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配鋼筋“強柱弱梁”型框架結構形成因素分析
本文關鍵詞:實配鋼筋“強柱弱梁”型框架結構形成因素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強柱弱梁 實配鋼筋 柱端彎矩增大系數 施工圖
【摘要】: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倒塌能力與其破壞機制密切相關,最理想的機制是梁鉸機制,即"強柱弱梁"型框架結構。研究表明,柱端彎矩增大系數(COF)對"強柱弱梁"型框架結構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當COF大于2時,結構基本上只發(fā)生梁鉸失效模式的破壞。采用現(xiàn)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10)提供的梁、柱受彎承載力計算公式,根據6組不同設防烈度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實配鋼筋施工圖,求出梁、柱節(jié)點的COF值。對不符合"強柱弱梁"要求的框架結構梁、柱實配配筋進行調整,COF最小值取1.1~1.2左右?芍诤庇龅卣鹱饔孟,一級抗震等級框架結構基本上只發(fā)生梁鉸失效模式的破壞。建議規(guī)范將二、三級抗震等級框架結構的COF按照梁端實配鋼筋計算,確?蚣芙Y構最終施工圖能夠真正實現(xiàn)"強柱弱梁"的概念設計。
【作者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
【分類號】:TU375.4
【正文快照】: 0引言《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1](簡稱抗規(guī))把“強柱弱梁”型框架結構的概念設計轉變?yōu)椴捎弥藦澗卦龃笙禂捣ǖ亩ㄐ栽O計,人為增大柱截面的抗彎能力,減少柱端形成塑性鉸的可能性。施工圖設計階段,由于受鋼筋混凝土結構構造要求、設計過程人為因素、軟件基本假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滕軍;曹冬雪;李祚華;呂海霞;;框架結構強柱弱梁地震破壞模式形成探討[J];建筑結構;2011年S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秦衛(wèi)紅;馮鵬;施凱捷;蘇洋;;玻璃纖維加固梁柱結構抗連續(xù)倒塌性能數值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石宏彬;框架結構填充墻影響及強梁弱柱成因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2年
2 冼耀強;輪輻式索膜結構損傷情況下的動力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3 許衛(wèi)曉;階梯墻框架結構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4年
4 陸觀宏;一種新型鋼—混凝土組合節(jié)點及其組成的框架結構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陳佩圓;基于耗能特性的RC框架結構破壞模式合理性評價[D];重慶大學;2012年
2 王金亮;RC框架結構中樓板對框架梁的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3 楊鵬;樓板對RC框架結構實現(xiàn)‘強柱弱梁’目標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4 左文武;樓板對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連續(xù)性倒塌性能的影響[D];蘭州理工大學;2014年
5 楊小博;基于可靠度的震區(qū)RC框架結構連續(xù)倒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6 韓雷凱;地震作用下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連續(xù)倒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2年
7 陳辰;現(xiàn)澆樓板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影響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學;201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軍文;齊永勝;魯良輝;;對“強柱弱梁”屈服機制的分析[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1年06期
2 張薇;劉晉松;;如何在實際設計中確!皬娭趿骸钡脑O計理念[J];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3 馮健,施明征;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的強柱弱梁設計[J];江蘇建筑;1997年04期
4 馬宏旺,陳曉寶;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強柱弱梁設計的概率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5 王喜華;;現(xiàn)澆框架結構的“強柱弱梁”設計[J];廣東建材;2006年07期
6 張忠;董昆;彭勃;;從實際震害重新認識“強柱弱梁”[J];建筑結構;2010年07期
7 王世普;龐新賓;;框架結構強柱弱梁難以實現(xiàn)的部分原因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27期
8 吳錚;郭春陽;王越;;淺談建筑結構中的強柱弱梁設計[J];河南建材;2012年02期
9 潘宇;;樓板對梁的加強作用怎樣影響“強柱弱梁”[J];建筑設計管理;2012年04期
10 蔡斌;劉昕暉;董心;;基于改進蒙特卡洛法的框架強柱弱梁可靠度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12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王利民;;現(xiàn)澆板對實現(xiàn)“強柱弱梁”影響的設計建議[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遼寧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施工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C];2012年
2 夏倩;;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強柱弱梁的概率分析[A];第六屆全國土木工程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滕軍;曹冬雪;李祚華;呂海霞;;框架結構強柱弱梁地震破壞模式形成探討[A];第三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4 毋劍平;楊小衛(wèi);齊娟;保海娥;;RC框架結構“強柱弱梁”設計探討[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楠;防震抗震當以智利為鏡[N];大連日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心霞;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實現(xiàn)“強柱弱梁”初步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4年
2 夏倩;鋼筋混凝土框架“強柱弱梁”設計的概率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3 申國元;框架結構“強柱弱梁”影響因素的數值模擬分析[D];河北工程大學;2014年
4 駱文進;強柱弱梁系數對空間框架耗能機制的影響[D];重慶大學;2009年
5 陶萱榕;地震作用下鋼筋混凝土框架“強柱弱梁”屈服機制的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潔;地震作用下樓板開角縫實現(xiàn)“強柱弱梁”效果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7 陽波;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強柱弱梁”機制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8 屈華靜;現(xiàn)澆樓板開角縫節(jié)點承載特性的強柱弱梁分析[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3年
9 彭文超;柱端碳纖維加固承載特性及強柱弱梁效果分析[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3年
10 張U,
本文編號:11719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117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