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破碎的三維離散元模擬研究
本文關鍵詞:顆粒破碎的三維離散元模擬研究 出處:《巖土力學》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采用PFC等離散元方法研究巖土材料的顆粒破碎已經(jīng)成為熱點。采用考慮局部應力集中的點荷載破碎準則,利用阿波羅填充和膨脹法保證破碎前、后顆粒之間的種群平衡,并引入尺寸因子來表征不同粒徑的顆粒強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石英砂、鈣質(zhì)砂和薩克拉門托河砂3種不同破碎難易程度材料的數(shù)值試驗,并與室內(nèi)試驗結(jié)果進行對比。結(jié)果表明:建立的三維顆粒破碎模型能夠很好地描述破碎難易程度不同的顆粒材料的壓縮特性;考慮應力集中效應的點荷載破碎準則比基于平均應力Mohr-Coulomb理論的顆粒破碎準則更能真實地反應顆粒材料的破碎現(xiàn)象。同時,所建立的模型能夠揭示破碎對顆粒材料各向異性消散和級配曲線演化的影響規(guī)律。
[Abstract]: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such as PFC is used to study the particle breakage of geotechnical materials. The point load breakage criterion considering local stress concentration is adopted and the Apollo filling and expansion method is used to ensure the breakage before breakage. On the basis of the population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latter particl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ize factor to characterize the particle strength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quartz sand was developed. Numerical test of three kinds of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crushing degree, calcareous sand and Sacramento river s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particle breaking model can well describe the 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ar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crushing difficulty and easy degree. The point load breakage criterion considering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effec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particle breaking criterion based on the average stress Mohr-Coulomb theory. The model can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fracture on anisotropy dissipation and gradation curve evolution of granular materials.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中南大學高速鐵路建造技術(shù)國家工程實驗室;紐卡斯爾大學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項目(No.2014CB0470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41340012,No.51508578)~~
【分類號】:TU43
【正文快照】: 3.紐卡斯爾大學工程學院,澳大利亞NSW2308)巖土材料是典型的顆粒材料,顆粒破碎則是其固有特性。通過試驗了解顆粒破碎的規(guī)律及其對宏觀力學特性的影響是相關研究的基礎,但由于物理試驗存在的局限性,利用PFC等離散元方法開展虛擬數(shù)值試驗已經(jīng)成為研究熱點。如Jiang等[1]借助PFC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2012顆粒材料計算力學會議”征文[J];科技導報;2012年03期
2 蔣紅英;魯進步;苗天德;;大粒徑顆粒材料結(jié)構(gòu)的實驗分析及模型建立[J];甘肅科學學報;2008年01期
3 黃琦;劉杰;程麗紅;;顆粒材料受壓力學特性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shù);2009年09期
4 戴北冰;楊峻;周翠英;;顆粒摩擦對顆粒材料剪切行為影響的試驗研究[J];力學學報;2013年03期
5 蔣紅英;魯進步;慕青松;;顆粒材料結(jié)構(gòu)自組織沉降細觀研究[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6 趙凱;羅文超;李煦陽;劉飛;王肖鈞;;人防工程中空殼顆粒材料抗爆性能試驗研究[J];實驗力學;2012年02期
7 C.S.Campbell,程屏芬;快速顆粒流動[J];力學進展;1990年04期
8 劉其鵬;武文華;;顆粒材料平均場理論的多尺度方法:理論方面[J];巖土力學;2009年04期
9 蔣紅英;劉杰;柯志華;沈金生;楊曉強;;正交試驗法在顆粒材料堆自組織分析中的應用[J];甘肅科學學報;2008年03期
10 楚錫華;;基于連續(xù)介質(zhì)模型的顆粒材料孔隙度及孔隙水壓力計算公式[J];巖土工程學報;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迪文;陳十一;蔡慶東;;水平震動下二維顆粒材料分離現(xiàn)象的研究[A];北京力學會第11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楚錫華;常江芳;徐遠杰;;基于應變能極限概念的顆粒材料增量本構(gòu)模型[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3 嚴金中;;物質(zhì)的四大狀態(tài)與顆粒材料的制備[A];2009中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chǎn)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楊云川;張占一;劉長江;;柱狀單顆粒材料沖擊粉碎研究[A];中國顆粒學會2004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shù)研討會會議文集[C];2004年
5 魏群;;橢圓散體元——一種模擬顆粒材料的新方法[A];水電與礦業(yè)工程中的巖石力學問題——中國北方巖石力學與工程應用學術(shù)會議文集[C];1991年
6 秦建敏;遲璐璐;;顆粒材料多尺度力學行為的離散元模擬[A];顆粒材料計算力學研究進展[C];2012年
7 秦建敏;張洪武;;顆粒材料內(nèi)部滑動變形局部化的離散元模擬[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shù)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8 李錫夔;;顆粒材料多尺度計算力學的若干問題[A];顆粒材料計算力學研究進展[C];2012年
9 李錫夔;張俊波;;顆粒材料耦合問題數(shù)值方法及破壞分析[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shù)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楚錫華;周倫倫;徐遠杰;;可破碎顆粒材料組構(gòu)各向異性演化及剪脹性的離散元模擬[A];顆粒材料計算力學研究進展[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納米標準顆粒在上海開發(fā)成功[N];中國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導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楚錫華;顆粒材料的離散顆粒模型與離散—連續(xù)耦合模型及數(shù)值方法[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2 梁元博;隨機排列顆粒材料的平行柱模型和二階計算均勻化的混合有限元法[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3 蔣紅英;顆粒介質(zhì)傳力特性及其在巖土工程中的若干應用問題[D];蘭州大學;2006年
4 余村;基于Cosserat連續(xù)體模型的顆粒材料宏細觀力學行為數(shù)值模擬[D];武漢大學;2014年
5 周強;基于離散元方法的顆粒材料熱傳導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6 劉其鵬;基于平均場理論的顆粒材料離散顆粒集合-Cosserat連續(xù)體模型多尺度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郭志國;第二顆粒對二元混合顆粒體系流動性影響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5年
8 劉瑜;井下沖撞式煤矸分離中顆粒動力學行為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利芳;顆粒材料對沖擊載荷緩沖特性的離散元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2 蘇天一;滾筒中二元顆;旌嫌绊懸蛩貙嶒炁c模擬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3 劉小娜;振動顆粒滲流流量與滲孔數(shù)目的超線性關系[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4 王會;料倉卸料過程中顆粒脈動特性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5 宋芬芬;砂土顆粒細觀特性的圖像分析[D];寧夏大學;2016年
6 朱文俊;磨漆畫中顆粒材料的運用表達[D];揚州大學;2016年
7 王婷;基于實驗與離散元—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的顆粒材料應變局部化兩尺度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8 王雨婷;摩擦特性對顆粒材料宏細觀力學特征的影響[D];武漢大學;2017年
9 楊榮偉;光彈顆粒材料直剪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10 何旭珍;基于微觀力學的顆粒材料宏觀微觀力學性質(zh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267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142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