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建筑工程論文 >

基于可恢復指標的結構損傷機制評價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8-01-05 12:37

  本文關鍵詞:基于可恢復指標的結構損傷機制評價方法 出處:《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7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地震損失評估 恢復力 抗震性能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地震易損性分析 損傷機制評價


【摘要】:為了對基于性能的結構抗震設計提供決策依據(jù),提出可恢復指標對結構不同損傷機制的安全、經濟和可恢復性進行對比評價.以體系恢復力(resilience of system)為基礎,闡述給定烈度區(qū)下單體結構可恢復指標的計算方法和流程;對5種典型損傷機制的RC框架結構,進行易損性分析和恢復力參數(shù)計算,得到結構可恢復指標;分析可恢復指標對各主要恢復力參數(shù)的敏感性,提出修正的給定烈度區(qū)下結構可恢復指標計算方法.結果表明:可恢復指標能夠較全面地涵蓋結構地震損失相關因素,體現(xiàn)結構的恢復力(即安全、經濟和可恢復性);修正的結構可恢復指標能夠較好地區(qū)分各損傷機制的恢復力,符合已有研究對各損傷機制優(yōu)劣的定性判別.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a decision basis for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s, a recoverable index is proposed for the safety of different damage mechanisms of structures.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economy and recoverability, based on system resilience of system. Th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flow chart of recoverability index of single structure in given intensity range are described. For the RC frame structure with five typical damage mechanisms, the vulner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restoring force parameter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coverable index of the structure is obtained. The sensitivity of recoverable indexes to the main restoring force parameters was analyzed. A mod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for structural recoverability index in given intensity region is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verable index can fully cover the factors related to structural earthquake loss and reflect the restoring force of structure (i.e. safety). Economy and recoverability; The modified structural recoverability index can better distinguish the resilience of each damage mechanism, which accords with the qualitative discrimination of each damage mechanism.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山地城鎮(zhèn)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478068,51478067)
【分類號】:TU317
【正文快照】: 建筑結構允許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損傷和破壞以抵抗強震作用,大量震害表明,具有合理的損傷機制是結構實現(xiàn)預期抗震性能的關鍵[1].葉列平[2]基于結構系統(tǒng)的層次性原理,給出了預期結構抗震性能,進而提出了結構地震破壞機制和破壞過程的控制原理和可行方法;白久林等[3]綜合考慮構件在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楊;張亮;;智能城市系統(tǒng)恢復力評價體系及區(qū)域差異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11期

2 高向宇;張慧;杜海燕;梁峰;尹學軍;;防屈曲支撐恢復力的特點及計算模型研究[J];工程力學;2011年06期

3 許斌;賀佳;;基于實測時間序列的非線性系統(tǒng)恢復力識別[J];中國工程科學;2011年09期

4 周建中,趙鴻鐵;恢復力曲線模型及其對控震效果的影響研究[J];西安科技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秦文欣,劉季;結構非線性動力分析中恢復力折點的模糊數(shù)學處理方法[J];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88年01期

6 殷占忠;王秀麗;;帶接觸環(huán)的雙鋼管約束屈曲支撐的恢復力特征分析[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7 李大望,霍達,胡燦陽;漸硬恢復力滑移體系穩(wěn)態(tài)隨機響應的解析預測[J];工程力學;2003年01期

8 張翼;張新培;;鋼筋混凝土桿系結構恢復力曲線特征參數(shù)的實用算法[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黃宗明,肖明葵,,白紹良;結構彈塑性振動阻尼識別中的滯回恢復力處理[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1996年02期

10 翟希梅,唐岱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空腔墻體的恢復力試驗研究[J];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愛群;程文p<;;多高層鋼筋砼結構層間恢復力模式統(tǒng)一型式[A];第四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1995年

2 許斌;賀佳;周任;SamiF.Masri;;時域非線性多自由度系統(tǒng)恢復力識別方法研究[A];第18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09年

3 張茜;顧福妹;;基于城市恢復力的災后重建規(guī)劃研究[A];城鄉(xiāng)治理與規(guī)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1城市安全與防災規(guī)劃)[C];2014年

4 史慶軒;門進杰;喻磊;;鋼筋混凝土扁柱恢復力性能的試驗研究和分析[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史慶軒;門進杰;喻磊;;鋼筋混凝土扁柱恢復力性能的試驗研究和分析[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宋鵬彥;呂大剛;于曉輝;;基于能力譜法的地震易損性分析[A];第23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4年

7 劉陽冰;劉晶波;;基于性能的組合結構的地震易損性分析[A];第六屆全國土木工程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肖巖;陳國;楊瑞珍;佘立永;周泉;;現(xiàn)代竹結構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9年

9 吳建有;曹萬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華;;L型柱抗震性能試驗研究[A];第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1994年

10 謝強;薛松濤;陳昒;姚謙峰;王清敏;;高層輕板框架抗震性能試驗研究[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連云港日報;2010年

2 陳熹熹邋汪曉霞;住宅抗震性能成關注熱點 抗震能力可否要寫進合同[N];經理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孔華 通訊員 冼云兒 謝宏棟;穗番禺區(qū)普查建設工程抗震性能[N];廣東建設報;2009年

4 記者 龐磊成;我市將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報;2009年

5 王玉;輸入門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廣東科技報;2013年

6 記者 謝峰 通訊員 裴蕾;高樓綁“韌帶”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設報;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視[N];湖北日報;2000年

8 郭文淵;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報;2008年

9 錢錚;日本 建筑定期做“體檢”[N];人民日報;2008年

10 趙秀紅;制定校舍抗震性能普查加固方案[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東序;CFRP加固局部薄弱柱抗震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2 陳俊;預制混凝土底層柱抗震性能試驗研究與分析[D];湖南大學;2016年

3 杜文學;外型鋼砼框架—內置型鋼框架鋼筋砼核心筒混合結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與分析[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5年

4 于勁;鋼異形柱結構體系抗震性能的理論分析與試驗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飛;混凝土箱型結構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6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評價方法與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7 吳鋒;土坯房屋基本力學和抗震性能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8 于敬海;新型輕質加氣混凝土承重砌體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9 夏訓成;火電廠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10 侯煒;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設計理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任;基于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的非線性結構恢復力識別與建模[D];湖南大學;2009年

2 辛璐璐;動力荷載作用下多自由度結構非線性恢復力識別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3 李龍飛;基于動力響應測量的結構非線性恢復力識別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4 張百濤;基于IDA方法的后張預應力裝配耗能框架地震易損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5 蔣偉;基于不同設計標準的RC框架結構地震易損性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吳善香;砌體結構地震易損性分析[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5年

7 嚴林飛;半剛性節(jié)點鋼框架的地震易損性分析[D];東南大學;2015年

8 張曉陽;倒錐殼式水塔抗震性能及地震易損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9 孫雯;近場地震下框架剪力墻高層結構地震易損性分析[D];湖南大學;2015年

10 曹福亮;基于IDA的倒魚腹式空間管桁架結構地震易損性分析[D];湖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831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13831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dbc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