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地區(qū)文廟建筑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6 05:23
文廟是祭祀孔子、傳播和發(fā)展儒家思想的一種中國古代建筑類型。唐代詔令“天下州、縣學皆作孔子廟”后,便在全國各州縣正式構建起文廟與學校相結合的廟學合一體制。體現(xiàn)出文廟的學校教育功能。同時文廟還具有政治教化、文化傳承、精神激勵、信仰認同等等功能。中國特色的儒家思想經(jīng)歷幾千年發(fā)展至今,早已根植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中,如今仍然存在于社會現(xiàn)實和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一種文化記憶的基底。文廟作為儒家思想的物質載體,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象征符號,有利于中國人民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建立。從文廟營造到參加文廟活動的人從古至今都滲透著中國傳統(tǒng)的精神文化。中國的文廟基本以曲阜孔廟的結構模式為標準型制,但由于中國的地域廣闊,各地民俗風格差異很大,所以不同地區(qū)的文廟建筑在遵循標準形制的同時,又充分結合當?shù)仫L俗特征而存在差異。本文在文廟建筑空間特征研究的基礎上,以內(nèi)蒙古地區(qū)文廟建筑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搜集、實地調研、多學科綜合等研究方法對內(nèi)蒙古地區(qū)的古籍資料進行整理,對現(xiàn)存的文廟建筑進行現(xiàn)場調研及測繪。研究內(nèi)蒙古地區(qū)早期上京城、上都城、應昌路故城、凈州路故城、集寧路故城、亦集乃路故城遺址中文廟的選址特點;清朝時期在內(nèi)蒙古...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11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孔子(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譴?氤?鮮,后來又被當做教化的典籍而傳入了日本。這種傳播對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社會文化交往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墩撜Z》以其富含的哲理及豐富現(xiàn)實意義在東亞各國之間流傳開來,在保存自身獨特性外,因《論語》而形成“東亞文化圈”。后來隨著西方傳教士文化傳入中國,中國特色的《論語》文化也開始向北美和歐洲等其他國家進行傳播。19世紀到20世紀以來,華人移民現(xiàn)象逐漸增多,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國際交往也變得尤為廣泛,至此,中華民族的孔子文化、儒家文化、《論語》文化傳播到了全世界。2.1.2儒學思想文化價值圖2.2孔子講學圖(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致各地的文廟在規(guī)模和風格上也有所差異,但發(fā)展到后期,政府下達了統(tǒng)一的標準,一些共性建筑是必須有的。以下具體分析文廟中各部分建筑的特點及文化內(nèi)涵。萬仞宮墻,即是文廟最南邊的墻,一般建于欞星門之前。這個名字的寓意就是贊美孔子學問博觀古今、博大精深,造詣之高比這萬仞的宮墻還高,進而鼓勵學子向孔子學習。萬仞宮墻的存在,使文廟建筑雖然身處在城市之中,但卻與世俗有隔絕之感,不論是學生還是其他人進入之時,油然而生崇敬的感覺。曲阜孔廟的萬仞宮墻如城門壯觀,其他地方文廟的萬仞宮墻一般為照壁。如圖2.4欞星門,即是文廟的第一道或者第二道大門。為牌坊式或牌樓式木質或石質建筑。欞星也稱天田星,是保佑五谷豐登的神仙。文廟的大門之所以稱為“欞星門”,就是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同時也將孔子比喻成天上的神仙。欞星門在個別大祭祀建筑中也會應用,但主要用于文廟建筑中。意在于表彰孔子事跡和對孔子的尊崇。如圖2.5泮池、泮橋,泮池是位于大成門正前方的水池,池上的橋就被稱為泮橋。是儒家的文廟、學宮所獨有的建筑,是文廟興官學的標志。“泮”,指泮宮,即古代的學校。泮池的形狀也是多種多樣的,以半圓形居多。明清時經(jīng)學家以泮宮為學宮,所以,新生入學稱“入泮”。泮池、泮橋是地方文廟的代表性建筑,僅限于文廟使用。也是文廟的標志性的禮制建筑。如圖2.6圖2.4曲阜孔廟萬仞宮墻(圖片來源:作者自攝)圖2.5曲阜孔廟欞星門(圖片來源:作者自攝)圖2.6曲阜孔廟泮池泮橋(圖片來源:作者自攝)圖2.7曲阜孔廟大成門(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慶云文廟大成殿初探[J]. 趙玲. 文物春秋. 2018(02)
