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桿菌科細菌SDD菌株特征及替加環(huán)素藥敏結果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rug sensitivity and distribution of (SDD) strain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o detect the susceptibility of extended-spectrum 尾 -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to tegacycline. To guide clinical antimicrobials against SDD strains and to select tegacycline from ESBLs producing strains. Methods VITEK 2COMPACT automatic microbiological analyzer was used to identify bacteria and test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Fifty strains of ESBLs positive Escherichia coli and 50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tested for the sensitivity of tegacyclin by broth dilution method, MTS test strip method, Vitek2 instrument method and disk diffusion method, respectively. Results according to M100-S24 standard cefepime, 3.58% of the strains of Enterobacteriaceae were SDD strains. The positive rates of SDD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13.31% and 8.6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ESBLs negative strains (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all Enterobacteriaceae SDD strains (MIC) 4mg/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DD MIC 8mg/L (P0.05). The sensitivity rates of ESBLs positive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100 by microbroth dilution and MTS test. Conclusion when the cefepime MIC of Enterobacteriaceae is 4mg/L or 8mg/L, the laboratory should indicate the detection of SDD strain in the test report. The susceptibility of tegicycline to ESBLs positive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was 100%.
【作者單位】: 成都軍區(qū)總醫(yī)院檢驗科;
【基金】:四川省衛(wèi)生廳課題資助項目(130318) 成都軍區(qū)總醫(yī)院院管課題資助項目(2013YG-B069)
【分類號】:R44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何禮賢;薛博仁;俞云松;施毅;張睢揚;卓超;曾軍;;多重耐藥致病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其治療藥物推薦[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余燕紅;陳影;陳少華;;小兒多重耐藥菌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年12期
2 茅國峰;何秋麗;沈少卿;;替加環(huán)素對ICU多重耐藥革蘭陰性菌體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5年10期
3 王逸桐;賈進明;;2013年蘇南某醫(yī)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調查[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5年2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呂媛;鄭波;李耘;馬序竹;;Mohnarin 2009年度報告:腸桿菌科細菌耐藥監(jiān)測[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1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閆妍;;替加環(huán)素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3年05期
2 許明;林陳水;付水星;;替加環(huán)素的抗菌作用及藥理學性質[J];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2006年06期
3 任少華;;甘氨環(huán)素類藥物替加環(huán)素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7年02期
4 殷偉;呂火祥;胡慶豐;徐嬌君;沈蓓瓊;朱永澤;徐娟;;替加環(huán)素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體外抗菌活性[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0年11期
5 ;2010年9月美國FDA公布的部分藥物警示[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0年06期
6 韓繼永;李聚江;陳祥峰;;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替加環(huán)素中的痕量鈀[J];華西藥學雜志;2011年06期
7 黃娜;司徒冰;嚴鵬科;梅崢嶸;黃民;;替加環(huán)素的超說明書用藥現(xiàn)狀[J];今日藥學;2014年03期
8 李昱霖;梁志欣;王彬;朱曼;駱海倫;陳良安;佘丹陽;;替加環(huán)素不良反應回顧性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4年02期
9 吳永杰;白艷;王睿;陳鯤;王瑾;黃曉舞;;替加環(huán)素聯(lián)合用藥的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4年04期
10 程仕虎;王睿;;新一代四環(huán)素類藥物替加環(huán)素的研究進展[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7年1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小江;;替加環(huán)素體外抗菌作用研究[A];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第十五屆全國醫(y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8年
2 阮肇揚;呂群;馬潛;戴一帆;馮哲敏;;替加環(huán)素治療碳青霉烯耐藥肺炎克雷伯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2例體會[A];華東地區(qū)第13屆中青年呼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王浴生;;新型靜脈用甘氨酰環(huán)素類抗生素——替加環(huán)素[A];中國藥理學會化療藥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譚建龍;劉志光;張衛(wèi)東;江剛;吳懷球;;替加環(huán)素治療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肺炎的療效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3第十四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5 尉驍;葉建中;孫瑤;張亞培;李梅梅;周鐵麗;曹建明;;替加環(huán)素體外藥敏試驗方法學評價及抗菌活性分析[A];第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檢驗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6 丁汀;楊曉蓉;張麗萍;;替加環(huán)素治療粒缺伴革蘭陽性球菌感染1例及文獻復習[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學會血液病學分會成立5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11年
7 曲俊彥;呂曉菊;;不動桿菌對替加環(huán)素及多粘菌素耐藥機制研究進展[A];第十三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主持人 陸志城;替加環(huán)素:首個獲準上市的甘氨酰環(huán)素類抗生素[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6年
2 國家發(fā)改委醫(yī)藥工業(yè)信息中心站 郭文;替加環(huán)素:初現(xiàn)重磅炸彈潛力[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3 特約撰稿 徐錚奎;替加環(huán)素:墻內開花墻外香[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4年
4 記者 宦璐 編輯 朱賢佳;衛(wèi)生部推薦方案及用藥診療“超級細菌”[N];上海證券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李佳;“老虎素”告別外企獨大[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斌;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桿菌分子特征及替加環(huán)素聯(lián)合頭孢哌酮/舒巴坦對其抗菌作用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5年
2 陳瓊;鮑曼不動桿菌替加環(huán)素耐藥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楊;替加環(huán)素治療危重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療效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蔡學究;替加環(huán)素聯(lián)合用藥抑制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耐藥的體外PK/PD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5年
3 王琳;替加環(huán)素與臨床常用抗生素對碳青霉烯類耐藥革蘭陰性菌的協(xié)同作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4 倪文濤;替加環(huán)素對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的體外抗菌活性和防耐藥突變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4年
5 宋珈;64例替加環(huán)素耐藥肺炎克雷伯桿菌感染臨床分析[D];浙江大學;2015年
6 何翠娥;替加環(huán)素對臨床多重耐藥細菌體外抗菌活性及敏感性試驗的方法學評估[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夏粵華;替加環(huán)素對安徽地區(qū)4種多重耐藥菌體外抗菌活性及其藥效學評價[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8 孟偉;替加環(huán)素治療危重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臨床療效觀察[D];山東大學;2013年
9 翁明君;替加環(huán)素的合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劉炳順;替加環(huán)素的合成工藝優(yōu)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3318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2331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