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鋼拼接十字形無焊核心的高性能屈曲約束支撐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 屈曲約束支撐 無焊十字形截面 低周疲勞 滯回性能 出處:《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避免十字形截面屈曲約束支撐的內芯在焊接后對低周疲勞性能的不利影響,提出核心部件采用角鋼拼接的無焊十字形截面.進行了3根屈曲約束支撐試件的擬靜力滯回性能試驗,其中無焊核心部件采用黏鋼膠拼接4根等邊熱軋角鋼的方法,避免焊接或直接鑄造試件中不可控缺陷的產(chǎn)生.試驗結果表明,該類支撐的滯回性能穩(wěn)定,第1根角鋼斷裂前,試件的累積塑性變形能力遠高于鑄造十字形截面,比端部焊接加勁肋的一字形核心屈曲約束支撐也有所提高.在第1根角鋼斷裂后,剩余截面仍具有相當?shù)暮哪苣芰?3根試件的拉壓不平衡系數(shù)均在1.1以下,滿足AISC規(guī)定的1.3限值要求.
[Abstract]:In order to avoid th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low cycl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the inner core of cross section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 after welding. A non-welded cross section with angle steel splicing is proposed. The quasi-static hysteretic performance tests of three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ing specimens are carried out. The solderless core parts are bonded with four equilateral hot rolled angle steel pieces to avoid uncontrollable defects in welded or directly cast specimen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steretic properties of this kind of support are stable. Before the first angle steel fracture, the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ast cross section, and the zigzag core buckling constraint bracing of the welded stiffener is also improved. The unbalance coefficient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of the residual section still has considerabl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3. The unbalance coefficient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is below 1. 1,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1. 3 limit stipulated by AISC.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混凝土與預應力混凝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福建綠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資助項目(2016YFC07014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78105)
【分類號】:TU317
【正文快照】: 屈曲約束支撐(BRB)耗能能力強、耐久性好、構造簡單、加工方便,受到了工程界的廣泛關注.BRB既可在新建工程中應用,也可用于已有建筑的抗震加固,是實現(xiàn)消能減震的有效手段[1].結構經(jīng)歷大震作用時,BRB先于主體結構發(fā)生屈服,耗散輸入結構物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在地震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家銘,中島正愛,陸燁;屈曲約束支撐體系的應用與研究進展(Ⅰ)[J];建筑鋼結構進展;2005年01期
2 李俞諭;肖巖;;屈曲約束支撐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應用[J];工業(yè)建筑;2007年S1期
3 史三元;賈建坡;;屈曲約束支撐在軸壓力下整體穩(wěn)定分析[J];工業(yè)建筑;2007年S1期
4 朱建湘;;淺談屈曲約束支撐的安裝施工[J];中華建設;2008年06期
5 謝強;嚴承涌;趙亮;;屈曲約束支撐設計的剛度與強度準則[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6 孫佳偉;蔣守鋒;;屈曲約束支撐體系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7 張潔;;屈曲約束支撐框架設計方法與算例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21期
8 羅開海;孔祥雄;程紹革;;一種新型屈曲約束支撐的研制與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2010年10期
9 牧野俊雄;西川宏之;一b8康生;福田浩司;;鋼制防屈曲約束支撐的開發(fā)[J];施工技術;2011年06期
10 時松;;屈曲約束支撐在工程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國強;孫飛飛;張楊;;屈曲約束支撐的應用分類準則與性能標準[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0年
2 楊菊;鄭廷銀;;屈曲約束支撐的設計及研究進展[A];鋼結構工程研究(六)——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2006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3 林丹;李幗昌;;屈曲約束支撐的仿真模擬研究現(xiàn)狀及對比分析[A];'2011全國鋼結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李國強;孫飛飛;張楊;;屈曲約束支撐的應用分類準則與性能標準[A];影響中國-第二屆中國鋼結構產(chǎn)業(yè)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郭文輝;于偉峰;;用屈曲約束支撐提高建筑的抗震變形能力[A];建筑結構高峰論壇——復雜建筑結構彈塑性分析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6 徐士云;鄭廷銀;;屈曲約束新技術在支撐中的應用和研究現(xiàn)狀[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趙斌;葉獻國;高鵬;;屈曲約束支撐在中小學校舍抗震加固中的應用[A];第三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8 張雄;張衛(wèi)海;;屈曲約束支撐在某辦公樓抗震加固設計中的應用[A];第四屆全國鋼結構工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9 胡大柱;李國強;黃本才;孫飛飛;;屈曲約束支撐場館結構彈塑性時程分析[A];第九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王仁華;俞銘華;王林;;屈曲約束支撐極限承載力研究方法探討[A];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四屆四次理事會暨2006年全國鋼結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彭德倩;同濟學子研發(fā)大樓抗震“保險絲”[N];解放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曉東;屈曲約束支撐的動力性能研究及其在鋼拱結構中的應用[D];蘭州理工大學;2008年
2 王永貴;屈曲約束支撐及支撐框架結構抗震性能與設計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日;屈曲約束支撐的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5年
2 陳旭嬌;屈曲約束支撐加固鋼筋砼框架結構的粱柱節(jié)點受力性能研究與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3 李鵬;屈曲約束支撐框架的抗震設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4 劉怡;帶檢視窗的新型屈曲約束支撐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5 謝列平;帶屈曲約束支撐的框-剪結構抗震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6 黃金;基于框架結構的屈曲約束支撐抗震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5年
7 蔣凱凱;裝配式全鋼屈曲約束支撐設計理論的研究與有限元分析[D];廣州大學;2015年
8 楊凱南;屈曲約束支撐超高層框架—核心筒結構抗震性能分析及結構優(yōu)化[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杜志強;混凝土框架—屈曲約束支撐結構抗震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10 李彩紅;以鋼筋為核心受力構件屈曲約束支撐的構造研究與試驗[D];東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854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148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