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的效益評價
本文關鍵詞: 城市雨水 資源化利用 效益評價 指標體系法 出處:《給水排水》2017年S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效益評估是雨水資源化利用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采用指標體系法,綜合考慮了雨水資源化利用的供給側約束和需求側約束兩個方面,選用多年平均降雨量、降雨集中度和城市缺水程度3個指標因子,對全國661個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的效益進行了評估,并重點對雨水資源化利用效益的空間差異性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我國雨水資源化利用的高效益區(qū)主要分布于廣東省南部地區(qū)和海南省;較高效益區(qū)主要分布于廣東省、安徽省北部、遼寧省北部、河南省東部和京津冀地區(qū);中等效益區(qū)和較低效益區(qū)在空間分布上較為分散,但總體上以中東部地區(qū)為主;低效益區(qū)城市主要分布于我國的西北地區(qū)(西北五省)、西藏藏族自治區(qū)、吉林省和我國南方地區(qū)。
[Abstract]:Benefit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c work in th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by Rain Water. By using the index system method, the supply-side constraints and demand-side constraints of Rain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ar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and the annual average rainfall is chosen. Three index factors, rainfall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urban water shortage degree,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benefit of Rain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661 cities in China,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Rain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benefit is analyzed emph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high benefit areas of Rain Water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Hainan Province, and the higher benefit areas are mainly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northern part of Anhui Province, the north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east of Henan Province and the area of Beijing-Tianjin-Hebei Provin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ddle and lower benefit areas is relatively scattered, but generally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are the main ones, and the cities in the low benefit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five provinces in northwest China, Tibet Tibetan Autonomous regio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Jilin Province and southern China.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陸地水循環(huán)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16YFC0401370) 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KFZD-SW-301)
【分類號】:TU992;TV213.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希光,陳學民,賀潔;關于秦皇島市雨水資源化的評價[J];甘肅科技;2003年08期
2 趙廷紅,齊學義;淺議城市雨水資源化信息系統(tǒng)[J];西北水資源與水工程;2003年04期
3 劉琳琳;何俊仕;;城市化對城市雨水資源化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6年16期
4 余衛(wèi)東;湯景華;楊淑萍;;城市雨水資源化潛力研究[J];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2007年03期
5 劉琳琳;何俊仕;;城市雨水資源化的實例分析[J];水資源保護;2007年06期
6 王艷錦;岳建芝;張全國;楊群發(fā);;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28期
7 宋進喜;宋令勇;何艷芬;張琳;;區(qū)域性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若干問題的探討[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8 王玨;;城市雨水資源化及其策略探討——以上海市為例[J];給水排水;2010年07期
9 馬慧琳;;邯鄲城市雨水資源化探析[J];河北水利;2011年10期
10 楊勁松;彭湃;趙芳;;國內(nèi)外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與管理體系比較[J];山西建筑;2012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廷紅;齊學義;;城市雨水資源化集匯流及傳輸模型[A];第十七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暨第六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文集[C];2003年
2 楊瑞平;;太原市雨水資源化研究與對策[A];生態(tài)學與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生態(tài)學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薈萃[C];2004年
3 李曉艷;韓睿;;豐水年的思索——淺談城市雨水資源化[A];濟南市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戰(zhàn)略研究[C];2004年
4 蘇曉輝;梁鳳香;;關于山東省實現(xiàn)城市雨水資源化的探討[A];山東水利學會第十屆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C];2005年
5 余衛(wèi)東;;城市雨水資源化潛力研究—以商丘市為例[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石巍;孫凱;周文靜;胡珉;汪紅;劉華誠;;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研究[A];2007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7年
7 唐運平;王亮才;王欣;郭平;;永定河流域山區(qū)雨水資源化潛力研究[A];全國排水委員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榮梅;;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的探討[A];全國給水排水技術信息網(wǎng)41屆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9 張磊;蔡明;仇杰;;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模式研究[A];水力學與水利信息學進展 2009[C];2009年
10 劉青勇;田增剛;張欣;;淺談濟南城市雨水資源化[A];第四次全國雨水利用技術研究會暨學術年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記者 閆慧;“生泰砂泉”實現(xiàn)雨水資源化[N];中國花卉報;2010年
2 實習記者 王飛;鼓勵扶持雨水資源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N];北京日報;2011年
3 本報通訊員 王滿倉;北京加快雨水資源化利用步伐[N];中國水利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王曉濤;雨水資源化合作:愿共識化解分歧[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申亞青;成都市雨水資源化潛力及利用模式分析[D];西安科技大學;2015年
2 林冰;大連市降雨特性與雨水資源化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程濤;城市雨水資源化技術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4 單艷紅;大連市雨水資源化利用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沖;臨沂市城區(qū)雨水資源化利用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6 孫香莉;重慶市巖溶山區(qū)雨水資源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鹿新高;泰城雨水資源化潛力分析與利用模式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8 李琴;基于雨水資源化的城市生態(tài)化水環(huán)境構建[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9 沈瑞;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王平樂;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問題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949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149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