[2]已消失歷史遺跡的價值認識、甄別方法及再利用思路探討——以武漢為例[J]. 羅巧靈,劉奇志,望開磊,丘永東. 城市規(guī)劃學刊. 2018(02)
[3]文廟建筑的空間記憶和文化傳承——以福建泉州府文廟為考察對象[J]. 李雙幼. 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8(01)
[4]清代土默特旗官學教育初探[J]. 梅花.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5)
[5]清代的歸化城土默特旗文廟和官學[J]. 梅花,華玉.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6]異域儒思——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廟發(fā)展概述[J]. 陳興. 建筑學報. 2017(07)
[7]昆明文廟的空間沿革變遷研究及復原初探[J]. 金浩萍,唐恒魯. 華中建筑. 2017(03)
[8]從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聯(lián)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J]. 習近平. 孔子研究. 2014(05)
[9]明清地方文廟建筑布局與儀禮空間營造研究[J]. 肖競,曹珂. 建筑學報. 2012(S2)
[10]適應素質教育發(fā)展的中小學建筑空間模式研究[J]. 李曙婷,李志民,周昆,張婧. 建筑學報. 2008(08)
博士論文
[1]明清陜西教育建筑文化研究[D]. 周春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6
[2]清至民國時期土默特旗教育研究[D]. 梅花.內(nèi)蒙古大學 2015
[3]文化傳承中的教育空間與教育儀式[D]. 田增志.中央民族大學 2010
[4]中國孔廟研究初探[D]. 彭蓉.北京林業(yè)大學 2008
[5]中國文廟文化遺產(chǎn)價值及利用研究[D]. 柳雯.山東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孔子的媒介記憶傳播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 王闖.鄭州大學 2019
[2]閩南地區(qū)文廟建筑裝飾紋樣研究[D]. 趙亞.山東建筑大學 2018
[3]儒風長存:濟南府學文廟研究[D]. 隋明超.曲阜師范大學 2018
[4]中小學校建筑設計整合研究[D]. 劉蓮.鄭州大學 2016
[5]書院空間形態(tài)在當代中小學公共空間中的傳承發(fā)展[D]. 吳嘉藝.湖南大學 2016
[6]山西平遙文廟建筑初步研究[D]. 邱煜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5
[7]古代南襄地區(qū)教育建筑研究[D]. 王銘杰.武漢理工大學 2015
[8]莆仙地區(qū)現(xiàn)存文廟(孔廟)研究[D]. 陳新艷.福建師范大學 2015
[9]中原地區(qū)文廟大成殿空間探析[D]. 劉紅娟.河南大學 2013
[10]論教育遺址的文化教育價值及其保護開發(fā)[D]. 張永麗.江西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20226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11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孔子(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譴?氤?鮮,后來又被當做教化的典籍而傳入了日本。這種傳播對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社會文化交往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墩撜Z》以其富含的哲理及豐富現(xiàn)實意義在東亞各國之間流傳開來,在保存自身獨特性外,因《論語》而形成“東亞文化圈”。后來隨著西方傳教士文化傳入中國,中國特色的《論語》文化也開始向北美和歐洲等其他國家進行傳播。19世紀到20世紀以來,華人移民現(xiàn)象逐漸增多,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國際交往也變得尤為廣泛,至此,中華民族的孔子文化、儒家文化、《論語》文化傳播到了全世界。2.1.2儒學思想文化價值圖2.2孔子講學圖(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致各地的文廟在規(guī)模和風格上也有所差異,但發(fā)展到后期,政府下達了統(tǒng)一的標準,一些共性建筑是必須有的。以下具體分析文廟中各部分建筑的特點及文化內(nèi)涵。萬仞宮墻,即是文廟最南邊的墻,一般建于欞星門之前。