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映先秦兩漢歷史的史傳著作為中心
本文關鍵詞:史傳文學援引謠諺之考察——以反映先秦兩漢歷史的史傳著作為中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史傳文學援引謠諺之考察——以反映先秦兩漢歷史的史傳著作為中心
關鍵詞:謠諺,史傳,先秦兩漢歷史,文學,文化
● 摘要
謠諺是民間口頭文學重要的組成之一,是能代表中國民間文學和文化特色,并對中國文學和文化以及中國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過獨特影響的古代文學體式之一。以記錄先秦兩漢社會生活為中心的六部史傳作品——《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后漢書》分別展示了中國史學由萌芽成長到成熟高峰,并漸進衰微的偉大而重要的歷史階段。史傳文學對先秦兩漢謠諺的重視和征引,對整個中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文學接受與文學發(fā)展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繼承發(fā)展和弘揚有著非同凡響的貢獻。因此將反映先秦兩漢歷史的六部重要史傳與謠諺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對于中國古代謠諺的全面認識、研究以及史學發(fā)展都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谶@一認識,本文試圖對反映先秦兩漢歷史的史傳援引謠諺做一宏觀考察與具體分析,通過史傳援引謠諺,反觀謠諺在先秦兩漢歷史、文學、文化以及社會民俗等方面的地位和影響。 本文由引言、四部分正文及結論組成。 引言部分扼要介紹謠諺研究的歷史、現(xiàn)狀,闡明本文的寫作意圖。 第一部分,“謠諺入史——史傳引謠諺概說”。首先是對謠諺的歷史、內(nèi)涵、名稱予以界說,確立本文研究的重點;其次是對古代韻文重要組成“謠諺、歌、詩”的異同及關聯(lián)做一辨析,明晰謠諺研究的獨特價值;再次,概說史傳援引謠諺的緣起和發(fā)展,對六部反映先秦兩漢社會發(fā)展的史傳援引謠諺進行了詳細統(tǒng)計,指明了本文研究的基礎是反映先秦兩漢歷史的史傳。 第二部分,“謠諺中的歷史——史傳引謠諺析論”。以六部反映先秦兩漢歷史的重要史傳為研究基礎,對它們援引謠諺的內(nèi)容從以下幾個方面分類考察: 一、謠諺與政治風貌。謠諺是先秦兩漢文學史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通過梳理發(fā)現(xiàn)此期謠諺與政治關系密切,政治謠諺成了這六部史傳援引的大宗。具體而言,反映政通人和的頌揚型謠諺、反映政晦人怨的怨刺型謠諺、預言事態(tài)走向的讖緯型謠諺,以及與政治生活息息相關、反映社會風貌和人民心聲的謠諺構成了先秦兩漢政治謠諺的主體。 二、謠諺與世態(tài)風俗、人情冷暖。先秦兩漢歷史謠諺對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世風民情特別關注,在六部史傳中,謠諺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與史實相互映照,為研究先秦兩漢社會風尚和民俗風貌提供了新鮮而獨特的佐證資料。 三、謠諺與生活經(jīng)驗、人生哲理。先秦兩漢歷史中的謠諺,經(jīng)歷了歲月的洗禮、接受了史實的驗證,其生動性、傳世性、經(jīng)驗性、訓誡性等特點也豐富了史傳內(nèi)容,增添了史傳的文學色彩,加強了史傳散文論述的說服力,為后世研究提供了較為翔實的研究資料。 第三部分,“史傳謠諺的文學史意義”。謠諺作為最早的中國文學形態(tài)之一,而史傳又是中國古代散文的主要構成,二者結合使其文學史意義分外突出,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一、史傳謠諺的民間文學特色。謠諺是民間韻文的重要組成,口耳相傳的流播形式、關系細民生存的內(nèi)容、俚俗質(zhì)樸的民間語言等,標明了謠諺底俗文化、民間文學的特殊身份。這與史傳文學漸趨形成的正統(tǒng)文學地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六部史傳對于謠諺的征引收錄,使得民間文學在正統(tǒng)雅文學的場閾中獲得一席之地。 二、史傳謠諺的藝術形式及其影響。先秦兩漢是中國文學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謠諺作為古代韻文的重要組成,其言式、句式的多樣性和變化性,與同時代的詩歌體式互為呼應,,而對于后代韻文乃至散文的發(fā)展影響深遠。 三、史傳謠諺的藝術手法及語言價值。六部史傳所錄謠諺體現(xiàn)出的比興、對偶、夸張、反諷、連類排比、諧音雙關等藝術手法與同期的詩歌藝術相映照,對后世詩律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謠諺口語語匯系統(tǒng)和文人士大夫的書面語匯系統(tǒng)在史傳作品中交匯共存,豐富了文學語言,對民間語匯資料的保存提供了有效的平臺。 四、接受文學視野中的謠諺入史。謠諺入史,是文學接受史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本文從文學傳播手段、文學接受者的構成、文學接受對象的多元化、文學接受的目的和效果四個方面分別探討謠諺入史對于文學史發(fā)展進步的影響和意義。 第四部分,“多維視域下的謠諺入史”。謠諺入史是文學與史學結合的產(chǎn)物,六部反映先秦兩漢歷史的史傳也藉此勾勒了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樣貌,追溯了中華文化精神的根系所在。在多維視域下觀覽謠諺入史,其影響及意義有如下幾方面。 一、“謠諺證史”——史傳引謠諺的史學意義。謠諺入史在史學方面的主要意義就在于,首先,展示了六部史傳作品一定程度上的民間意識,反映了民本思想在春秋戰(zhàn)國及其之后的發(fā)展嬗變。其次,豐富了史學著作的的內(nèi)容,為史學研究提供了更為特別的資料,開啟了史學創(chuàng)作、研究的新途。 二、史傳援引謠諺的文化解讀。先秦兩漢是中國文化萌芽、生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其中“古訓是式”的思維方式是影響謠諺和史傳發(fā)生和演進的重要因素,謠諺入史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化“勸善懲惡”的訓誡需要。謠諺積極與世的精神和積極汲取中國文化百家眾說的精華,映射了民間文化“有容乃大”的特質(zhì),完成了中國文化上層與民間的對接,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強化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實質(zhì)。 最后的結論部分,闡明了六部反映先秦兩漢歷史的史傳援引謠諺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本文關鍵詞:史傳文學援引謠諺之考察——以反映先秦兩漢歷史的史傳著作為中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06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0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