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徑鋼管斜樁豎向承載特性數(shù)值模擬與現(xiàn)場試驗研究
【圖文】:
型(見圖2、3)。土體模型為半徑30m,高100m的圓柱體,鋼管樁模型為實體模型,網(wǎng)格劃分過程中對樁體及樁周10m范圍內(nèi)的土體網(wǎng)格進行了加密處理。3.2計算參數(shù)鋼管樁采用線彈性模型,彈性模量取205GPa,土體均采用以摩爾-庫侖屈服條件為破壞準則的理想彈塑性模型。土體與樁體間的接觸采用面面接觸模型,按照不同土層分別建立接觸面。接觸屬性中限制法向和切向剛度,法向剛度采用硬接觸,并選定允許接觸后分離。切向剛度選用罰函數(shù),摩擦系數(shù)按照不同的土層并結(jié)合試算經(jīng)驗值取值。在模擬(a)試樁平面圖(b)現(xiàn)場照片圖140#(41#)試樁平面布置圖Fig.1#40(#41)testpilefloorplan表1試樁主要參數(shù)Table1Mainscalarsofexperimentalpiles試樁編號樁徑/mm樁頂標高/m樁底標高/m樁長/m設計抗壓加載值/kN設計抗拔加載值/kN荷載箱位置距樁底向上/m海床沖刷線/m40#-ZZ11700+5.2-80.0085.2038000122002-11.0040#-XZ11700+4.4-80.1185.9027000122002-11.0041#-ZZ21700+5.2-80.0085.2038000122002-11.0641#-XZ21700+4.4-80.1185.9027000122002-11.06上段壁厚30mm,下段壁厚25mm工程樁兼試樁XZ1(XZ2)工程樁兼作錨樁1700鋼管樁(基準樁)1700鋼管樁(試樁)試樁(高程示意)斜率5.5:1(余同)(2.20m)(5.20m)(4.40m)(4.40m)(5.20m)(4.40m)(4.40m)(4.40m)(2.20m)ZZ1(ZZ2)斜樁試樁
cipalstratalayers土層編號土層名稱頂面高程/m預估側(cè)阻力/kPa預估端阻力/kPa抗拔承載力系數(shù)重度/(kN/m340)#41#海床面-11.00-11.06①淤泥-12.40-12.76017.0④淤泥質(zhì)黏性土-19.20-18.66150.5016.5⑤1黏土-24.10-22.76200.6017.7⑤3粉質(zhì)黏土-33.80350.6019.5⑤4灰綠色粉質(zhì)黏土-36.70450.6019.7⑦1-2砂質(zhì)粉土、粉砂-44.00-45.76650.4519.3⑦2-1粉細砂-63.00-63.069055000.4519.5⑦2-2粉細砂-82.80-81.0611070000.4519.8⑨含礫粉細砂-89.60-96.0612090000.5020.8圖2直樁三維模型Fig.23Dmodelofverticalpile圖3傾斜樁三維模型Fig.33Dmodelofbatteredpile過程中對實際土層進行了適當簡化,土體參數(shù)的取值主要依據(jù)地勘報告,部分參數(shù)結(jié)合了經(jīng)驗公式,取值如表3所示。表3土層計算參數(shù)Table3Parametersofsoillayer土層H/mc/kPa/(°)Es/MPaE/MPa淤泥8.285512淤泥質(zhì)黏性土4.9129715黏土9.72725820粉質(zhì)黏土10.248221535粉細砂38.88322556含礫粉細砂28.210343475注:H為土層厚度;c為黏聚力;為內(nèi)摩擦角;Es為壓縮模量;E為彈性模量。模擬過程中荷載為軸向加載。荷載取值:直樁模型總荷載為38000kN,荷載共分11級,前3級每級加載5000kN,第1級荷載為5000kN分2步(5004500)來施加,第1步施加500kN,目的是為了樁體與土體之間的接觸能夠平穩(wěn)地建立,第2步再施加4500kN。最后一級加載為2000kN,中間每級加載為3000kN。斜樁模型荷載分級方法與直樁類似,,具體數(shù)值見表4。表4荷載分級Table4Loadclassification類型總荷載Q/kN級數(shù)加載/kN直樁3800011500+4500+2×5000+7×3000+2000斜樁2700010500+4500+2×5000+7×20003.3計算?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汝淮;12度斜樁打樁工藝[J];施工技術(shù)(建筑技術(shù)通訊);1991年02期
2 鄧業(yè)燦,李毅臻,魯傳恒;傾斜樁測試原理與方法初探[J];西部探礦工程;2001年02期
3 呂凡任;尹繼明;金耀華;;斜樁(曲樁)研究現(xiàn)狀和展望[J];中外公路;2010年03期
4 王蘇疆;葉帥;;斜樁的承載能力分析[J];江蘇建筑;2011年02期
5 肖遠銘;;陸上斜樁施工[J];建筑施工;1983年06期
6 ;斜樁施工控制方法[J];建筑施工;1985年Z1期
7 王云崗;章光;胡琦;;斜樁基礎受力特性研究[J];巖土力學;2011年07期
8 丁捍東,李建設;深層攪拌斜樁設備的研制及其應用[J];水運工程;1996年09期
9 王高帆,俞順年,夏仁寶,劉瑤;斜樁施工及其質(zhì)量控制[J];浙江建筑;2002年03期
10 周嶸,朱一峰 ,陳忠麟;杭州大劇院斜樁設計與施工[J];建筑技術(shù);200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汪明武;李麗;韓金平;;液化場地微型斜樁抗震性狀有效應力分析[A];第十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8年
2 程運科;;大截面人工挖孔斜樁施工質(zhì)量實例分析[A];2014年8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李佳雨;軟土地區(qū)大面積直、斜樁施工技術(shù)[N];建筑時報;2006年
2 劉如春;“世界首創(chuàng)”咋就無人識[N];地質(zhì)勘查導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麒蟄;斜樁基礎的工作特性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2 呂凡任;傾斜荷載作用下斜樁基礎工作性狀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清元;豎向荷載作用下傾斜單樁性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2 王來義;斜樁群樁力學性能模擬分析[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3 樊文甫;水平受荷斜樁承載變形性狀數(shù)值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年
4 宋曦;自平衡擋墻計算方法及斜樁穩(wěn)定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6年
5 胡沛然;不同傾角斜樁的穩(wěn)定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6 楊幸福;斜樁動態(tài)測試仿真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李志剛;豎向荷載作用下斜樁的承載變形性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8 潘廷明;深厚軟土層中不同傾角斜樁承載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9 袁廉華;水平受荷斜樁基礎性狀模型試驗及分析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10 李永剛;深厚軟土層中斜樁沉降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649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256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