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巖體在掏槽爆破過程中的損傷演化機制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amag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deep rock mass during cutting blasting, the model after coupling Cowper-Symonds hardening model and tensile compression damage model is embedded into LS-DYNA software to carry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situ stress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face have an effect on the damag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rock mass, and the in-situ stress has a resistance effect on the pressure load induced by the corresponding force wave. The damage range of rock mass caused by pressure load is affec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situ stress, the damage range of cut blasting rock becomes smaller. In cutting blasting, the central hole acts as the face of the face, which makes the stress wave form the tensile wave when it meets the face of the hole, and causes the tensile damage of the rock near the central hole to spread 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rock mass. Finally, the damage range of rock mass around the cut hole is enlarged.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水工巖石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莫納什大學土木工程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125037)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973計劃)項目(2011CB0135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2014210020202)~~
【分類號】:TU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明洋;周澤平;錢七虎;;深部巖體的構造和變形與破壞問題[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3期
2 王德榮;陸渝生;馮淑芳;王明洋;;深部巖體動態(tài)特性多功能試驗系統(tǒng)的研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3期
3 王明洋;解東升;李杰;張寧;;深部巖體變形破壞動態(tài)本構模型[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3年06期
4 李杰;王明洋;張寧;范鵬賢;;深部巖體動力變形與破壞基本問題[J];中國工程科學;2013年05期
5 盧敦華;王星華;;深部巖體水熱弱化修正及其因素確定方法[J];科技導報;2008年23期
6 ;圖書推薦[J];科技傳播;2011年01期
7 李樹忱;馮現(xiàn)大;李術才;袁超;李文婷;孫倩;;深部巖體分區(qū)破裂化現(xiàn)象數(shù)值模擬[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07期
8 周小平;周敏;錢七虎;;深部巖體損傷對分區(qū)破裂化效應的影響[J];固體力學學報;2012年03期
9 包興隆;;深部巖體力學特性的問題思考[J];山西建筑;2013年21期
10 何滿潮;郭平業(yè);;深部巖體熱力學效應及溫控對策[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3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錢七虎;;深部巖體工程響應的特征科學現(xiàn)象及“深部”的界定[A];錢七虎院士論文選集[C];2007年
2 嚴鵬;單治鋼;陳祥榮;周永;;深部巖體爆破損傷及控制研究[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3 王明洋;解東升;李杰;范鵬賢;;深部巖體加卸荷變形與破壞本構關系[A];第十二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李新平;汪斌;周桂龍;;我國大陸實測深部地應力分布規(guī)律研究[A];第3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5 錢七虎;;序[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21:深部巖石工程圍巖分區(qū)破裂化效應[C];2008年
6 譚云亮;;深部巖體分區(qū)破裂問題的討論[A];煤炭科學與技術研究論文集[C];2010年
7 周叔舉;張春會;徐克林;;深部巖體工程地質(zhì)勘察技術方法及設備[A];全國第三次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選集(下卷)[C];1988年
8 李杰;王明洋;范鵬賢;施存程;;巖體的加、卸載狀態(tài)與能量的分配關系[A];第3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9 單治鋼;嚴鵬;;深部巖體開挖瞬態(tài)卸荷誘發(fā)巖爆機理初探[A];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第四屆地質(zhì)及勘探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潘一山;王凱興;;巖塊尺度對擺型波傳播影響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成良;深部巖體多場耦合分析及地下空間開挖卸荷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2 隋斌;深部巖體脆性破壞機理及相關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3 杜坤;真三軸卸載下深部巖體破裂特性及誘發(fā)型巖爆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董新玉;腐蝕作用下深部巖體開挖卸荷的數(shù)值模擬[D];華東交通大學;2016年
2 宋韓菲;深部巖體分區(qū)破裂化機理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3 鄭璇;深部工程圍巖間隔斷裂化機制數(shù)值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4 萬貽平;深部巖體損傷變形特性研究[D];西華大學;2008年
5 耿鳴山;深部巖體硐室分區(qū)破裂化數(shù)值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汪斌;深部大理巖的加卸載力學特性及多場耦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7 謝瑞峰;深井高應力圍巖松動爆破機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0年
8 張伯虎;深埋洞室圍巖分區(qū)破裂化機理及應用[D];重慶大學;2008年
9 趙航;深部大理巖卸荷力學特性及數(shù)值模擬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653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236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