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剪切行為結構面形貌特征的描述
[Abstract]: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describing the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structural plane i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hear behavior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Firstly, based on the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plane shear, the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plane which play a key role in shear behavior in the shear direction are grasped, and the parameter shear coefficient SCS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structural surface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This parameter describes the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ei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dimensional topography in the shear direction, and can also characterize the directionality of the morphology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At the same time, the fit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ar coefficient SC and JRC value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digitalization of 10 JRC standard curves of 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 Based on the point cloud data of natural rock structure surface obtained by 3D white light scanning technique, the shear coefficient SC is further expanded to describe the 3D morphology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Finally, taking a natural rock structure plane as an example, the 3-D shear coefficient SC3D is used to measure the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along different analytical direc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coefficient can well characterize the anisotropy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東北大學深部金屬礦山安全開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寧波市高等級公路建設指揮部;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No.2016YFC060070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No.51579043)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No.120701001) supported by the Key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16YFC0600707)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579043)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120701001)
【分類號】:TU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建平,羅國煜;土坡中的優(yōu)勢結構面分析[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00年04期
2 譚冬生;李學潮;張忠平;;優(yōu)勢結構面理論在某高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中的應用[J];路基工程;2006年02期
3 徐佳;張勤;吳繼敏;;功效系數(shù)法在確定巖體優(yōu)勢結構面中的應用[J];巖土工程學報;2008年04期
4 周蓮君;彭振斌;何忠明;彭文祥;;結構面剪切特性的試驗與數(shù)值模擬分析[J];科技導報;2009年04期
5 李永紅;彭振斌;楊明;李俊;;三維鋸齒型結構面直剪特性分析[J];科技導報;2009年11期
6 王川嬰;鐘聲;孫衛(wèi)春;;基于數(shù)字鉆孔圖像的結構面連通性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12期
7 沈明榮;張清照;;規(guī)則齒型結構面剪切特性的模型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4期
8 司富安;賈國臣;高玉生;高義軍;鞠占斌;;不均勻及不連續(xù)結構面抗剪強度模擬試驗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10年02期
9 宋博學;俞縉;林從謀;;穿越位移不連續(xù)結構面的隨機地震波模擬[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9期
10 王觀石;胡世麗;李貴榮;李世海;;爆破地震波在結構面的傳播特性與結構面傾角判斷[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時貴;程俊杰;王思敬;;巖體的基本構成——結構面和結構體[A];第六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集[C];2000年
2 吉鋒;石豫川;馮文凱;;一種新型的結構面起伏形態(tài)測量工具——接觸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3 吉鋒;石豫川;馮文凱;;結構面質(zhì)量分級體系及力學參數(shù)研究[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4 陳慶壽;何思為;;含兩組結構面模型的超動態(tài)應變測試[A];第三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選集[C];1992年
5 孫強;李曼;楊繼紅;;西南某地結構面的右行形成機制[A];第十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6 張佳川;;節(jié)理巖體按結構面性質(zhì)分區(qū)的聚類分析與模糊綜合評判[A];全國第三次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選集(下卷)[C];1988年
7 沈明榮;;不規(guī)則齒形結構面的力學特性研究[A];第二屆全國青年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8 沈俊;夏正中;;預錨結構面抗剪性能研究[A];重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9 張龍波;沈明榮;;結構面在加載和卸載條件下的強度特性研究[A];第八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陳沅江;吳超;傅衣銘;;軟巖結構面流變特性研究[A];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學會第九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家成;非連續(xù)結構面破壞過程試驗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3年
2 楊明;巖體結構面力學特性及其錨固效應的數(shù)值計算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3 吉鋒;順層邊坡硬性結構面強度參數(shù)及工程技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8年
4 趙宇飛;加錨結構面剪切特性及錨固巖體綜合力學模型研究[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3年
5 孫書勤;峨眉山玄武巖結構面類型及其工程效應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6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巖巖體結構特征及其力學參數(shù)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09年
7 王小江;巖石結構面力學及水力特性實驗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8 宋琨;花崗片麻巖體滲透特性及水封條件下洞庫圍巖穩(wěn)定性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2年
9 何劉;交通工程邊坡在振動力作用下行為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10 黃磊;測線取樣法引起的巖體結構面幾何偏差糾正[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巫裕斌;薄層破碎硬質(zhì)巖隧道(群)施工方法及支護方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王檀;不同條件口孜東礦采區(qū)行人上山頂板離層的數(shù)值模擬[D];安徽建筑大學;2015年
3 陳鏡丞;硬性結構面對深埋硬巖隧道開挖穩(wěn)定性影響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
4 李俊杰;貴州省印江縣革底滑坡成因機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5 朱海明;旭龍水電站左壩肩抗力體劈理型邊界提取及穩(wěn)定性初步分析[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6 唐川;攀枝花朱礦南幫巖質(zhì)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7 李駿;葉巴灘水電站壩址區(qū)巖體工程適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8 張磊;深圳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圍巖穩(wěn)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9 屈鵬程;層狀碎裂結構隧道圍巖穩(wěn)定性分析及防災對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10 李鳴輝;地震作用對巖質(zhì)高邊坡動力影響分析[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1692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216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