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護理論文 >

體力活動日記應用于中年人體力活動監(jiān)測與評價的信效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13 07:16

  本文選題:體力活動日記 + 中年人 ; 參考:《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研究目的:開發(fā)體力活動日記;評價體力活動日記應用于中年人群的可信度,探究體力活動日記特定信度要求下的最小記錄天數(shù);評價體力活動日記與Actigraph GT3X+加速度計在中年人體力活動各指標測量上的一致性和影響因素,制定體力活動日記對體力活動是否不足的評價標準。研究方法:在福州市某體檢中心招募共105名當?shù)鼐用褡鳛槭茉噷ο?年齡在45-59歲之間,其中男性53名,女性52名。同時佩戴加速度計和記錄體力活動日記7天時間,數(shù)據(jù)信度采用組內相關系數(shù)ICC分析,Spearman Brown預測公式推算信度要求0.7下的最小記錄天數(shù),兩種測量方法一致性比較采用Bland-Altman圖和Pearson相關系數(shù)計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體力活動達標率的比較采用Kappa檢驗,根據(jù)加速度計數(shù)據(jù)采用ROC曲線制定日記的體力活動評價標準。研究結果:1.體力活動日記各項指標任意兩天的信度中等到良好,如果每天記錄9小時以上,只需記錄3天就可以使體力活動日記主觀記錄的各項指標信度達到0.7。2.每人每天靜坐時間,低強度體力活動時間,累計和持續(xù)中等到較大強度體力活動時間,總能量消耗,MET rate兩種測量方法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是0.29,0.32.0.40,0.40,0.47,0.23,統(tǒng)計學檢驗都有顯著性。兩種測量方法低強度體力活動時間一致性較好,其他指標則一般。3.女性在記錄日記時對中等到較大強度活動時間的高估顯著高于男性,而超重或肥胖的受試對象更容易高估低強度體力活動時間。4.采用國際體力活動問卷評價標準的體力活動日記與加速度計之間的Kappa系數(shù)為0.213,一致率較差。本研究采用ROC曲線分析認為體力活動日記平均每天中等到較大強度體力活動記錄時間低于56.2min是體力活動不足的判斷標準。結論:本研究開發(fā)的體力活動日記是一個有效可信的主觀測量工具,填寫任意3天的體力活動日記,每天時間不小于9小時就可以代表日常體力活動的主觀記錄,但提供絕對的體力活動數(shù)值還欠缺準確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develop physical activity diary,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physical activity diary applied to middle-aged people, and to explore the minimum record days of physical activity diary under the requirement of specific reliability. To evaluate the consistency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hysical activity diary and Actigraph GT3X accelerometer in the measure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of middle-aged people, an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physical activity whether the physical activity diary is insufficient or not. Methods: a total of 105 local residents aged between 45 and 59 were recruited from a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in Fuzhou, including 53 males and 52 femal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elerometer and the physical activity diary were worn for 7 day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ata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Spearman Brown prediction formula using the intra-group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analysis, and the minimum recorded days under the reliability requirement of 0.7 were calculate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measuring methods was calculated by Bland-Altman diagram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was used fo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and the Kappa test was us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chievement rate. According to the accelerometer data, the ROC curve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diary manual activity evaluation standard.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was: 1. The reliability of every index of physical activity diary in any two days was medium to good. If more than 9 hours a day was record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ubjective record of physical activity diary could reach 0.7.2.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two measuring methods of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met rate were 0.29 ~ 0.32.0.40 ~ 0.400.400.400.40 / 0.400.70 / 0.23,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The two measuring methods have good consistency in time of low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while the other indexes are general. 3. Women overestimated the duration of moderate to high intensity activit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en when keeping a diary, while subjects who were overweight or obese were more likely to overestimate the time of low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4. The Kappa coefficient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diary and accelerometer was 0.213, and the consistency rate was poor. In this study, the 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recording time of physical activity from middle to high intensity was lower than that of 56.2min, which was the criterion to judge the deficiency of physical activity. Conclusion: the physical activity diary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is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subjective measurement tool. The physical activity diary for any 3 days can represent the subjective record of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if the daily time is not less than 9 hours. But there is a lack of accuracy in providing absolute physical activity values.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4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勇;朱為模;;醫(yī)學新名詞:體力活動缺乏綜合癥(Sedentary Death Syndrome)[J];體育科學;2003年01期

2 羅銜;體力活動與健康關系的研究進展[J];醫(yī)藥導報;2003年S1期

3 李洋,傅華;健康促進理論在體力活動促進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教育;2004年02期

4 趙文華,叢琳;體力活動劃分:不同類型體力活動的代謝當量及體力活動的分級[J];衛(wèi)生研究;2004年02期

5 嘉勉;飲食、體力活動和健康的全球戰(zhàn)略[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4年12期

