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文學中的“傻子”敘事
本文關鍵詞:新時期中期后小說中傻子形象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河北大學》 2011年
新時期文學中的“傻子”敘事
李偉
【摘要】:掙脫了政治束縛,伴隨著經(jīng)濟體制變革和思想解放運動而誕生的新時期文學,是中西文化交融、多元并存、求新求變的時期。在寬松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及外來思潮的影響下,作家開始關注被“革命文學”“主流文學”所遮蔽的邊緣人物,使得新時期文學中的人物形象呈現(xiàn)出繽紛多彩的局面。在這幅恢弘巨畫中,出現(xiàn)一系列讓讀者為之震撼的形象:傻子形象。這些人物身上兼具愚昧與智慧,融合高尚與丑陋,盡顯真實與善良。同時,作家選取傻子作為敘事視角,利用這一人物自身的特點,展現(xiàn)其在敘事上的獨特性,利用傻子敘事話語的迷亂與理性的現(xiàn)實生活的留白之處,引發(fā)讀者的深思。本文從傻子形象入手,分析這一系列形象的多重內涵。并從敘事視角出發(fā),探究傻子敘事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意義。 傻子是身體殘缺,外表呆滯,缺失言語,缺乏自我思維的一類人群,中西文學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都曾出現(xiàn)過這類人物形象。在傻子的生命歷程中,從出生渠道的非正常性到畸形的身體、缺乏語言的表達,甚至沒有自己的姓名,構成了缺乏自我的符號化象征。又因為其特殊的生命狀態(tài),在對食物及欲望的需求方面有著特殊的表現(xiàn)。作家借用傻子的敘述視角多采用兩種模式:一方面,傻子作為文學作品中被敘事的對象,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傻子既是被敘事的對象,又跳出作品,成為敘事者,達到兩種敘事角色的相互交替,冷靜而客觀地審視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新時期小說中的傻子形象展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中的陰暗面,將人性中的丑陋、骯臟,赤裸裸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具有警醒世人的現(xiàn)實意義,傻子世界的單純、樸實也折射著人性之惡,引起人性的反思。傻子敘事打破了以往傳統(tǒng)的寫作模式,開啟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新形式,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具有深遠的影響。 總之,新時期文學中所出現(xiàn)的傻子敘事,既是作者從感性的角度通過傻子這一特殊人群揭示人類生存的現(xiàn)實世界、展現(xiàn)人性的真善美。又是作者選用了一種特殊的敘事模式,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I207.4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相全;;丙崽:中國式的“圣愚”[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陳芷村;;《塵埃落定》主要人物形象分析[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3 翟瑞青;《塵埃落定》:還原人生本相[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沈杏培,姜瑜;當代小說中傻子母題的詩學闡釋[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5年01期
5 元玉冬;;遲子建小說中的“傻子”形象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5期
6 張素英;;傻子視角:上帝的第三只眼——析《塵埃落定》的敘事視角[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王遠明;論傻子視角的現(xiàn)實性平行與邊緣性交叉[J];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申載春;反諷:《塵埃落定》的敘事策略[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9 邵一飛;形象世界的涅槃與輪回──論新時期小說人物形象及其美學嬗變[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10 楊玉梅,來春剛;論傻子形象的審美價值——讀阿來的《塵埃落定》[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肖治華;新時期中期后小說中傻子形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高海燕;當代小說中的傻子形象[D];暨南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智義;關于華茲華斯詩學遺產(chǎn)價值的再認識[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2 范方俊;;西方文論的中國化與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兩次轉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江守義;;論唐傳奇內容模式的邏輯序列——唐傳奇的敘事邏輯之一[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鄭敏;;馬克思與薩特異化理論之比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汪桂芬;談小說翻譯者關注敘述視角的必要性——兼評海明威的敘述藝術及翻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6 張藝文,高波;淺說新時期小說的發(fā)展脈絡[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7 陳麗慧;美國夢——評彼得·凱里的短篇小說《美國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8 陳琳;;原文聚焦與譯文選詞——《紅樓夢》文學翻譯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9 王玉明,馮曉英;敘述視角的選擇與文體效果[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10 江守義;敘事是一種評價[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王茜;;以諾德的“功能加忠誠”原則為指導探討不同文體的翻譯技巧[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3 黃佳豪;;老人協(xié)會在農(nóng)村社會管理中的作用與運行機制研究[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韓慶祥;張艷濤;;馬克思哲學的大眾形態(tài)、學術形態(tài)、政治形態(tài)及其歷史命運[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5 孫波;;自然辯證法的黑格爾哲學淵源[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6 陳其榮;;唯科學主義:基本特征、合理性與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馬存利;;生態(tài)文明與生態(tài)治理的法哲學思考[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石冬梅;許月明;;建設沿海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強省中的城鄉(xiāng)發(fā)展關系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沿海經(jīng)濟”高層論壇暨省專家獻策服務團換屆大會論文集[C];2007年
9 吳曉明;;論馬克思哲學中的主體性問題[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10 邴正;;哲學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論高清海教授的哲學思想及其理論創(chuàng)新[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學森;我國毛南族聚居區(qū)傳統(tǒng)體育與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實證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馮瑞;中國競技體操制勝規(guī)律探驪[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魏曉紅;喬治·艾略特小說的心理描寫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劉堅;康拉德小說的道德主題與現(xiàn)代闡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楊素秋;“文革文學”與“新時期文學”的關聯(lián)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呂敏宏;手中放飛的風箏[D];南開大學;2010年
