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粘型聚羧酸減水劑的研究及制備
本文關(guān)鍵詞:降粘型聚羧酸減水劑的研究及制備 出處:《新型建筑材料》2017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聚羧酸減水劑 凈漿流動度 降粘型
【摘要】:以異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為主要原料,共聚合成降粘型聚羧酸減水劑PC-2。研究不同側(cè)鏈長度、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用量對PC-2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該減水劑的最佳制備工藝為n(AA)∶n(TPEG-1000)=3.5∶1.0,新型還原劑、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3-巰基丙酸用量分別為單體總質(zhì)量的0.15%、1.5%、2.5%和0.5%,n(H_2O_2)∶n(新型還原劑)=4∶1。經(jīng)測試驗證,PC-2的坍落度保持性和降粘效果都明顯優(yōu)于市售降粘型聚羧酸PC-1。
[Abstract]:The main raw materials were isopentenol polyoxyethylene ether (TPEG), acrylic acid (AA), acrylamide amylase (AM) and dimethacrylate (DMA). Polycarboxylic acid reducer PC-2 was prepared by co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ide chain lengths, amounts of acrylamide and 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on the properties of PC-2 were studied.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water reducing agent is as follows: 1: 1 TPEG-1000 / 3.5: 1.0, a new reducing agent, acrylamide. The dosage of 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and 3-mercaptopropionic acid were 0.15% and 0.5% of the total mass of monomers, respectively. The slump retention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of PC-2 a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of PC-1, a new type of reductant.
【作者單位】: 科之杰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分類號】:TU528.042.2
【正文快照】: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一些超高層、大跨度以及有特殊功能要求的重要建筑不斷出現(xiàn),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正以其強度高、整體性好、自重小的特點進入了建設(shè)市場[1]。由于目前主要是通過降低水膠比的方法提高混凝土強度[2],這就導致高強度等級混凝土在應用中存在粘度較大,流動速度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梅錦崗;楊建軍;吳慶云;張建安;吳明元;;聚羧酸減水劑大單體的合成方法[J];商品混凝土;2011年07期
2 馬保國;胡家兵;譚洪波;;兩種醚類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和應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5期
3 王景華;賈吉堂;張明;張培林;王惠忠;;減縮型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8期
4 付強善;王小兵;熊磊;蔣長清;;低標號混凝土用聚羧酸減水劑的制備與應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9期
5 劉娟紅;高霞;紀洪廣;;無機鹽對硫酸鹽與聚羧酸減水劑相互作用的影響[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6 李順;李安;溫永向;王勝年;;聚羧酸減水劑防腐技術(shù)研究[J];水運工程;2014年05期
7 楊斌;;聚羧酸減水劑機理及應用[J];廣西質(zhì)量監(jiān)督導報;2010年06期
8 黃沙;胡欣;施麟蕓;曾智科;;我國聚羧酸減水劑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性能改進途徑[J];江西建材;2010年04期
9 張國政;唐林生;;醚型聚羧酸減水劑的作用機理研究[J];天津化工;2011年01期
10 李順;余其俊;韋江雄;季亞軍;;分子量及其分布對聚羧酸減水劑吸附行為的影響(英文)[J];硅酸鹽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妮;韋江雄;余其俊;馬天從;鄭建;吳永斌;;一種減縮型聚羧酸減水劑的研制[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第三屆學術(shù)年會暨第十二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于連林;蔡慶杰;范雷;周立明;;含有磷酸官能團的聚羧酸減水劑的研究[A];混凝土外加劑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應用新進展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3 王友奎;趙帆;李綿貴;楊燦;;聚羧酸減水劑的分子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及在混凝土中的應用[A];中國混凝土進展2010[C];2010年
4 李順;;聚羧酸減水劑的分子結(jié)構(gòu)對水泥水化過程的影響[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季亞軍;韋江雄;余其俊;;聚羧酸減水劑在不同膠凝材料上的吸附分散作用研究[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陳國忠;宋樹貴;沈建新;;聚羧酸減水劑生產(chǎn)工藝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的應用[A];混凝土外加劑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應用新進展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7 鄭飛龍;方云輝;陳小路;蘭自棟;蔣卓君;柯余良;于飛宇;林添興;;氧化還原引發(fā)體系醚類聚羧酸減水劑合成[A];混凝土外加劑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應用新進展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8 王太山;溫宏平;呂長亮;宋家樂;;一種高性能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研究[A];混凝土外加劑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應用新進展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9 王自衛(wèi);裴繼凱;趙婷婷;曹永旺;李軍平;王正波;任建國;;防霉變聚羧酸減水劑的研究[A];混凝土外加劑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應用新進展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10 周輝;鄭廣軍;邰煒;劉行宇;王鳳玲;袁明華;;保坍型聚羧酸減水劑的高溫保坍性能研究與工程應用[A];混凝土外加劑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應用新進展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王雅琪;后高鐵時代 聚羧酸減水劑企業(yè)何去何從?[N];中國建材報;2012年
2 曉軒;“新型聚羧酸減水劑綠色制造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項目通過鑒定[N];中國建材報;2014年
3 證券時報記者 建業(yè);傳化股份 擬在杭州設(shè)立合資公司[N];證券時報;2010年
4 特約記者 顧定槐;陶氏亞太混凝土實驗室啟用[N];中國化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zhí)?高分子水泥混凝土添加劑的合成、機理及應用研究[D];東南大學;2017年
2 麻秀星;高固含量聚羧酸減水劑合成與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3 劉治華;不同羧基密度與功能基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4 王林;粘土礦物對聚羧酸減水劑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楠;硫酸鹽對聚羧酸減水劑吸附—分散行為的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2 胡倩文;粘土對聚羧酸減水劑的分散性能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3 余文志;RAFT法合成聚羧酸減水劑及分子量參數(shù)對其應用性能影響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劉磊;低分子量聚羧酸鹽粘土抑制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5 付翔;聚羧酸系減水劑復配技術(shù)及工程應用[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5年
6 李曉彤;不同體系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與性能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4年
7 考友哲;粘土礦物組成對聚羧酸減水劑分散性能的影響[D];重慶大學;2015年
8 袁靖U,
本文編號:14071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140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