這個名字的寓意就是贊美孔子學問博觀古今、博大精深,造詣之高比這萬仞的宮墻還高,進而鼓勵學子向孔子學習。萬仞宮墻的存在,使文廟建筑雖然身處在城市之中,但卻與世俗有隔絕之感,不論是學生還是其他人進入之時,油然而生崇敬的感覺。曲阜孔廟的萬仞宮墻如城門壯觀,其他地方文廟的萬仞宮墻一般為照壁。如圖2.4欞星門,即是文廟的第一道或者第二道大門。為牌坊式或牌樓式木質或石質建筑。欞星也稱天田星,是保佑五谷豐登的神仙。文廟的大門之所以稱為“欞星門”,就是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同時也將孔子比喻成天上的神仙。欞星門在個別大祭祀建筑中也會應用,但主要用于文廟建筑中。意在于表彰孔子事跡和對孔子的尊崇。如圖2.5泮池、泮橋,泮池是位于大成門正前方的水池,池上的橋就被稱為泮橋。是儒家的文廟、學宮所獨有的建筑,是文廟興官學的標志。“泮”,指泮宮,即古代的學校。泮池的形狀也是多種多樣的,以半圓形居多。明清時經(jīng)學家以泮宮為學宮,所以,新生入學稱“入泮”。泮池、泮橋是地方文廟的代表性建筑,僅限于文廟使用。也是文廟的標志性的禮制建筑。如圖2.6圖2.4曲阜孔廟萬仞宮墻(圖片來源:作者自攝)圖2.5曲阜孔廟欞星門(圖片來源:作者自攝)圖2.6曲阜孔廟泮池泮橋(圖片來源:作者自攝)圖2.7曲阜孔廟大成門(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慶云文廟大成殿初探[J]. 趙玲. 文物春秋. 2018(02)
[2]已消失歷史遺跡的價值認識、甄別方法及再利用思路探討——以武漢為例[J]. 羅巧靈,劉奇志,望開磊,丘永東. 城市規(guī)劃學刊. 2018(02)
[3]文廟建筑的空間記憶和文化傳承——以福建泉州府文廟為考察對象[J]. 李雙幼. 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8(01)
[4]清代土默特旗官學教育初探[J]. 梅花.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5)
[5]清代的歸化城土默特旗文廟和官學[J]. 梅花,華玉.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6]異域儒思——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廟發(fā)展概述[J]. 陳興. 建筑學報. 2017(07)
[7]昆明文廟的空間沿革變遷研究及復原初探[J]. 金浩萍,唐恒魯. 華中建筑. 2017(03)
[8]從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聯(lián)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J]. 習近平. 孔子研究. 2014(05)
[9]明清地方文廟建筑布局與儀禮空間營造研究[J]. 肖競,曹珂. 建筑學報. 2012(S2)
[10]適應素質教育發(fā)展的中小學建筑空間模式研究[J]. 李曙婷,李志民,周昆,張婧. 建筑學報. 2008(08)
博士論文
[1]明清陜西教育建筑文化研究[D]. 周春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6
[2]清至民國時期土默特旗教育研究[D]. 梅花.內(nèi)蒙古大學 2015
[3]文化傳承中的教育空間與教育儀式[D]. 田增志.中央民族大學 2010
[4]中國孔廟研究初探[D]. 彭蓉.北京林業(yè)大學 2008
[5]中國文廟文化遺產(chǎn)價值及利用研究[D]. 柳雯.山東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孔子的媒介記憶傳播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 王闖.鄭州大學 2019
[2]閩南地區(qū)文廟建筑裝飾紋樣研究[D]. 趙亞.山東建筑大學 2018
[3]儒風長存:濟南府學文廟研究[D]. 隋明超.曲阜師范大學 2018
[4]中小學校建筑設計整合研究[D]. 劉蓮.鄭州大學 2016
[5]書院空間形態(tài)在當代中小學公共空間中的傳承發(fā)展[D]. 吳嘉藝.湖南大學 2016
[6]山西平遙文廟建筑初步研究[D]. 邱煜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5
[7]古代南襄地區(qū)教育建筑研究[D]. 王銘杰.武漢理工大學 2015
[8]莆仙地區(qū)現(xiàn)存文廟(孔廟)研究[D]. 陳新艷.福建師范大學 2015
[9]中原地區(qū)文廟大成殿空間探析[D]. 劉紅娟.河南大學 2013
[10]論教育遺址的文化教育價值及其保護開發(fā)[D]. 張永麗.江西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202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30202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