結構課程,并停止培養(yǎng)研究生,原來從事木結構的教學和科技人員不得不改弦??易轍,木結構學科無形中在中國消亡長達20多年[9]。現今隨著國家速生林種植的推進、??退耕還林及鼓勵進口木材政策的實施,木材供應量早已足夠滿足生產需要。與此同時,??由于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提升,木結構綠色環(huán)保、抗震節(jié)能、紋理美觀、可再??生可持續(xù)等特點與之契合,因此木結構復蘇,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伴隨著我國木結構??的復蘇與快速發(fā)展,近年來,許多標志性的現代木結構建筑也已落地建成,如臺灣阿里??山火車站(圖1-3),是目前臺灣最大的木結構車站,此前因“921”地震損毀后重建完??成,所用結構木材及膠合木材均由加拿大進口,采用月臺遮棚木質半拱形獨特設計,車??站前設有觀景平臺,給游客極致的觀景體驗;上海世博會溫哥華館(圖1-4),坐落于??世博園浦西板塊E區(qū),全部用木結構打造,展現了木材的廣泛用途,寓意著可持續(xù)且循??環(huán)的建筑理念同時也向世人展示“綠色、創(chuàng)新、宜居”的城市特色。青島萬科小鎮(zhèn)游客??中心(圖1-5),是國內單體最大的重型木結構項目,采用“木桁架屋頂結構與樹狀重??木結構”的獨特結構形式,使屋面與山的走勢遙相呼應,使建筑真正融入與自然環(huán)境之??中。??圖1-3臺灣阿里山火車站?圖1-4上海世博會溫哥華館??圖1-5青島萬科小鎮(zhèn)游客中心??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農村住宅現狀及木結構的發(fā)展前景[J]. 何敏娟,陳俊嶺,劉慧群. 建筑技術. 2009(10)
[2]我國木結構建筑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分析[J]. 郭偉,費本華,陳恩靈,任海青,周海賓. 木材工業(yè). 2009(02)
[3]木質材料蠕變研究進展[J]. 岳孔,張偉,夏炎,盧曉寧. 木材加工機械. 2008(03)
[4]竹材在建筑結構中的應用前景分析[J]. 單煒,李玉順. 森林工程. 2008(02)
[5]意楊木材彎曲蠕變特性的初步研究[J]. 李大綱.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8(01)
碩士論文
[1]結構用重組竹受彎性能試驗研究[D]. 李頻.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8
[2]預應力膠合木張弦梁調控效果研究[D]. 姜海新.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8
[3]基于蠕變影響的可調控配筋膠合木梁長期受彎性能研究[D]. 陳慧慧.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7
[4]基于蠕變影響的預應力膠合竹木梁長期受彎性能研究[D]. 賀鐵.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6
[5]竹質構件長期變形行為研究[D]. 李寧.重慶交通大學 2015
[6]重組竹蠕變性能試驗與分析[D]. 吳培增.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7]基于蠕變影響的預應力膠合木張弦梁長期受彎性能研究[D]. 楊穎偉.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8]蠕變對弦支膠合木穹頂結構受力性能的影響研究[D]. 吳青青.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4
[9]現代膠合木構件拼接節(jié)點力學性能研究[D]. 張鶴嵐.上海交通大學 2013
[10]木質梁變濕蠕變行為規(guī)律的研究[D]. 黃宇翔.西南林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209636
【文章來源】: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混凝土建筑的弊端??1??