6 屈寧寧,李可基;國際體力活動問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年03期

7 李宏建;;休閑、職業(yè)和通勤體力活動與卒中的風險[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5年09期

8 周彥琨;陳君石;;缺乏體力活動導致直接醫(yī)療費用增加[J];營養(yǎng)健康新觀察;2005年03期

9 李榴柏;Joseph Green;李佳琦;李可基;;北京城區(qū)小學生體力活動水平的調查研究[J];營養(yǎng)健康新觀察;2005年03期

10 欒德春;馬冠生;;體力活動推薦量及評價標準[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麗娜;張波;黃莉莉;許穎;周曉星;卓淑雨;蘇宜香;;廣州市40~65歲居民體力活動狀況與血脂水平的關系[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十次全國營養(yǎng)學術會議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2 孫麗娜;張波;黃莉莉;許穎;周曉星;卓淑雨;蘇宜香;;廣州市40~65歲居民體力活動狀況與血脂水平的關系[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十次全國營養(yǎng)學術會議公共營養(yǎng)分會論文集[C];2008年

3 馬冠生;欒德春;胡小琪;崔朝輝;劉愛玲;李艷平;楊曉光;;中國居民體力活動現(xiàn)狀[A];營養(yǎng)健康新觀察(第二十八期):飲食、身體活動與健康專題[C];2006年

4 吳]};明鑫;;在校與假期(在家)兩種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下大學生體力活動狀況研究[A];2013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運動與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3年

5 黃暉明;許浩;李森;;江蘇省居民體力活動狀況調查研究[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6 劉愛玲;馬冠生;;小學生體力活動問卷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驗證[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五屆婦幼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7 黃雅君;王香生;;香港小學生體力活動水平的評價:問卷法的信度與效度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8 戴劍松;孫飆;王正倫;;大學生體力活動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9 余丹;曾果;李鳴;毛德倩;黃承鈺;樸建華;郭宏霞;程改平;彭敏;;中國南方中青年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研究[A];達能營養(yǎng)中心青年科學工作者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2010年第6期[C];2010年

10 鄭陸;崔玉鵬;葉鳴;陳曉紅;周志雄;王智強;王超;王永升;李荀;;絕經后女性體力活動特征及其與骨量關系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蔣明 袁文魁;武漢大學專家建議:女大學生要多參加體力活動[N];科技日報;2007年

2 黃仁發(fā) 教授;體力活動效應[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5年

3 記者張昊;體力活動不足成重要健康隱患[N];健康報;2009年

4 翟鳳英教授:中國營養(yǎng)學會秘書長;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N];科技日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王翰林;體力活動到底能不能延長人類壽命(三)[N];科技日報;2005年

6 新網(wǎng);老年人運動處方[N];山西科技報;2002年

7 唐振興 記者 徐京;老人體力活動有指導[N];中國老年報;2003年

8 李洋 傅華;靜態(tài)生活方式——青壯年的潛在健康危險[N];文匯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王翰林;體力活動到底能不能延長人類壽命(一)[N];科技日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王翰林;體力活動到底能不能延長人類壽命(二)[N];科技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菲;中英兩國護士體力活動與體力活動健康促進的相關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2 蘇浩;40-49歲不同體力活動背景人群運動心血管風險評估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3 李洋;上海社區(qū)居民體力活動評價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王艷;中年女性體力活動與端粒體的相關性及“萬步行”干預效果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5 王超;中國兒童青少年日常體力活動推薦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年

6 向劍鋒;大學生體力活動監(jiān)測中運動傳感器能耗預測方程的建立與應用[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7 朱琳;11-14歲青春期少年常見體力活動能耗測量的方法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2年

8 徐暢;體力活動對絕經后婦女的執(zhí)行功能影響特點及機制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4年

9 蔣泓;孕期體力活動對妊娠結局和嬰兒生長發(fā)育影響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10 關尚一;美國兒童青少年適宜體力活動推薦量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強;體力活動日記應用于中年人體力活動監(jiān)測與評價的信效度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2 洪茯園;上海市部分中學生體力活動和靜態(tài)生活現(xiàn)狀調查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朱秀娟;城市社區(qū)居民體力活動現(xiàn)狀及干預效果評價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左彎彎;基于加速度傳感器技術的小學生體力活動現(xiàn)狀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5 臧光輝;不同體力活動水平的中年人心臟超聲心動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6 趙壯壯;體力活動測定儀器比較研究及應用價值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7 張兆成;徐州市初中生肥胖、體力活動現(xiàn)狀及其與心理健康關聯(lián)性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付強;7-10歲小學生體力活動現(xiàn)狀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9 李松駿;用加速度傳感器對中學生體力活動及相關因素的分析研究[D];南京體育學院;2013年

10 張聞洋;吉林省監(jiān)測點居民體力活動情況與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188220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188220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e60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