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古代文學論文 >

《安徽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05-23 06:03

  本文關(guān)鍵詞:《詩比興箋》考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安徽大學》 2013年

《詩比興箋》考論

馬玉  

【摘要】:《詩比興箋》是晚清出現(xiàn)的一部特色鮮明的詩選著作,其選詩范圍包括漢魏六朝和唐代。其初次刊刻時作者署名為陳沆,很長時間內(nèi),沒有受到學界的關(guān)注。近年來,歷史研究界考證其作者是魏源,但是,在清代詩學研究日盛的今天,古代文學研究界卻沒有關(guān)注這一重要的詩選和詩學著作,更沒有將這部著作與近代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思想家魏源的活動、思想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研究,從而導致對其研究沒有深入展開,其詩學價值未得到仔細清理和科學判斷。本文除引言和余論外分為四章。 引言部分論述學術(shù)界對魏源詩學的研究情況。 第一章討論《詩比興箋》的作者和流傳問題。首先考證《詩比興箋》與陳沆著作缺少關(guān)聯(lián)。其次討論《詩比興箋》與魏源大量著作的形式以及思想內(nèi)容存在明顯的一致性,從而進一步證實了《詩比興箋》為魏源所著,并試圖對魏源著《詩比興箋》問題做一學術(shù)總結(jié)。《詩比興箋》除刻本外,近年來,,學者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發(fā)現(xiàn)了此書的稿本并加以整理出版,本文比較了二者結(jié)構(gòu)篇幅與箋注內(nèi)容的差異。 第二章討論《詩比興箋》的內(nèi)容、箋注體例和箋注方法!对姳扰d箋》共4卷,選詩32家共475首,規(guī)模不大,只有十萬余字!对姳扰d箋》以“總序”、“小序”、“正文”和“箋語”成分構(gòu)筑箋注體例,在具體的箋注中使用“?弊⑨尅薄⒁允纷C詩和以文證詩等箋注方法。 第三章討論《詩比興箋》的選詩標準和詩學思想!对姳扰d箋》以“比興”論詩,“比興”的內(nèi)涵包括兩個方面:政治實用性和審美性!对姳扰d箋》所選都是“古詩”,其最重要的特質(zhì)是“微言大義”。按照這一標準,魏源最為推崇漢魏詩歌,其詩學思想具有明顯的復古意味。 第四章討論《詩比興箋》與清代學術(shù)的關(guān)系!对姳扰d箋》的箋注方法和詩學思想,與魏源融匯漢宋之學又以今文經(jīng)學名世的學術(shù)體系,與清代詩經(jīng)學和嘉道之際經(jīng)世致用的詩學思潮,以及與其所處的湖湘地域文化傳統(tǒng)有著較大的關(guān)聯(lián)。 余論部分重點考察《詩比興箋》在中國古代詩學近代轉(zhuǎn)型過程中的詩學價值和文化意義。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256;I207.2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漢武;;論魏源的詩和詩論[J];船山學報;1987年02期

2 顧國瑞;《詩比興箋》作者考辨——兼談北大圖書館藏鄧之誠題跋“《詩比興箋》原稿”[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3 管林;;龔自珍、魏源文學思想之比較[J];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3期

4 段志強;;孔廟與憲政:政治視野中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從祀孔廟事件[J];近代史研究;2011年04期

5 王俊義;龔自珍、魏源“參加宣南詩社”說辨正[J];吉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年06期

6 李景華;魏源的文學思想和文學成就[J];北京師院學報;1980年02期

7 管林;論魏源的文學思想[J];社會科學輯刊;1987年06期

8 段志強;;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從祀孔廟始末新考[J];史學月刊;2011年03期

9 夏劍欽;;魏源研究中若干問題的研究狀況述評[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夏劍欽;《詩比興箋》確系魏源所著[J];中國韻文學刊;200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成;晚清詩學的演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奕;清代中期經(jīng)學家文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魏菊英;清代詩經(jīng)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垂超;李軍均;;小說評點文體的獨立:從子史之評到文學之評——劉辰翁《世說新語》評點的源流及意義論析[J];蒲松齡研究;2011年01期

