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納米材料修飾的新型生物傳感器檢測D-二聚體
發(fā)布時間:2020-11-06 04:22
隨著心腦血管及其他器官血栓性疾病對人類生命威脅日益加重,血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顯得尤為重要。D-二聚體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在纖溶酶作用下產(chǎn)生的一種代謝產(chǎn)物,能特異性反映機體內(nèi)凝血和纖溶狀態(tài),可作為一種判斷繼機體是否發(fā)生繼發(fā)性纖溶蛋白溶解功能亢進一種特異性血栓性疾病的診斷指標。目前,臨床上檢測血漿D-二聚體的方法有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全血凝集化驗、乳膠凝集試驗等方法。在這些檢測方法中:全血凝集化驗展現(xiàn)出高特異性,但是,靈敏度低;乳膠凝集試驗相對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和全血凝集化驗成本較低和操作較簡便迅速,但是,擁有檢測低靈敏度,低特異性等缺陷。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是一種高靈敏度檢測方法。但,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的比色測定通過光學的原理酶標儀而進行,比色過程中多受標本的組成和顏色影響。而且,這種方法需要多個步驟實現(xiàn)對標本的檢測,且檢測時間較長,F(xiàn)代醫(yī)學檢驗的發(fā)展離不開日新月異的新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是生物學、醫(yī)學、電化學、熱學、光學及電子技術等多門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產(chǎn)物,被列為21世紀五大臨床檢驗技術之一。其具有選擇性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在生物醫(yī)學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應用。氧化石墨烯表面富含羧基、環(huán)氧基、羥基等功能團,且具有其體表面積大和卓越的生物相容性。本課題首先研究了D-二聚體陽性患者在臨床科室的分布及其檢測的臨床意義,運用基于氧化石墨烯的表面等離子共振生物傳感器和基于金納米顆粒-氧化石墨烯表面聲波生物傳感器實現(xiàn)對D-二聚體進行檢測,建立了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的蛋白質(zhì)檢測新方法。實現(xiàn)了基于氧化石墨烯生物傳感器對蛋白質(zhì)檢測并將其用于臨床實際樣本檢驗。具體內(nèi)容如下:第一章:D-二聚體陽性患者在臨床科室的分布及其檢測臨床意義探討關于D-二聚體陽性患者在臨床科室的分布及其檢測臨床意義:icu科、心內(nèi)科、呼吸內(nèi)科、骨科、普外科、肝病科、神外科、婦產(chǎn)科、腫瘤科等幾個科室d-二聚體總陽性率為44.1%;對d-二聚體陽性值與陰性值各200例進行分析,陽性結果明顯高于陰性結果;同時,200例d-二聚體陽性值在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深靜脈血栓、肺動脈栓塞、心腦血管疾病、肝臟疾病、惡性腫瘤中分別進行統(tǒng)計。說明了血漿d-二聚體含量的檢測有重要臨床的價值。第二章:基于氧化石墨烯的表面等離子共振生物傳感器對d-二聚體檢測探討了基于氧化石墨烯表面等離子共振(surfaceplasmaresonancebiosensor,spr)的生物傳感器對d-二聚體的檢測。通過“靜電相互作用”的原理,將富含負電基團的氧化石墨烯與金膜表面帶正電的氨基相結合。隨后,利用d-二聚體的抗體表面的氨基通過“共價鍵”與在金膜表面氧化石墨烯的羧基相結合。最后,通過spr生物傳感器監(jiān)測不同濃度的d-二聚體與其相應的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實驗顯示,氧化石墨烯的最優(yōu)濃度是2mg/ml。傳感器在d-二聚體濃度為10ng/ml-150ng/ml范圍內(nèi),有很好的響應,檢出限為5.08ng/ml。在特異性分析中,humanserumalbumin(has)與d-二聚體的抗體結合僅引起微弱反應信號,說明了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更重要是,在實際樣本的檢測中,該生物傳感器可成功的檢測出血漿中的d-二聚體。這些結果表明基于氧化石墨烯表面等離子生物傳感器已成功構建并有可用于臨床檢驗的前景。第三章:基于金納米顆粒-氧化石墨烯表面聲波生物傳感器對d-二聚體的檢測探討基于金納米顆粒-氧化石墨烯修飾的表面聲波(surfaceacousticwave,saw)生物傳感器對d-二聚體的檢測。首先,分別比較了基于金納米顆粒-氧化石墨烯saw生物傳感器和基于氧化石墨烯saw生物傳感器金膜表面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相位的變化,說明了金納米顆粒-氧化石墨烯的復合物有放大傳感器信號的作用;通過saw生物傳感器軟件fitmaster進行動力學分析,線性回歸分析的相關系數(shù)為r=0.984,kd=0.02nm,證明了該生物傳感器具有靈敏度高,親和力強等特性;特異性分析主要采用人血清白蛋白(HSA),磷酸鹽緩沖液(PBS),腦鈉肽(BNP)作為對照分別與D-二聚體抗體結合。結果表明這些對照引起的相位變化都非常小,顯示了該生物傳感器具有較好的特異性。
