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個體生活方式行為網(wǎng)絡干預模式的構建與驗證
發(fā)布時間:2020-12-31 00:24
研究背景:盡管許多研究表明通過生活方式行為干預可以延緩和阻止糖尿病前期個體進展為2型糖尿病,但現(xiàn)有傳統(tǒng)的面對面干預由于時間和花費等原因,很難大規(guī)模推廣,難以滿足眾多個體的治療需求。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通過網(wǎng)絡進行行為干預以解決上述傳統(tǒng)干預中存在的問題。但缺乏行為理論指導的網(wǎng)絡干預在干預的有效性和依從性上效果不甚理想,基于理論指導的網(wǎng)絡干預研究和基于相關理論的干預技術研究是有必要的。目的:(1)基于理論分析、從糖尿病前期個體對目前狀態(tài)的認識和網(wǎng)絡使用的實際特點,構建適于醫(yī)護人員及相關健康教育人員操作的、針對糖尿病前期個體的行為改變網(wǎng)絡干預模式;(2)與專業(yè)信息技術人員合作,并根據(jù)論證會中專家的意見構建基于模式的網(wǎng)絡干預平臺;(3)初步驗證糖尿病前期個體行為網(wǎng)絡干預模式運行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文獻的回顧、分析、比較與綜合和兩次糖尿病前期個體的訪談,從理論上和個體的角度初步構建行為網(wǎng)絡干預模式。目的性選取11名糖尿病前期個體,運用半結構式訪談深入探討他們在診斷后對目前狀態(tài)的認識及體驗;再對62名糖尿病前期個體進行結構式訪談,探討了其網(wǎng)絡使用現(xiàn)狀和通過網(wǎng)絡進行行為干預的可能...
【文章來源】: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總體思路
(一) 研究目的
(二) 技術路線
三、操作性定義
第二章 文獻回顧和理論分析
一、糖尿病前期概述
二、糖尿病前期行為干預
三、行為干預的理論基礎
(一) 行為轉變模式和多階段改變理論
(二) 行為轉變模式和多階段理論在行為研究中的應用
(三) 行為轉變模式建構的測量
(四) 小結
四、行為改變技術/策略
五、行為干預實施方式
六、行為干預模式
(一) 模式內(nèi)涵及成分
(二) 行為網(wǎng)絡干預模式
七、理論框架
八、個體對糖尿病前期的認識和態(tài)度
九、文獻小結
第三章 糖尿病前期個體行為網(wǎng)絡干預模式的構建
一、模式的理論構建
(一) 實施環(huán)境
(二) 治療
(三) 干預機制
(四) 結果
二、糖尿病前期個體訪談
(一) 訪談目的
(二) 訪談對象和抽樣方法
(三) 訪談流程及提綱
(四) 資料分析
(五) 研究的信度、效度
(六) 訪談結果
(七) 討論
(八) 小結
第四章 糖尿病前期個體行為網(wǎng)絡干預平臺的構建
一、技術構建
(一) 評估模塊
(二) 干預模塊
(三) 數(shù)據(jù)模塊
二、專家論證會
(一) 論證會的實施
(二) 專家論證會對干預模式的啟示
第五章 糖尿病前期個體行為網(wǎng)絡干預預實驗研究
一、研究類型
二、對象與方法
(一) 研究對象
(二) 干預方法
(三) 干預內(nèi)容
(四) 指標、工具及測量
(五) 資料收集
(六) 資料分析方法
(七) 倫理原則
三、結果
(一) 糖尿病前期個體的基線資料
(二) 研究對象的隨訪情況
(三) 糖尿病前期行為網(wǎng)絡干預的效果分析
(四) 糖尿病前期行為網(wǎng)絡干預網(wǎng)絡運轉指標的分析
四、討論
(一) 糖尿病前期個體的特征
(二) 行為網(wǎng)絡干預對糖尿病前期個體的作用
(三) 糖尿病前期個體網(wǎng)絡使用和對行為網(wǎng)絡干預的意見與建議
(四) 行為網(wǎng)絡干預的有效特征
(五) 預實驗研究對糖尿病前期行為網(wǎng)絡干預模式的驗證
第六章 結論和建議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特色及意義
三、研究局限性及對今后研究的建議
參考文獻
附件
附件一 深度訪談知情同意書
附件二 訪談對象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
附件三 行為改變階段相關測量量表
附件四 簡化食物頻率問卷
附件五 運動量化標準化測量問卷
附件六 專家論證會專家意見書
附件七 糖尿病前期篩查知情同意書
附件八 網(wǎng)站演示圖
附件九 行為網(wǎng)絡干預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
附件十 糖尿病風險評估表
附件十一 糖尿病知識理解情況自評
附件十二 對糖尿病的態(tài)度
附件十三 網(wǎng)絡行為干預調(diào)查表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主要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精神疾病患者對網(wǎng)絡健康指導態(tài)度的調(diào)查分析[J]. 姚秀鈺,胡麗麗,程艮,李崢. 中國護理管理. 2013(02)
[2]深度訪談研究方法的實證論析[J]. 孫曉娥.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3]冠心病飲食自我效能量表在老年人群中的測試研究[J]. 張梅霓,王春梅. 護理研究. 2012(10)
[4]城市居民鍛煉行為階段與心理因素的探討[J]. 李正中,郭志平,劉勁松. 中國體育科技. 2008(02)
[5]食物頻率問卷法評估人群能量和營養(yǎng)素攝入量的準確性驗證[J]. 李艷平,宋軍,潘慧,姚漫江,胡小琪,馬冠生. 營養(yǎng)學報. 2006(02)
[6]健康行為改變理論述評[J]. 林丹華,方曉義,李曉銘.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5(04)
[7]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階段變化與心理因素研究[J]. 司琦. 體育科學. 2005(12)
[8]國際體力活動問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屈寧寧,李可基.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4(03)
[9]腹腔鏡垂直束帶式胃減容術治療單純性重度肥胖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 陳月,鄒大進,鄭成竹. 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03(07)
