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跨高比對角斜筋高延性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連梁的抗震性能和受剪承載力計算理論
發(fā)布時間:2021-01-24 00:12
連梁是連接聯(lián)肢剪力墻墻肢位于剪力墻平面內的梁,作為剪力墻體系內的第一道抗震防線,起著“保險絲”的作用。由于建筑功能需求,剪力墻連梁多具有跨高比小、剪彎比大的特點,水平荷載作用下,往往易于發(fā)生脆性剪切破壞。本文將具有良好應變硬化性能的超高韌性水泥基復合材料(UHTCC)與對角斜筋結合起來用于連梁,以期在節(jié)省鋼筋、簡化施工的同時獲得良好的承載力、剛度、延性與耗能性能,具體的研究內容和結論如下:1)完成了跨高比為1.0和1.5的兩組共4個對角斜筋連梁的抗震試驗,對RUHTCC連梁和RC連梁的抗震性能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所有連梁均發(fā)生X型剪切破壞。RC連梁表面裂縫數(shù)量有限,而RUHTCC連梁彎剪區(qū)和對角拉壓帶裂縫發(fā)育較為充分,微細裂縫密布于整個試件,呈現(xiàn)出明顯的多縫開裂特征。破壞時未發(fā)生大面積UHTCC剝落,未出現(xiàn)箍筋和斜筋的外露,破損程度明顯減輕。較RC連梁,RUHTCC連梁即便在低斜筋配筋率下也擁有較高的抗震受力性能。但無論RC還是RUHTCC連梁,在跨高比不超過1.5的情況下,整個受力過程中內力主要通過對角拉壓桿機制和桁架機制傳遞,且隨加載時刻不同,兩種機制分擔的比重也有不同。在峰值時...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意義
1.2 小跨高比鋼筋混凝土連梁的現(xiàn)狀研究
1.2.1 傳統(tǒng)配筋連梁
1.2.2 改變配筋形式的連梁
1.2.3 改變截面形式的連梁
1.2.4 鋼板混凝土連梁
1.2.5 鋼纖維混凝土連梁
1.3 高延性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UHTCC)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UHTCC的定義及特性
1.3.2 UHTCC在混凝土抗震結構構件中的應用
1.3.3 采用UHTCC改善連梁性能的研究
1.4 本文研究內容
2 試驗概況
2.1 試驗內容和目的
2.2 試件設計與制作
2.2.1 試件設計與編號
2.2.2 試件制作
2.2.3 試驗材料
2.3 試驗加載方案
2.3.1 加載裝置
2.3.2 安裝流程
2.3.3 加載方式
2.4 測量內容
2.4.1 測量內容
2.4.2 測點布置
2.5 本章小結
3 小跨高比對角斜筋連梁的抗震性能分析
3.1 開裂過程和破壞形態(tài)
3.1.1 試件CB-1
3.1.2 試件CB-2
3.1.3 試件CCB-1
3.1.4 試件CCB-2
3.1.5 試件CCB-3
3.1.6 試件CCB-4
3.1.7 試件CCB-5
3.1.8 試件CCB-6
3.1.9 破壞特征總結
3.2 滯回曲線
3.3 骨架曲線
3.4 耗能能力
3.5 各類鋼筋應變情況
3.6 承載力與位移
3.7 延性
3.8 剛度退化
3.9 本章小結
4 小跨高比對角斜筋連梁受剪承載力計算的理論公式
4.1 引言
4.2 中、美規(guī)范中小跨高比RC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4.3 其他文獻提出的連梁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4.4 基于摩爾應力圓理論的小跨高比對角斜筋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4.4.1 受力分析模型
4.4.2 對角斜筋的抗剪貢獻
4.4.3 普通配筋連梁的抗剪貢獻
4.4.4 小跨高比對角斜筋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4.5 基于軟化對角拉壓桿機制的小跨高比對角斜筋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4.6 不同計算公式的對比分析
4.7 本章小結
結論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本文編號:2996188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意義
1.2 小跨高比鋼筋混凝土連梁的現(xiàn)狀研究
1.2.1 傳統(tǒng)配筋連梁
1.2.2 改變配筋形式的連梁
1.2.3 改變截面形式的連梁
1.2.4 鋼板混凝土連梁
1.2.5 鋼纖維混凝土連梁
1.3 高延性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UHTCC)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UHTCC的定義及特性
1.3.2 UHTCC在混凝土抗震結構構件中的應用
1.3.3 采用UHTCC改善連梁性能的研究
1.4 本文研究內容
2 試驗概況
2.1 試驗內容和目的
2.2 試件設計與制作
2.2.1 試件設計與編號
2.2.2 試件制作
2.2.3 試驗材料
2.3 試驗加載方案
2.3.1 加載裝置
2.3.2 安裝流程
2.3.3 加載方式
2.4 測量內容
2.4.1 測量內容
2.4.2 測點布置
2.5 本章小結
3 小跨高比對角斜筋連梁的抗震性能分析
3.1 開裂過程和破壞形態(tài)
3.1.1 試件CB-1
3.1.2 試件CB-2
3.1.3 試件CCB-1
3.1.4 試件CCB-2
3.1.5 試件CCB-3
3.1.6 試件CCB-4
3.1.7 試件CCB-5
3.1.8 試件CCB-6
3.1.9 破壞特征總結
3.2 滯回曲線
3.3 骨架曲線
3.4 耗能能力
3.5 各類鋼筋應變情況
3.6 承載力與位移
3.7 延性
3.8 剛度退化
3.9 本章小結
4 小跨高比對角斜筋連梁受剪承載力計算的理論公式
4.1 引言
4.2 中、美規(guī)范中小跨高比RC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4.3 其他文獻提出的連梁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4.4 基于摩爾應力圓理論的小跨高比對角斜筋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4.4.1 受力分析模型
4.4.2 對角斜筋的抗剪貢獻
4.4.3 普通配筋連梁的抗剪貢獻
4.4.4 小跨高比對角斜筋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4.5 基于軟化對角拉壓桿機制的小跨高比對角斜筋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4.6 不同計算公式的對比分析
4.7 本章小結
結論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本文編號:29961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29961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