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城址類大遺址現狀及保護利用方法研究
本文選題:山西 切入點:城址類大遺址 出處:《太原理工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大遺址分類方式很多,若按其功能性劃分,城址類大遺址就是其中一類。城址類大遺址是古代城市的歷史遺留,是今天城市的發(fā)展原形,是城市特色的核心基礎。對城市的本質不了解透徹,把握好城市的發(fā)展方向也無從談起。在強調個性化發(fā)展的今天,強化城市特色首先就要從研究如何保護利用好城址類大遺址開始。山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歷朝歷代設立都城、別都的首選之處。同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這里也是抵御北方蠻夷入侵的第一道防線,是多民族聚集、通商交流的重要地方。因此,遺留下來的城址類大遺址自然數量眾多。當前,這些大遺址要么正面臨被城市吞沒的威脅,要么正處于無人問津的凄涼境地。受各方面因素影響,相關部門雖已積極對它們中的一些采取了保護管理措施,但方法顯得過于保守,結果仍無法滿足城市發(fā)展的需要。構建起一個可操作性強,且科學合理又理念先進的保護利用模式顯得尤為必要,也十分緊迫。文章共分為六個部分,首先明確了研究對象是城址類大遺址,并對其相關概念進行了細致的區(qū)分比較,以便人們更準確、更透徹的了解文章內容。另外,筆者還對該課題下當前國內外的研究動態(tài)做了分析總結,發(fā)現關于本課題的研究目前較少。然后,筆者對山西城址類城址類大遺址的情況做了詳細介紹,包括遺址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環(huán)境、山西城址類大遺址的價值及其評價方法,以及其數量和分布情況。因其所處區(qū)域不同,所面臨的問題不同,需要采取的保護利用對策也不同。筆者對這些遺址的位置進行了統計,發(fā)現它們大部分位于城市遠郊,個別的位于近郊。背景介紹及統計結果為后文中分析遺址現狀及原因做了充分準備。筆者在文章第三部分中以13處城址類大遺址為研究對象,對山西城址類大遺址目前的現狀進行了統計,包括保存現狀、保護現狀、環(huán)境現狀、展示利用現狀、管理現狀及研究現狀。然后基于以上現狀,對其成因進行歸納分析。該部分的研究結果更加證實了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了解了現狀的基礎上,筆者對國內外遺址的特點進行了比較分析,分別從宏觀和微觀方面對各國典型案例的保護利用方法做了研究,分析它們成功經驗的同時,總結了值得山西城址類大遺址保護利用參考借鑒的要點。國內大遺址保護工作雖起步晚,但也有一些保護利用的成功案例,筆者以良渚遺址、殷墟遺址和漢長安城為例,也是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分別對其保護利用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并對它們的成功之處做了總結與反思。第四部分,對保護利用模式的構想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內容。該部分先對山西已經采取的保護利用方法進行了總結。然后在現有方法基礎上,借鑒國內外典型案例成功之處的同時,對山西城址類大遺址保護利用方法進行了分類討論。重點以以晉陽古城為例,對山西城址類大遺址保護利用晉陽古城模式的構建進行了討論探究。另外,筆者還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創(chuàng)建山西遺產廊道的構想。最后,筆者對全文的研究內容進行了總結,明確了研究結論,并提出了對未來的展望。筆者希望通過本文能夠使人們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大遺址,尤其是城址類大遺址,從而喚起人們的大遺址保護意識;望研究能夠填補這方面的學術空白;研究結論能夠對山西城址類大遺址的保護利用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給山西遺產保護工作帶來一些深層次的啟示。希望構建的晉陽古城模式能夠對中國大遺址保護利用方法起到有益補充的作用。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K878;TU984.1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夏;陳曦;郭萍;;“大遺址”保護與利用相關研究述評[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2年03期
2 呂琳;呂仁義;周慶華;;中國大遺址問題研究評析與展望[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3 叢宇;姚軍;成斌;;淺析我國考古遺址公園發(fā)展歷程[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4 裴靜蓉;;晉陽古城遺址保護的探索與思考[J];文物世界;2011年05期
5 劉衛(wèi)紅;;大遺址區(qū)土地利用管理分析[J];中國土地;2011年09期
6 張曉夫;;我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淺談[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2期
7 朱曉渭;;考古遺址公園文化展示問題探討[J];理論導刊;2011年04期
8 陳穩(wěn)亮;;環(huán)境營造——大遺址保護與發(fā)展的重要抓手[J];現代城市研究;2010年12期
9 李愛民;;考古遺址公園在我國大遺址保護中的優(yōu)勢[J];社會科學家;2010年09期
10 單霽翔;;大型考古遺址公園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鎧;;大遺址的活化——大遺址價值實現探究[A];城鄉(xiāng)治理與規(guī)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0——風景環(huán)境規(guī)劃)[C];2014年
2 賀艷;;一種新興的規(guī)劃類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guī)劃[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單霽翔;;考古遺址公園:讓城市發(fā)展與文物保護兩全其美[N];經濟日報;2012年
2 陳同濱;;城鎮(zhèn)化高速發(fā)展進程下的中國大遺址背景環(huán)境保護主要規(guī)劃對策[N];中國文物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席岳婷;中國考古遺址公園文化旅游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2 卜琳;中國文化遺產展示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3 彭歷;北京城市遺址公園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4 田林;大遺址遺跡保護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韻;我國大遺址管理機構現狀及功能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 李海燕;大遺址價值評價體系與保護利用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3 董欣;陜西大遺址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6112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161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