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審美適應性的廣州城市中軸線變遷研究
【學位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U984.2
【部分圖文】:
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史研究》(項目編號:2015GZZ05)的前期研究,探索城市特色風貌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之間的關系,沿中軸線的線索,結合北京、西安、南京、開封、青島、巴西利亞、巴黎等城市研究成果。針對廣州各時期中軸線及其周圍歷史空間節(jié)點進行深入研究,通過歸納總結和分析對比,從建筑審美適應性角度,討論廣州中軸線變遷的審特征。1.2 相關研究綜述1.2.1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3圖 2 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廣州歷史城區(qū)研究范圍(圖源:廣州市人民政府)古代城市保護需要將城市與其周圍環(huán)境一同保護。1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在文物普查政策設計、實施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先后制定了《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廣州市舊城中心區(qū)更新規(guī)劃》、《廣1梁思成.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梁思成全集.第五卷[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1.101
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名城保護規(guī)劃》等規(guī)章制度和保護規(guī)劃。廣州市政府結合《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出臺了《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歷史建筑和風貌區(qū)保護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并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的核心內容納入《廣州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11-2020年)》。目前,廣州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體制和政界、學界、業(yè)界、媒體、民眾廣泛參與的名城保護氛圍,積累了內容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廣州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樹森;;廣州城市新中軸線[J];城市規(guī)劃;2012年06期
2 李琛;;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變遷及其發(fā)展趨勢[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12年02期
3 楊宏烈;;廣州躋身“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路徑研究[J];中國名城;2012年01期
4 陳蔚珊;;論廣州城市中軸線的形成與規(guī)劃[J];城市觀察;2011年05期
5 彭長歆;;中山紀念與空間生產(chǎn)——廣州大元帥府舊址的保護歷程[J];新建筑;2011年05期
6 劉名瑞;王瑩;易騫;;城市中軸線設計方法研究——以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南段地區(qū)為例[J];中國名城;2011年08期
7 彭長歆;;一個現(xiàn)代中國建筑的創(chuàng)建——廣州中山紀念堂的建筑與城市空間意義[J];南方建筑;2010年06期
8 曾軍;;上海世博的中國元素與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J];學術界;2010年07期
9 汪進;黎均文;張苒;;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北段地下空間利用策略及布局探討[J];規(guī)劃師;2010年07期
10 許瑞生;;清末民初廣州市市政制度的實踐與啟示[J];城市規(guī)劃;2009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珂;山地城市設計的地域適應性理論與方法[D];重慶大學;2016年
2 劉立欣;廣州新城市中心區(qū)空間形態(tài)整體控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3 張帆;從北京城中軸線看中國設計審美觀的演變[D];北京理工大學;2014年
4 陳崇賢;河口城市海岸災害適應性風景園林設計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4年
5 黃慧明;1949年以來廣州舊城的形態(tài)演變特征與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6 葉浩軍;價值觀轉變下的廣州城市規(guī)劃(1978-2010)實踐[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7 潘建非;廣州城市水系空間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8 牟燕;中國土地市場化改革路徑選擇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9 鄒東;民國時期廣州城市規(guī)劃建設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10 王瑜;外來建筑文化在嶺南的傳播及其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宇;建筑適應性再利用視角下的遼美印刷廠更新設計研究[D];吉林建筑大學;2018年
2 陳文佳;廣州市土地資本化發(fā)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葛裴美子;廣州古代城市格局保護與展示策略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4 劉文雯;明清時期廣州水環(huán)境與城市發(fā)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5 孔詠寧;廣州市珠江新城商業(yè)空間布局結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6 李佳;程天固與廣州近代城市規(guī)劃建設[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7 陳志雄;廣州市新中軸線南段地區(qū)城中村改造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8 趙一o
本文編號:28193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281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