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護理論文 >

多元化教育模式對長期留置滌綸套雙腔導管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從性及不良心理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11-07 07:54
   目的研究多元化教育模式對長期留置滌綸套雙腔導管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方法選取東莞市人民醫(yī)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長期留置滌綸套雙腔導管行MHD的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抽取法均分為2組,各50例,觀察組采取多元化教育模式,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健康教育,對比2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2組患者干預后狀態(tài)焦慮量表、特質(zhì)焦慮量表總分與干預前組內(nèi)比較均有降低(觀察組t值分別為7.858,8.790;P值分別為0.001,0.001;對照組t值分別為3.974,5.116;P值分別為0.003,0.001),觀察組比較對照組在干預后下降水平更為顯著(t值分別為4.389,3.550;P值分別為0.002,0.001);2組內(nèi)患者干預后血液透析知識掌握程度均比干預前有所提高(t值分別為25.525,17.559;P值分別為0.001,0.001),觀察組相比對照組干預后提高水平更為顯著(t=9.501,P0.001);2組患者干預后置管期間導管感染率、細菌檢出率、導管血栓形成發(fā)生率、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值分別為4.396,4.433,5.741,11.111,21.951;P值分別為0.041,0.038,0.017,0.001,0.001)。結論多元化教育模式能有助于降低長期留置滌綸套雙腔導管行MHD患者的置管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自我護理意識,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不良心理發(fā)生。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標準
    1.3 干預方法
        1.3.1 觀察組
            1.3.1. 1 語言宣教
            1.3.1.2書面教育
            1.3.1. 3 跟蹤服務
        1.3.2 對照組
    1.4 評價指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SATI評分
    2.2 血液透析知識掌握程度
    2.3 置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4 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
3 討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鵑;王瓊書;邱昌建;楊定平;;長期留置滌綸套雙腔導管在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7年06期

2 鄧志強;陳紅;王琍;;單cuff雙腔導管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年13期

3 姜海燕;;使用雙腔導管置管血液凈化患者的護理探討[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年25期

4 王虹;施愛茹;孫麗欣;郝秋華;陳亮余;;血液透析應用永久性雙腔導管感染的護理[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4年S1期

5 楊薇;王靜;;血液透析應用雙腔導管感染因素與護理對策[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09年04期

6 胡興梅;;3例頸內(nèi)靜脈留置永久性雙腔導管的護理[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7 路建饒;張金元;關鏞基;;雙腔導管在建立血液透析臨時性血管通路中的作用[J];天津醫(yī)藥;1989年11期

8 劉月秀;;留置雙腔導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護理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4年02期

9 劉正湘;;血液透析長期留置雙腔導管的并發(fā)癥及護理干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年21期

10 安茜;徐淑紅;;血液凈化中使用雙腔導管置管的護理[J];河北醫(yī)學;2009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曾紅華;中心靜脈半永久性雙腔導管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D];暨南大學;2011年

2 曹秀珠;改良送鞘技術在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3 邱創(chuàng)業(yè);頸內(nèi)留置帶滌綸套透析管功能不良發(fā)生率及其影響因素[D];暨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736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28736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b01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