標志性特點之一的斗拱也被??廣泛應用,門窗、屋頂等形式多樣,為后世木結構建筑奠定基礎;唐代形成的榫卯連接??的梁柱體系已趨于成熟,形成了明確合理的用材制度,生產逐漸標準化,各構件間傳力??明確,技術水平豐富多樣,體現盛唐風范。而后各朝代積累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除在結構、裝飾上有一定調整外,也對設計、施工等技術進行改善精進>6]。??建于公元1056年的山西省應縣佛宮寺的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最高的木塔建筑,氣??勢宏偉,歷經多次強烈地震和戰(zhàn)爭等仍未破壞,至今依然巍然屹立[7],如圖1-2?(a)所??示;故宮的主殿太和殿是我國現存體型最大的木結構建筑之一,造型莊重,體型宏偉,??代表了我國木結構建筑的輝煌成就[8],如圖1-2?(b)所示。??||||??(a)應縣木塔?(b)太和殿??圖1-2木結構建筑??發(fā)展到近代,在建國初期,由于我國基本建設規(guī)模迅速擴大,木材需求量急劇增加,??森林被大量砍伐,又無足夠資金進口木材,且受國外先進思想影響,單一的結構形式已??經不再受社會歡迎,導致20世紀70年代后,木結構建筑在中國基本停用,隨后大專院??2??
?1緒論???校停開木結構課程,并停止培養(yǎng)研究生,原來從事木結構的教學和科技人員不得不改弦??易轍,木結構學科無形中在中國消亡長達20多年[9]。現今隨著國家速生林種植的推進、??退耕還林及鼓勵進口木材政策的實施,木材供應量早已足夠滿足生產需要。與此同時,??由于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提升,木結構綠色環(huán)保、抗震節(jié)能、紋理美觀、可再??生可持續(xù)等特點與之契合,因此木結構復蘇,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伴隨著我國木結構??的復蘇與快速發(fā)展,近年來,許多標志性的現代木結構建筑也已落地建成,如臺灣阿里??山火車站(圖1-3),是目前臺灣最大的木結構車站,此前因“921”地震損毀后重建完??成,所用結構木材及膠合木材均由加拿大進口,采用月臺遮棚木質半拱形獨特設計,車??站前設有觀景平臺,給游客極致的觀景體驗;上海世博會溫哥華館(圖1-4),坐落于??世博園浦西板塊E區(qū),全部用木結構打造,展現了木材的廣泛用途,寓意著可持續(xù)且循??環(huán)的建筑理念同時也向世人展示“綠色、創(chuàng)新、宜居”的城市特色。青島萬科小鎮(zhèn)游客??中心(圖1-5),是國內單體最大的重型木結構項目,采用“木桁架屋頂結構與樹狀重??木結構”的獨特結構形式,使屋面與山的走勢遙相呼應,使建筑真正融入與自然環(huán)境之??中。??圖1-3臺灣阿里山火車站?圖1-4上海世博會溫哥華館??圖1-5青島萬科小鎮(zhèn)游客中心??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農村住宅現狀及木結構的發(fā)展前景[J]. 何敏娟,陳俊嶺,劉慧群. 建筑技術. 2009(10)
[2]我國木結構建筑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分析[J]. 郭偉,費本華,陳恩靈,任海青,周海賓. 木材工業(yè). 2009(02)
[3]木質材料蠕變研究進展[J]. 岳孔,張偉,夏炎,盧曉寧. 木材加工機械. 2008(03)
[4]竹材在建筑結構中的應用前景分析[J]. 單煒,李玉順. 森林工程. 2008(02)
[5]意楊木材彎曲蠕變特性的初步研究[J]. 李大綱.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8(01)
碩士論文
[1]結構用重組竹受彎性能試驗研究[D]. 李頻.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8
[2]預應力膠合木張弦梁調控效果研究[D]. 姜海新.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8
[3]基于蠕變影響的可調控配筋膠合木梁長期受彎性能研究[D]. 陳慧慧.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7
[4]基于蠕變影響的預應力膠合竹木梁長期受彎性能研究[D]. 賀鐵.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6
[5]竹質構件長期變形行為研究[D]. 李寧.重慶交通大學 2015
[6]重組竹蠕變性能試驗與分析[D]. 吳培增.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7]基于蠕變影響的預應力膠合木張弦梁長期受彎性能研究[D]. 楊穎偉.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8]蠕變對弦支膠合木穹頂結構受力性能的影響研究[D]. 吳青青.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4
[9]現代膠合木構件拼接節(jié)點力學性能研究[D]. 張鶴嵐.上海交通大學 2013
[10]木質梁變濕蠕變行為規(guī)律的研究[D]. 黃宇翔.西南林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2096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32096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