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生物多樣性與景觀認知評價的城市綠地規(guī)劃與管理之研究綜述
本文選題:風景園林 + 綠地 ; 參考:《中國園林》2016年01期
【摘要】:在城市環(huán)境中,綠地在滿足生物多樣性的同時,面對居民游憩服務功能的壓力越來越大,F(xiàn)實中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人類游憩活動往往相互沖突。傳統(tǒng)的綠地規(guī)劃與設計通常將生態(tài)學與社會學問題分開討論,在城市綠地生物多樣性和游憩性價值的整體研究中,缺少跨學科的理論研究方法。通過回顧英文文獻,總結并分析了3類跨學科的理論框架體系及相關方法,以期今后為中國平衡與協(xié)調(diào)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居民游憩娛樂活動為目的的城市綠地規(guī)劃與管理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方法。
[Abstract]: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green space not only satisfies the biodiversity, but also faces more and more pressure from the residents' recreational service function.In reality, the protection of urban biodiversity and human recreation activities often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The tradi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green space usually discuss ecology and sociology separately. In the whole study of biodiversity and recreational value of urban green space, there is a lack of interdisciplinary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s.By reviewing the English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ree kinds of interdisciplinary theoretical framework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 for the purpose of balanc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conservation of urban biodiversity and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of residents in China.
【作者單位】: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風景園林藝術學院;安徽大學藝術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于生態(tài)單元制圖的城鄉(xiāng)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構建”(編號31500582)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基于景觀認知偏好理論的城市生物多樣性與居民游憩關系的研究”(編號Z109021501) 中央高校2015年科技創(chuàng)新專項項目“基于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居民身心健康的城鄉(xiāng)基礎設施規(guī)劃研究”(編號2452015159)共同資助
【分類號】:TU98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讓“生物多樣性”走進你的觀念[J];中國園林;2003年03期
2 高健;;生物多樣性的功能[J];鹽城工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靳秀蘭;培養(yǎng)學生自覺保護生物多樣性意識之我見[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5期
4 ;我國生物多樣性退化嚴重[J];園林科技信息;2005年04期
5 杭程;李莎;;生物多樣性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義[J];技術與市場(園林工程);2007年09期
6 ;云南打造生物多樣性世界名片[J];園林科技;2010年02期
7 ;科學看待水電建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J];中國三峽;2010年09期
8 侯明明;朱文宇;李若愚;卿華;魏艷;;“地球生物多樣性黃金十字帶”的提出與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6年02期
9 薛偉國;;探析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2年02期
10 吳人韋;培育生物多樣性——城市綠地系統(tǒng)規(guī)劃專題研究之一[J];中國園林;199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成云;;農(nóng)業(yè)科學新課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2:生命科學的思考與暢想[C];2006年
2 張淑梅;;自然博物館應加強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和宣傳[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3 ;前言[A];面向21世紀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第三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4 馬克平;;國內(nèi)近年來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出版物簡介(續(xù)Ⅱ)[A];面向21世紀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第三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5 王年鶴;;生物多樣性與中藥材GAP[A];全國第5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陳堅;;生物多樣性與小城鎮(zhèn)建設[A];城市管理世紀論壇2001會議學術文集[C];2001年
7 侯淑琴;田文忱;;利用世界銀行貸款促進我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發(fā)展[A];第五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8 曾輝;張光輝;蒲應春;;貴州省生物多樣性概況及其保護[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9分會場:中國西部生態(tài)林業(yè)和民生林業(yè)與科技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袁國映;張鵬;張明;張莉;;新疆生物多樣性及其研究和保護[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張霄;;沈陽市自然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調(diào)查的必要性[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一峰;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N];中國環(huán)境報;2005年
2 黃勇;全球積極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N];中國環(huán)境報;2005年
3 文君;專家稱保持生物多樣性有助于減緩疾病傳播[N];大眾科技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林英;保衛(wèi)生物多樣性 保衛(wèi)人類[N];光明日報;2003年
5 記者 鐵錚;縱論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N];中國綠色時報;2005年
6 陳湘靜;三部委征集保護生物多樣性活動方案[N];中國環(huán)境報;2007年
7 王玲;我國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N];經(jīng)濟日報;2007年
8 劉樹鐸;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益活動征集方案[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李禾;留“一席之地”保護生物多樣性[N];科技日報;2006年
10 記者 王翰林;防止氣候變暖保護生物多樣性[N];科技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賴毅;彝族生物多樣性智慧及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實踐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2 王四海;規(guī)劃環(huán)評中旅游對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9年
3 李昊民;生物多樣性評價動態(tài)指標體系與替代性評價方法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1年
4 王翠紅;中國陸地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的研究[D];山西大學;2004年
5 秦文展;露天鋁土礦生態(tài)恢復過程中生物多樣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6 王棟;海洋生物多樣性維持的經(jīng)濟價值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7 戚仁海;生境破碎化對城市化地區(qū)生物多樣性影響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陶晶;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及保護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麥麥提;我國生物多樣性立法現(xiàn)狀及其完善[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2 彭靜;生物多樣性信息共享與服務平臺設計與實現(xiàn)[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3 陳小林;云南高原湖泊硅藻群落與生物多樣性的分布特征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關智宏;基于生物多樣性恢復與保護的石漠化土地整理初探[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5 鄭茂;安徽省生物多樣性評價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王勝男;基于支付意愿的生物多樣性非使用價值評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7 卜躍先;湖南省生物多樣性功能分區(qū)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8 李春寧;陜西省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6年
9 侯書平;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生物多樣性適應性保護的法律政策建構[D];鄭州大學;2012年
10 張傳榮;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313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173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