2 熊剛;論宋代詩歌的理趣[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3 鄭朝暉;;略論惠棟重構(gòu)漢學的方法[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4 劉元青;;“質(zhì)測即藏通幾”說申論——兼論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5 陸曉華;論劉寶楠《論語正義》的訓詁方法及特點[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6 李先國;借鑒西方:朱自清詩論的外向品格[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高強;清末革命派尊黃現(xiàn)象述論[J];安徽史學;2001年04期

8 李存樸;魏源的《海國圖志》與日本的《海圖國志》時代[J];安徽史學;2002年02期

9 王惠榮;;魏源據(jù)陳澧書修改《海國圖志》說質(zhì)疑[J];安徽史學;2006年04期

10 秦雅君;論何遜的山水詩[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4年Z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長華;;自我認知的難題:魯迅小說與故人相逢敘事[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賈小葉;;從康有為“兩考”的不同反響看戊戌時期的學術(shù)與政治[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9年卷[C];2011年

3 盧佑誠;;方苞與顏李學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吳聰;;姚鼐考證鑒定之思想與形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高慧斌;;試論南朝私學發(fā)展的原因[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王培華;;關(guān)于金長城的三個問題[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6年第4期(中國·齊齊哈爾金長城學術(shù)研討會?C];2006年

7 嚴壽澄;;儒道二家思想與價值多元論[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五輯)[C];2008年

8 劉沛林;申秀英;;詩意地棲居:和諧社會人居環(huán)境建設的新境界[A];人居環(huán)境學研究論文集[C];2007年

9 陳力祥;;船山禮之形上屬性辨正——以禮即理之禮與禮即氣之禮之辨為視角[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學研討會船山研究論文集[C];2008年

10 朱迪光;;王夫之人文與經(jīng)濟之和諧思想探討[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學研討會船山研究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別道玉;《國語》與先秦文化精神[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8 曹利云;宋元之際詞壇格局及詞人群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呂廟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符號[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鑫;王充《論衡》與東漢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強鵬程;明《憲綱》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姜虹;錢穆的清代學術(shù)史著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龔瑩瑩;虞山派詩人馮班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曉丹;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綜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許志威;王闿運公羊?qū)W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范艷清;《史記》與魏晉南北朝文學[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王茹輝;黃仲則紀游詩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蔣健;浙江山水型歷史文化村鎮(zhèn)外部空間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高鑫;;論“通經(jīng)致用”的經(jīng)學傳統(tǒng)[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王飚;“人”的覺醒對傳統(tǒng)文學原則的挑戰(zhàn)——論龔自珍文學思想的近代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3 石世奇;試論魏源的經(jīng)濟思想[J];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63年05期

4 孫靜;何不借風雷 一壯天地顏——論魏源的思想及其政治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6期

5 王一川;;全球化東擴的本土詩學投影——“詩界革命”論的漸進發(fā)生[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6 李晉娜;方玉潤《詩經(jīng)》研究的民俗學傾向[J];滄桑;2005年Z1期

7 李漢武;;論魏源的詩和詩論[J];船山學報;1987年02期

8 梅季;;論王先謙的學術(shù)成就及學術(shù)思想[J];船山學報;1988年01期

9 陳勇勤;光緒間關(guān)于王夫之從祀文廟的爭論[J];船山學刊;1997年01期

10 汪龍麟;尊情與刺世——龔自珍的詩學追求與詩歌創(chuàng)作[J];大連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何海燕;清代《詩經(jīng)》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2 朱洪舉;王湘綺詩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兆祿;清前中期《詩經(jīng)》文學詮釋史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陳國安;清代詩經(jīng)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肖力;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的文學批評方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春云;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陳景聚;姚際恒、崔述與方玉潤的《詩經(jīng)》學“簡論”[D];西北大學;2004年

4 李賀軍;清代《詩經(jīng)》學獨立思考派《詩》學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5 吳超華;姚際恒的《詩經(jīng)通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白麗媛;《詩經(jīng)·秦風》的文化透視[D];西北大學;2008年

7 權(quán)慧;陳繼揆《讀風臆補》研究[D];山西大學;2009年

8 付星星;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徐晨光;[N];湖南日報;2011年

《中國學術(shù)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wǎng)數(shù)字出版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知識超市公司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wǎng)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guān)鍵詞:《詩比興箋》考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5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485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2dc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