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建筑工程論文 >

后張預應力混凝土搖擺墻抗震性能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00:59
【摘要】:混凝土剪力墻可相對經濟地組成結構抗震體系,且便于實現抗震措施。在國內外歷次破壞性地震中,為保障生命和財產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在抗震設防區(qū),特別是高烈度區(qū)普遍采用的混凝土剪力墻是通過其所能提供的承載能力來滿足常遇地震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的要求,并通過變形能力保障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防倒塌要求,這種以結構能力作為主要判據的傳統(tǒng)設計理念在本質上允許結構構件進入非線性到一定程度,并使結構特定部位在地震中率先發(fā)生破壞來耗散輸入結構的地震能量。雖然這種設計方法可以較好的控制建筑物的倒塌,但由于構件截面塑性的過度發(fā)展,往往會使建筑物產生較大的損傷,震后修復難度大,由此導致的間接損失嚴重。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并開發(fā)新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大震后結構功能的快速恢復。預應力混凝土搖擺墻是一種比較新的結構形式,其特點是墻片節(jié)點約束被釋放,且沿墻高通長布置并后張無粘結預應力筋。當發(fā)生大震時,在墻片節(jié)點處形成獨特的界面搖擺機制,通過搖擺界面的張合效應來削弱結構地震響應。有效促進了震后結構功能的快速恢復。本文設計并制作了3片后張無粘結預應力搖擺墻,以初始預應力的大小和預應力筋的數量作為主要參數,通過試驗和模擬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預應力搖擺墻在低周反復荷載下的滯回性能,分析了結構的滯回曲線、骨架曲線、殘余變形、剛度退化、單圈耗能、累積耗能等,并對比分析了初始預應力的大小以及預應力筋的數量對上述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預應力混凝土搖擺墻的殘余變形小,自復位能力強,同時耗能能力較差;增大初始預應力可使預應力搖擺墻的彈性剛度增大,但對其極限承載力幾乎沒有影響;增加預應力筋的數量可使墻體的剛度和承載力都得到明顯提高;初始預應力的大小以及預應力筋的數量對預應力搖擺墻的耗能能力沒有影響。通過有限元數值模擬的方法研究了預應力混凝土搖擺墻與基礎的搖擺碰撞特性。結果表明,初始預應力的大小主要對預應力搖擺墻的振動周期產生影響;墻體的高寬比對其搖擺振動特性影響較大,高寬比較小的墻震動衰減速度明顯加快。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種通過作圖法計算墻體與基礎碰撞耗能的方法。
【圖文】:

混凝土剪力墻,情況,自復位,體系


c) 彎曲破壞 d) 墻趾破碎圖 1-1 混凝土剪力墻常見的地震損傷情況.1.3 自復位搖擺墻的概念及受力特點關于搖擺結構的研究大多來自于 Housner[8]關于地震中水槽結構搖擺特性的。1960 年智利發(fā)生了 Mw9.5 級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然而一槽結構由于基礎薄弱而發(fā)生了搖擺運動,因此免遭破壞。針對這類結構 Hous 1963 年建立了一個搖擺質量塊模型(圖 1-2 所示),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受力狀的響應。Housner 關于搖擺結構的研究引起了各國學者的關注,搖擺結構也逐為一個熱點研究問題。20 世紀 90 年代,美日學者提出了一種新的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自復位體系[9],該體系將預應力技術與裝配式結構體系相結合,,提高了傳統(tǒng)裝配式結抗震性能。研究表明,該結構體系能有效的控制結構震損,提高結構震后恢復,且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10-11]。