8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賈清顯;中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構建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尤永;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家庭消費中的意見領袖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董紅剛;社會轉型期我國體育公共產(chǎn)品的整合與開發(f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于樹軍;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說情愛敘事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國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閾中的民生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西武;山地別墅環(huán)境景觀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6 秦赟;“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7 陳娜;“參與”與“超然”:斯坦貝克《憤怒的葡萄》中的寫作技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石潔;?思{在中國的譯介及中國當代小說中的福克納因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吳秋玥;論林斤瀾新時期以來的小說[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周思諭;清末民初對《福爾摩斯探案集》的譯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桂華;執(zhí)著于困境的發(fā)現(xiàn)與出路的尋找——遲子建中短篇小說通解[J];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03期
2 蘇童;關于遲子建[J];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01期
3 賀紹俊;說傻·說悟·說游──讀阿來的《塵埃落定》[J];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04期
4 莊秀芬;獨特新穎的構思模式——讀阿來的《塵埃落定》[J];東疆學刊;2002年02期
5 王志耕;;圣愚文化與俄羅斯性格[J];俄羅斯文藝;2006年04期
6 劉小平;“道”的隱遁與顯現(xiàn)——重讀《爸爸爸》和《樹王》[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王焰安;;張清水對民間故事、傳說的搜集整理與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耿慶偉;國民性:一個揮之不去的話題——《芙蓉鎮(zhèn)》、《古船》、《爸爸爸》的國民性分析[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9 李滿;《塵埃落定》的文化哲學意蘊[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0年02期
10 胡澤球;從新視角看“傻子”人物——《喧嘩與騷動》和《爸爸爸》中傻子主人公比較研究[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克明;;新時期小說的藝術探索一瞥[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2 阮憶;;關于新時期小說中人的主題的思考[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2期
3 丁興標;徐德明;;農(nóng)村女性心理覺醒的艱難歷程——新時期農(nóng)村題材小說片論[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1989年02期
4 張放;;新時期某些小說病態(tài)初探[J];文學評論;1992年02期
5 齊劍溶;;論新時期小說對傳統(tǒng)語法規(guī)范的突破[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4期
6 滕云;新時期小說八年之斷想[J];天津社會科學;1985年03期
7 劉智躍;;論精神分析主體觀及對新時期小說的影響[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馬以鑫;新時期小說中的審丑現(xiàn)象[J];小說評論;1987年05期
9 張學軍;人的主題的歷史演講——對新時期小說一個側面的考察[J];當代文壇;1995年01期
10 劉思謙;崇高沒有泯滅——新時期小說的審美價值[J];文藝評論;198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向陽;;懷舊:新時期小說情緒主題[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蔣守謙;;關于“新時期文學”一詞的考釋——答劉錫誠同志[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3)[C];2005年
3 劉錫誠;;“新時期文學”詞語考釋[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2)[C];2005年
4 周曉風;;新時期文學的未完成性[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6)[C];2006年
5 王世德;;與劉曉波對話——如何估價和展望新時期文學[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6 楊慶祥;;“主體論”與“新時期文學”的建構[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7 程光煒;;評價新時期文學三十年的幾個問題[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年第3期(總第197期)[C];2010年
8 張守仁;張弘;;《十月》:為新時期文學局面破冰[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4)[C];2006年
9 張學軍;;新時期文學的藝術變革[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8.6)[C];2008年
10 劉春慧;;論《呼嘯山莊》敘事視角的形成[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李珊珊;[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王向峰;[N];遼寧日報;2008年
3 蔡梅娟 山東理工大學中文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N];文匯報;2000年
5 郝雨;[N];中國文化報;2008年
6 雷達;[N];各界導報;2009年
7 張行健;[N];臨汾日報;2009年
8 謝冕;[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
9 朱寨;[N];中華讀書報;2001年
10 解洪祥;[N];中華讀書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阮氏妙齡;越南當代文學的“他者”與“同行者”[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吳格非;薩特與中國新時期文學中人的“存在”探詢[D];蘇州大學;2003年
3 陳力君;代言與立言:新時期文學啟蒙話語的嬗變[D];浙江大學;2004年
4 王彩萍;儒家文化與新時期作家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5 劉智躍;頹圮的邊界與生命的回響[D];蘇州大學;2006年
6 張國慶;“垮掉的一代”與中國當代文學[D];武漢大學;2005年
7 李秀金;日常生活和新時期文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軍寧;生態(tài)視野中的新時期文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許玉慶;遠逝的村莊[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黃河;論新時期小說中的“文革”敘事[D];蘇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偉;新時期文學中的“傻子”敘事[D];河北大學;2011年
2 楊檬檬;新時期小說的知青敘事[D];遼寧大學;2012年
3 游婉冰;新時期小說中的傻子特性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姜亞菁;新時期小說“瘋癲敘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5 何洋;靈神之舞[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竇莉;新時期小說中的“井”意象[D];安徽大學;2010年
7 扈明亮;論新時期小說的人道主義情懷[D];蘇州大學;2010年
8 黎仕平;論新時期小說的文革敘事[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鄭立峰;未竟的現(xiàn)代性訴求[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吳楠楠;新時期小說中傳統(tǒng)審美的回歸[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新時期中期后小說中傻子形象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02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