[10]阿卡波糖和二甲雙胍對IGT人群糖尿病預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觀察[J]. 楊文英,林麗香,齊今吾,于志清,裴海成,何國芬,楊兆軍,王芃,李光偉,潘孝仁. 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 2001(03)
碩士論文
[1]食物頻率問卷及國際體力活動問卷的設計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應用[D]. 羅盈怡.同濟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48581
【文章來源】: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總體思路
(一) 研究目的
(二) 技術路線
三、操作性定義
第二章 文獻回顧和理論分析
一、糖尿病前期概述
二、糖尿病前期行為干預
三、行為干預的理論基礎
(一) 行為轉變模式和多階段改變理論
(二) 行為轉變模式和多階段理論在行為研究中的應用
(三) 行為轉變模式建構的測量
(四) 小結
四、行為改變技術/策略
五、行為干預實施方式
六、行為干預模式
(一) 模式內(nèi)涵及成分
(二) 行為網(wǎng)絡干預模式
七、理論框架
八、個體對糖尿病前期的認識和態(tài)度
九、文獻小結
第三章 糖尿病前期個體行為網(wǎng)絡干預模式的構建
一、模式的理論構建
(一) 實施環(huán)境
(二) 治療
(三) 干預機制
(四) 結果
二、糖尿病前期個體訪談
(一) 訪談目的
(二) 訪談對象和抽樣方法
(三) 訪談流程及提綱
(四) 資料分析
(五) 研究的信度、效度
(六) 訪談結果
(七) 討論
(八) 小結
第四章 糖尿病前期個體行為網(wǎng)絡干預平臺的構建
一、技術構建
(一) 評估模塊
(二) 干預模塊
(三) 數(shù)據(jù)模塊
二、專家論證會
(一) 論證會的實施
(二) 專家論證會對干預模式的啟示
第五章 糖尿病前期個體行為網(wǎng)絡干預預實驗研究
一、研究類型
二、對象與方法
(一) 研究對象
(二) 干預方法
(三) 干預內(nèi)容
(四) 指標、工具及測量
(五) 資料收集
(六) 資料分析方法
(七) 倫理原則
三、結果
(一) 糖尿病前期個體的基線資料
(二) 研究對象的隨訪情況
(三) 糖尿病前期行為網(wǎng)絡干預的效果分析
(四) 糖尿病前期行為網(wǎng)絡干預網(wǎng)絡運轉指標的分析
四、討論
(一) 糖尿病前期個體的特征
(二) 行為網(wǎng)絡干預對糖尿病前期個體的作用
(三) 糖尿病前期個體網(wǎng)絡使用和對行為網(wǎng)絡干預的意見與建議
(四) 行為網(wǎng)絡干預的有效特征
(五) 預實驗研究對糖尿病前期行為網(wǎng)絡干預模式的驗證
第六章 結論和建議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特色及意義
三、研究局限性及對今后研究的建議
參考文獻
附件
附件一 深度訪談知情同意書
附件二 訪談對象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
附件三 行為改變階段相關測量量表
附件四 簡化食物頻率問卷
附件五 運動量化標準化測量問卷
附件六 專家論證會專家意見書
附件七 糖尿病前期篩查知情同意書
附件八 網(wǎng)站演示圖
附件九 行為網(wǎng)絡干預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
附件十 糖尿病風險評估表
附件十一 糖尿病知識理解情況自評
附件十二 對糖尿病的態(tài)度
附件十三 網(wǎng)絡行為干預調(diào)查表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主要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精神疾病患者對網(wǎng)絡健康指導態(tài)度的調(diào)查分析[J]. 姚秀鈺,胡麗麗,程艮,李崢. 中國護理管理. 2013(02)
[2]深度訪談研究方法的實證論析[J]. 孫曉娥.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3]冠心病飲食自我效能量表在老年人群中的測試研究[J]. 張梅霓,王春梅. 護理研究. 2012(10)
[4]城市居民鍛煉行為階段與心理因素的探討[J]. 李正中,郭志平,劉勁松. 中國體育科技. 2008(02)
[5]食物頻率問卷法評估人群能量和營養(yǎng)素攝入量的準確性驗證[J]. 李艷平,宋軍,潘慧,姚漫江,胡小琪,馬冠生. 營養(yǎng)學報. 2006(02)
[6]健康行為改變理論述評[J]. 林丹華,方曉義,李曉銘.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5(04)
[7]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階段變化與心理因素研究[J]. 司琦. 體育科學. 2005(12)
[8]國際體力活動問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屈寧寧,李可基.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4(03)
[9]腹腔鏡垂直束帶式胃減容術治療單純性重度肥胖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 陳月,鄒大進,鄭成竹. 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03(07)
[10]阿卡波糖和二甲雙胍對IGT人群糖尿病預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觀察[J]. 楊文英,林麗香,齊今吾,于志清,裴海成,何國芬,楊兆軍,王芃,李光偉,潘孝仁. 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 2001(03)
碩士論文
[1]食物頻率問卷及國際體力活動問卷的設計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應用[D]. 羅盈怡.同濟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485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29485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