模型圖,質量塊,模型,自復位


圖 1-2 搖擺質量塊模型 圖 1-3 自復位搖擺剪力墻后張預應力混凝土搖擺墻作為自復位結構的一種,其特點是在墻片與基礎之及墻片與墻片之間形成接縫,在接縫位置處無普通鋼筋貫通,僅通過施加預應方式將各結構單元約束為一個整體。當發(fā)生地震時,結構在接縫位置處產生獨界面搖擺機制,通過搖擺界面的張開與閉合來削弱結構地震響應,界面處墻體生壓應力而沒有拉應力,充分發(fā)揮了混凝土材料受壓而不受拉的特性;當地震時,在預應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墻體將回到原來的位置。預制混凝土墻與后粘結預應力筋的結合,使得搖擺墻系統(tǒng)在經歷較大水平側移時僅產生較小的,預應力筋在設計級地震中將保持彈性,其提供的恢復力提高了搖擺墻系統(tǒng)的覆能力,與傳統(tǒng)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相比,自復位搖擺墻的震后殘余變形小,可能力強,但同時其耗能能力有限,典型的自復位搖擺墻的結構形式如圖 1-3 所12]。2 國內外研究現狀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U352.11;TU37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甘鳳林;李小磊;高黔;;拉線初始預應力分布對拉線桿塔受力影響的研究[J];廣東電力;2010年09期

2 楊立軍;周麗;吳揚;吳丹;;幕墻支承體系雙層索結構初始預應力分布[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3 王璋奇;楊文剛;張凱;陳大斌;;特高壓單柱拉線塔受力特性及拉線初始預應力對其影響的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4年09期

4 戴作虎;楊立軍;;索桁架支承體系初始預應力分布計算[J];山西建筑;2006年04期

5 馮慶興;張志宏;董石麟;;大跨度環(huán)形索桁結構體系的找形[J];空間結構;2006年04期

6 張志宏,董石麟;索桿梁混合單元體系的初始預應力分布確定問題[J];空間結構;2003年03期

7 任濤;陳務軍;付功義;;索桿張力結構初始預應力分布計算方法研究[J];工程力學;2008年05期

8 陳佳德;馮尚德;;預應力FRP加固木梁的初始預應力值研究[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9 向中富;預應力筋的傳遞長度——預應力筋回縮量與初始預應力的函數[J];國外橋梁;1994年02期

10 向新岸;馮遠;董石麟;;一種索穹頂結構初始預應力分布確定的新方法——預載回彈法[J];工程力學;201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堯治;董石麟;嚴慧;陳向陽;;索桿張力結構初始預應力分布計算[A];第九屆空間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2 張麗梅;杜守軍;;兩種索膜結構找形方法的比較[A];第三屆全國鋼結構工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3 朱晶晶;李亞明;劉興業(yè);;預應力技術在輕型門式剛架中的應用研究[A];慶祝劉錫良教授八十華誕暨第八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侯欣琛;白正仙;徐常澤;;雙層弦張弦梁的受力性能分析[A];第六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姜孝謨;袁勇;高日;徐國彬;;張拉整體結構的預應力優(yōu)化[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1999年

6 蘇建華;韓大建;王勇;;索網結構形狀判定的桿長修正法[A];計算機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第十一屆全國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7 劉學春;陳明;楊明;許可冉;齊宗林;張愛林;;多次預應力弦支穹頂體系研究[A];慶賀劉錫良教授執(zhí)教六十周年暨第十一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陳宏;石永久;王嵐;李征宇;;洛陽體育中心體育場罩棚結構設計與分析[A];鋼結構工程研究(六)——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2006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9 郝亮亮;白正仙;;抗風索張弦梁的受力性能初步研究[A];第七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張崢;丁潔民;何志軍;;大跨度張弦結構的應用與研究[A];首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詹偉東;葵花型索穹頂結構的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2 張明山;弦支穹頂結構的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星;后張預應力混凝土搖擺墻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2 劉小偉;大跨度索穹頂結構的若干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7年

3 許嘉輝;新型損傷可控搖擺墻及其基本性能研究[D];東南大學;2017年

4 裘毅沖;考慮施工作用的點支式玻璃幕墻承載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5 張海威;全鋼自復位防屈曲支撐抗震性能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7年

6 張勇;全局布索門式剛架的索參數確定方法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5年

7 孫善星;大跨度索穹頂結構施工過程模擬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年

8 李強;800m超大跨度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網格結構靜力及穩(wěn)定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7年

9 朱江;預應力鋼柱在火災環(huán)境下的熱力耦合分析[D];安徽建筑大學;2016年

10 余巧萍;索穹頂結構形態(tài)確定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6215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26215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7fd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