【學位單位】: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R446.1;TB383.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前言
第一章 D-二聚體陽性患者在臨床科室的分布及其檢測臨床意義
1.引言
2.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2.2 儀器與試劑
2.3 方法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3.結果
3.1 血漿D-二聚體陽性值的分布
3.2 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價值
4.討論
4.1 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診斷
4.2 深靜脈血栓和肺動脈栓塞的排除
4.3 肝臟疾病中應用
4.4 心腦血管疾病應用
4.5 惡性腫瘤中的應用
5.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表面等離子共振生物傳感器對血漿D-二聚體檢測
1.引言
2.試劑和方法
2.1 試劑
2.2 實驗過程
2.2.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2.2.2 SPR金膜的洗滌與修飾
2.2.3 固定抗體
2.2.4 免疫反應
3.討論
3.1 檢測原理
3.2 光學表征分析
3.3 氧化石墨烯濃度優(yōu)化
3.4 方法的靈敏度
3.5 方法的特異性
3.6 檢測血漿D-二聚體
3.7 再現(xiàn)性與回收性
4.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基于金納米顆粒和氧化石墨烯SAW對D-二聚體檢測
1.引言
2.儀器與試劑
2.1 儀器
2.2 試劑
3.實驗過程
3.1 金納米顆粒-氧化石墨烯復合物合成
3.2 SAW金膜的洗滌與修飾
3.3 免疫反應
4.討論
4.1 檢測原理
4.2 方法的優(yōu)越性
4.3 方法的特異性
5.結論
參考文獻
結語
附錄1 綜述
參考文獻
附錄2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72644
【學位單位】: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R446.1;TB383.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前言
第一章 D-二聚體陽性患者在臨床科室的分布及其檢測臨床意義
1.引言
2.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2.2 儀器與試劑
2.3 方法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3.結果
3.1 血漿D-二聚體陽性值的分布
3.2 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價值
4.討論
4.1 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診斷
4.2 深靜脈血栓和肺動脈栓塞的排除
4.3 肝臟疾病中應用
4.4 心腦血管疾病應用
4.5 惡性腫瘤中的應用
5.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表面等離子共振生物傳感器對血漿D-二聚體檢測
1.引言
2.試劑和方法
2.1 試劑
2.2 實驗過程
2.2.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2.2.2 SPR金膜的洗滌與修飾
2.2.3 固定抗體
2.2.4 免疫反應
3.討論
3.1 檢測原理
3.2 光學表征分析
3.3 氧化石墨烯濃度優(yōu)化
3.4 方法的靈敏度
3.5 方法的特異性
3.6 檢測血漿D-二聚體
3.7 再現(xiàn)性與回收性
4.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基于金納米顆粒和氧化石墨烯SAW對D-二聚體檢測
1.引言
2.儀器與試劑
2.1 儀器
2.2 試劑
3.實驗過程
3.1 金納米顆粒-氧化石墨烯復合物合成
3.2 SAW金膜的洗滌與修飾
3.3 免疫反應
4.討論
4.1 檢測原理
4.2 方法的優(yōu)越性
4.3 方法的特異性
5.結論
參考文獻
結語
附錄1 綜述
參考文獻
附錄2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馮恒榮;曹鳳茹;陳慶順;嚴明權;;D-二聚體陽性在臨床科室及疾病中的分布[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年19期
本文編號:28726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28726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