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患者在醫(yī)院治療期間,由于接觸到耐藥株而發(fā)生感染時,將會被迫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不必要的經(jīng)濟負擔,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不動桿菌隸屬于條件致病菌的范疇,今年來的感染率不斷上升,引起了越來越多人士對其的關注。多重耐藥不動桿菌具有較強的耐藥性,并且不動桿菌可以通過在醫(yī)院內部交叉感染的方式進行擴散,增加醫(yī)院的控制難度。在對諸多不動桿菌的耐藥率和分離率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鮑曼不動桿菌屬于耐藥率和分離率最高,最難用藥的菌種。另外,在對不動桿菌進行耐藥譜的分析時,發(fā)現(xiàn)其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不同的國家之間、地區(qū)之間表現(xiàn)形式并不相同,甚至在一所醫(yī)院的內部也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在對醫(yī)院進行綜合感染的研究領域,對不動桿菌進行研究已經(jīng)由來已久。本文將結合吉林省醫(yī)院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并探索醫(yī)院耐藥菌株的感染來源。 目的:對吉林省醫(yī)院鮑曼不動桿菌進行臨床分析,探索其耐藥機理并提出解決對策,對吉林省醫(yī)院鮑曼不動桿菌臨床感染的控制提供參考。 結果:在四年間(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共檢測出510例不動桿菌。其中:2010檢測出83例,占全年的2.82%;2011年檢測出95例,占全年的3.25%;2012年檢測出137例,占全年的4.32%;2013年檢測出195例,占全年檢測總數(shù)的6.02%;2012年的檢出數(shù)量和2013年的檢出數(shù)量與前一年進行比較均出現(xiàn)了顯著增加(P0.05);泛耐藥156例。在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間,鮑曼不動桿菌的檢測結果為168例,占同一時間檢測總數(shù)(195例)的57.14%。其中2013年比2012年出現(xiàn)明顯增加(P0.05)。在對鮑曼不動桿菌進行標本分離時,痰標本82例(占比48.81%),咽拭子44例(占比26.19%),尿標本12例(占比為7.14%),膿液28例(占比16.67%),口腔潰瘍拭子2例(占比1.04%)。在耐藥性的分析過程中,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噻肟及頭孢唑林擁有100%的耐藥率;對頭孢吡肟、亞胺培南以及頭孢他啶的耐藥率在50.00%左右,對其余藥物的耐藥率檢測結果均在15%以下,多重耐藥菌株的有3例。2012年和2013年的檢測結果表明,其對復方新諾明等八類藥物的耐藥性均為發(fā)生顯著變化(P0.05),對慶大霉素等六類藥物的耐藥性均出現(xiàn)上升。在感染癥狀方面,出現(xiàn)粒細胞減少的患者共5例,發(fā)生白血病的患者共3例,發(fā)生免疫缺陷綜合癥的患者1例;在患者情況方面,有8例患者曾接受過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有46例患者曾接受過呼吸機治療,有10例患者曾接受手術治療并留置導尿管。 結論:(1)吉林省醫(yī)院住院患者不動桿菌的感染率不斷提高,其中表現(xiàn)比較明顯的為鮑曼不動桿菌。(2)在鮑曼不動桿菌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患者對于氨基糖苷類、第三代頭孢類、碳氫霉烯類、霉抑制劑等抗生素,仍具有較高的敏感性。(3)在吉林省人民醫(yī)院,需要特別關注具有泛耐藥不動桿菌的品種。(4)免疫功能受到損害或者曾經(jīng)采取過侵襲性治療的患者由于具有更高的感染率,應提高對鮑曼不動桿菌的關注度。(5)對于廣譜類藥物要合理使用,降低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傊,鮑曼不動桿菌的產生需要依賴一定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且感染率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臨床治療中要通過對抗生素類藥物的合理使用。
【圖文】:
第 3 章 結果表 3.2 2013 年 1 月 1 日-2013 年 12 月 31 日 Ab 檢測標本情標本 株數(shù) 構成比尿 12 7.14%痰 82 48.81咽拭子 44 26.19膿液 28 16.67其他 2 1.19%總計 168 100%

圖 3.3 168 株 Ab 對 15 種常見抗生素的耐藥情況3.4 對 2012 年和 2013 年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率進行比較通過對 2012 年和 2013 年間,以鮑曼不動桿菌為研究對象的耐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44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陳文山;程先能;黃大春;;重癥急性胰腺炎與免疫應答[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9年16期
2 馮旰珠;張揚;姚X;趙水娣;;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類修飾酶基因研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8年04期
3 師軍;周國富;;燒傷病房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院內感染臨床對策[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4 滕懿群;嚴霞;陸巧英;吳曉燕;章愛蓮;沈定;陸燕;張佩華;;兒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情況及其耐藥率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年04期
5 劉宗師;高修仁;丁群力;;鮑曼不動桿菌醫(yī)院感染流行特征、危險因素與Ⅰ型整合子關系的研究[J];現(xiàn)代醫(yī)院;2010年05期
6 崔巧珍;;2008年我院革蘭陰性桿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年09期
7 廖新華;王輝;;大腸埃希菌感染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1年03期
8 肖永紅;;細菌耐藥:挑戰(zhàn)與對策[J];中國執(zhí)業(yè)藥師;2011年06期
9 董一華;俞富軍;潘瑜;王偉;盧顯萬;曹江濤;潘景業(yè);;革蘭陰性菌耐藥性連續(xù)9年監(jiān)測結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年1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翟雷;集縮素蛋白在HeLa細胞染色體集縮過程中作用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彭敬紅;鮑曼不動桿菌醫(yī)院感染及耐藥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
25755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257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