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危險性及其臨床分級護理干預效果評估
發(fā)布時間:2017-12-09 18:23
本文關鍵詞: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危險性及其臨床分級護理干預效果評估
更多相關文章: 消化道出血 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 Blatchfbrd入院危險性積分 分級護理干預
【摘要】:目的: 1.評估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危險性; 2.分析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級護理的干預效果,優(yōu)化指導臨床護理。 方法: 本研究以湘雅二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兩年間符合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診斷標準的連續(xù)住院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每個研究對象進行Blatchford入院危險性積分評估,將積分6分的研究對象歸為低危組,將積分≥6分的研究對象歸為中高危組。將2012年1月~2012年12月連續(xù)住院的53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將2013年1月~2013年12月連續(xù)住院的61例患者作為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再根據(jù)Blatchford入院危險性積分的高低采取分級護理干預措施。采用χ2檢驗分析兩組患者在血尿素氮、血紅蛋白、Blatchford入院危險性積分及再出血率方面的差異,評價分級護理的干預效果。 結(jié)果: 1.61例干預組患者中男性49例(80.33%),女性12例(19.67%),平均年齡53.34±13.29歲;53例對照組中男性42例(79.25%),女性11例(20.75%),平均年齡為55.36±15.72歲。干預組與對照組在社會人口學資料、基本資料、疾病情況、實驗室檢查資料、BRS再出血危險性評分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干預前,干預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紅蛋白和Blatchford入院危險性積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干預組干預前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血紅蛋白和Blatchford入院危險性積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患者的血尿素氮異常、男/女性血紅蛋白100g/L、 Blatchford入院危險性積分≥6分的比例均大于干預后的比例; 4.對照組基線與結(jié)局調(diào)查患者的血尿素氮、血紅蛋白和Blatchford入院危險性積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干預組干預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血紅蛋白、Blatchford入院危險性積分和再出血率與對照組結(jié)局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干預后患者血尿素氮異常、男/女性血紅蛋白100g/L、Blatchford入院危險性積分≥6分的比例均小于對照組結(jié)局調(diào)查的比例,干預組的再出血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結(jié)論: 1.干預組干預前患者的血尿素氮異常、男/女性血紅蛋白100g/L、Blatchford入院危險性積分≥6分的比例均大于干預后的比例; 2.干預組干預后患者血尿素氮異常、男/女性血紅蛋白100g/L、 Blatchford入院危險性積分≥6分的比例均小于對照組結(jié)局調(diào)查的比例; 3.干預組患者的再出血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4.干預組的分級護理干預措施是有效的,優(yōu)化指導臨床護理。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473.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神經(jīng)病學與精神病學[J];全國新書目;2005年21期
2 ;國外醫(yī)學信息[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1998年04期
3 ;歐洲關于食品中化學物質(zhì)的危險性評估的動向[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01年05期
4 陳君石;危險性評估與食品安全[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03年01期
5 夏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后的危險性評估[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疾病分冊);1997年01期
6 劉秀梅;微生物危險性評估與危險性管理的進展[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05年02期
7 劉柳;關慕楨;劉旭峰;苗丹民;;暴力危險性評估問卷的編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3期
8 何平;李潔;張磊;彭少杰;田明勝;金泰^,
本文編號:12713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12713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