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村落古河道與場所敘事耦合機制探索——以柏石崖為例
本文選題:傳統(tǒng)村落 + 古河道 ; 參考:《現(xiàn)代城市研究》2017年06期
【摘要】:關聯(lián)耦合法是城市設計的一種研究方法,對于研究傳統(tǒng)村落古河道兩側的場所以及整體沿線空間的相互關系具有一定的幫助。在古河道兩側的資源元素調研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建構古河道和場所敘事的關聯(lián)耦合,探索傳統(tǒng)村落凸顯"鄉(xiāng)愁"文化、獨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建構地方認同感的技術策略和思路。
[Abstract]:The correlation coupling method is a research method of urban design, which is helpful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ces on both sides of the ancient river channel and the whole space along the villag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ource elements on both sides of the ancient river cours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nection coupling between the ancient river channel and the place narr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to highlight the "nostalgia" culture. Uniqu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identity of the technical strategy and ideas.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南陽理工學院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題目: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農二代城市融入研究,項目編號:2014-zd-033
【分類號】:TU982.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陸邵明;馬成;;舊城改造中離散記憶場所的關聯(lián)耦合策略探究——以海鹽縣武原鎮(zhèn)護城河為例[J];建筑學報;2013年S2期
2 陸邵明;;場所敘事及其對于城市文化特色與認同性建構探索——以上海濱水歷史地段更新為例[J];人文地理;2013年03期
3 宋代軍;楊貴慶;;“關聯(lián)耦合法”在城市設計中的運用與思考[J];城市規(guī)劃學刊;2007年05期
4 張賽,金笠銘;場所的關聯(lián)耦合——整合城市文脈的重要途徑[J];規(guī)劃師;200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乃芳;城市敘事空間理論及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秀娟;劉素芳;;傳統(tǒng)村落古河道與場所敘事耦合機制探索——以柏石崖為例[J];現(xiàn)代城市研究;2017年06期
2 韓樂;張楠;張平;;歷史文化街區(qū)敘事空間設計方法的美學思考[J];廣東社會科學;2017年02期
3 徐爭;;城市紀錄片對城市變遷的定格式記錄及其多樣化特征[J];中國電視;2017年03期
4 李寶霞;;居住小區(qū)景觀環(huán)境設計[J];中國林業(yè)產業(yè);2017年01期
5 肖揚;謝雙玉;王曉芳;;基于網(wǎng)絡游記的武漢市歷史文化街區(qū)游客感知分析[J];旅游研究;2017年01期
6 俞曉牮;溫啟常;;基于時間延綿性的沙坡尾改造策略研究[J];中外建筑;2016年12期
7 周維思;黃亞平;謝來榮;;基于“耦合網(wǎng)絡化”的可實施性城市設計——以武漢市五里界城鎮(zhèn)核心區(qū)城市設計為例[J];規(guī)劃師;2016年09期
8 何韶穎;楊爽;湯眾;;傳統(tǒng)信仰場所的空間敘事——以潮州古城為例[J];現(xiàn)代城市研究;2016年08期
9 李沁茹;鐘香煒;;場所敘事及其對于廣府文化特色城市景觀建構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6年11期
10 韓樂;張楠;王青;;歷史城區(qū)敘事空間的分析方法與編輯方法研究[J];求索;201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馬冶;基于預設事件的建筑空間生成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6年
2 郭龍;故事城市[D];中央美術學院;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邵明;;場所敘事:城市文化內涵與特色建構的新模式[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2 來嘉隆;王樹聲;;歷史地段基于“關聯(lián)耦合”理論的建筑設計[J];建筑與文化;2012年04期
3 張永和;;空間的實踐[J];時代建筑;2012年01期
4 劉家琨;;紅色記憶與當下傳承[J];世界建筑導報;2011年06期
5 王澍;;一種差異性世界的建造──對城市內生活場所的重建[J];世界建筑導報;2011年06期
6 葛明;;如園記[J];時代建筑;2011年02期
7 薛菊;;丹下健三建筑思想與作品解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06期
8 陳潔萍;;儀式與事件——兩種身體與地方[J];建筑與文化;2010年09期
9 張艷玲;;建筑·空間·時間·敘事·電影——淺談建筑與電影中的時空結構及敘事之間的關系[J];華中建筑;2010年04期
10 陸邵明;;當代建筑敘事學的本體建構——敘事視野下的空間特征、方法及其對創(chuàng)新教育的啟示[J];建筑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付磊;全球化和市場化進程中大都市的空間結構及其演化[D];同濟大學;2008年
2 崔寧;重大城市事件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D];同濟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玉金;;上海陸域古河道分布及對工程建設影響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11年02期
2 戴榮良;朱金榮;曹惠賓;;吳淞江古河道地基土液化的評價[J];上海地質;1990年01期
3 張廉鈞;河北平原洼淀與古河道的關系及洼淀改造[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1994年04期
4 劉世昊;豐愛平;李平;杜軍;胡維芬;;黃河三角洲濱淺海50m以淺埋藏古河道淺析[J];海岸工程;2013年04期
5 于向陽,尹喜霖,聞春曉;黑龍江省亮珠河古河道地下水資源評價[J];勘察科學技術;2003年03期
6 蓋儒生;;天津地區(qū)第二、第三陸相層古河道的存在及其對工程建筑的影響[J];鐵道勘察;2012年05期
7 董美麗;淺析東平湖區(qū)古河道對圍堤的影響[J];西部探礦工程;2002年03期
8 吳忱;;華北平原古河道開發(fā)利用面臨的新問題及對策[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8年03期
9 何啟明;蘭州東盆地黃河古河道變遷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10 馮明月;克魯倫河盆地及其鄰區(qū)古河道型砂巖鈾礦成礦條件分析[J];鈾礦地質;199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唐誠;周蒂;詹文歡;孫宗勛;林進清;;晚更新世珠江口埋藏古河道沉積過程研究[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區(qū)工程地質”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劉武生;康世虎;賈立城;史清平;彭聰;;二連基地古河道型鈾礦成礦作用研究[A];全國鈾礦大基地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3 馬勝中;梁開;陳太浩;;廣西欽州灣淺層埋藏古河道沉積特征[A];第十四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吳婷;末次盛冰期臨沂市區(qū)段的沂河古河道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2 劉世昊;現(xiàn)代黃河三角洲地區(qū)末次盛冰期以來古河道發(fā)育特征及演化[D];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4年
3 周晶;蘇州澄湖湖底古河道充填沉積記錄與環(huán)境變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趙洪鵬;遼東灣淺海油氣資源開發(fā)區(qū)淺埋古河道及其工程地質評價[D];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何慧;巢湖東部古河道遙感信息提取及水系變遷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6 崔建楠;雙極化SAR數(shù)據(jù)在古河道探測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672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186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