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與公益組織的互嵌研究 ——基于對“大愛清塵”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3-01-26 04:50
上世紀八十年代伊始,信息技術就成為了發(fā)達國家的重要技術工具,隨著信息技術在組織中的廣泛應用,學界逐漸對一個組織領域的問題產生興趣:信息技術的引入對組織來說意味著什么,這兩者間究竟具備著怎樣的關系。此后,學界形成了較為典型的三種理論視角,其中,“技術決定論”與“組織決定論”均已結果為導向,意在組織和技術之間建立單向的因果線性關系,而“互構論”則是以過程為導向,可以洞悉二者互相建構及嵌入的過程。本文以“互構論”的理論視角切入,意在探尋作為一種新型信息技術的新媒體與代表公益組織的“大愛清塵”之間具備怎樣的互動關系?進一步講,新媒體以何種機制嵌入到大愛清塵的運作中,在組織對其進行設計和植入的過程中,它又如何被組織嵌入。本文借鑒了巴利的“歷時性分析理論”以及簡·芳汀的“執(zhí)行技術分析框架”,從而發(fā)展出更適用于研究新媒體及公益組織互嵌機制的分析框架,試圖解答上述問題,從而明晰新媒體和公益組織的互動過程、特點以及最終結果。經研究發(fā)現(xiàn),新媒體與公益組織的“互嵌”過程具備歷時性實踐情景特征,不同階段為二者提供了特定的互動情境。在“技術的引入與定型”階段,新媒體因其技術彈性而具備組織彈性,這是組織得以設計建...
【文章頁數(shù)】:9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義
1. 理論意義
2. 現(xiàn)實意義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
1. 研究方法
2. 大愛清塵概況
一、文獻綜述與研究框架
(一) 關于信息技術與新媒體的研究
1. 信息技術的定義
2. 新媒體的概述
(二) 公益組織的研究
1. 公益組織的定義
2. 公益組織的結構
3. 關于“大愛清塵”的研究
(三) 信息技術與組織關系的相關研究
1. “信息技術決定論”的相關研究
2. “組織決定論”的相關研究
3. “互構論”的相關研究
(四) 文獻評述
1. 積極方面
2. 不足方面
(五) 研究框架
1. 理論基礎
2. 基本觀點
二、引入與定型: 具備組織彈性的技術
(一) 技術“碰撞”前的組織
1. 于探索中醞釀
2. 為引入做鋪墊
(二) 亟待技術引入的組織
1. 組織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要求
2. 囿于現(xiàn)實情境的無奈之舉
3. 出于職業(yè)經驗的主動選擇
(三) “雙微聯(lián)動”的方案建構
1. 開放性平臺與“弱關系”
2. 閉合交流環(huán)與“強連接”
(四) 小結
三、自我強化:技術與組織的雙重嵌入
(一) 組織對技術的植入創(chuàng)造
1. “交互”傳播的虛擬平臺
2. 橫向聯(lián)系的線上組織網絡
3. 強化“合法性”的敘事結構
(二) 技術嵌入中組織變遷
1. 調整組織安排
2. 形塑組織結構
(三) 新型組織結構之特性
1. 正式結構與非正式結構的纏繞
2. 強科層與松散網絡結合的架構
(四) 小結
四、剛性之凸顯:技術作為結構的一面
(一) 維續(xù)運轉的技術組織結構
1. 組織效率的提升
2. 組織目標的促進
(二) 引發(fā)變遷的技術組織剛性
1. 組織的多重困境
2. 現(xiàn)有的突破策略
(三) 小結
五、結論與討論
(一) 結論
1. 新媒體的組織彈性是技術植入的前提
2. 新媒體的“執(zhí)行”是技術嵌入的關鍵
3. 具備實踐情景特征的歷時性互嵌過程
(二) 討論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企業(yè)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J]. 付立偉,王禎.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 2019(03)
[2]新媒體視域下“抖音熱”現(xiàn)象探析[J]. 馬瑤. 視聽. 2019(01)
[3]傳媒公共領域下社交媒體傳播策略分析——以公益組織“大愛清塵”為例[J]. 宮博. 新媒體研究. 2018(12)
[4]黨媒“雙微”傳播策略的對比研究——基于湖北日報微信、微博的對比研究[J]. 程夢寐,李佳盈. 新聞研究導刊. 2018(06)
[5]西方百年管理思想的演進與發(fā)展——基于文獻梳理背景下的評價與分析[J]. 張星伍.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6]微信群的“社會互助”與“故事講述”——一項基于美國華人社區(qū)微信群的探索性研究[J]. 肖榮春.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8(01)
[7]技術與組織:多學科研究格局與社會學關注[J]. 邱澤奇. 社會學研究. 2017(04)
[8]社交媒體與中國草根慈善組織的合法化傳播策略——以“大愛清塵”為例[J]. 黃典林. 國際新聞界. 2017(06)
[9]行動倡導與近用媒體:青年公益組織的行動模式[J]. 張寧. 當代青年研究. 2017(03)
[10]公益微博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的功能研究——以新浪微博“大愛清塵”為例[J]. 張祎. 西部廣播電視. 2016(24)
博士論文
[1]社交媒體用戶互動機制及關系轉化研究[D]. 范孟娟.華中科技大學 2017
[2]新媒體語境下公益組織的社會動員機制研究[D]. 劉晶.浙江大學 2015
[3]行政投訴制度研究:政治、法律和管理的視角[D]. 屈濤.復旦大學 2014
[4]去角色互動:賽博空間中陌生人互動的研究[D]. 屈勇.南京大學 2011
[5]碰撞與融合:信息技術嵌入政府部門運作的機制研究[D]. 黃曉春.上海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微博公益發(fā)展及其效果探析[D]. 張蕾.重慶大學 2015
[2]微公益?zhèn)鞑ミ^程及其效果研究[D]. 劉一荻.蘭州大學 2014
[3]CTM公司基于信息技術的組織變革研究[D]. 楊勇.東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732193
【文章頁數(shù)】:9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義
1. 理論意義
2. 現(xiàn)實意義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
1. 研究方法
2. 大愛清塵概況
一、文獻綜述與研究框架
(一) 關于信息技術與新媒體的研究
1. 信息技術的定義
2. 新媒體的概述
(二) 公益組織的研究
1. 公益組織的定義
2. 公益組織的結構
3. 關于“大愛清塵”的研究
(三) 信息技術與組織關系的相關研究
1. “信息技術決定論”的相關研究
2. “組織決定論”的相關研究
3. “互構論”的相關研究
(四) 文獻評述
1. 積極方面
2. 不足方面
(五) 研究框架
1. 理論基礎
2. 基本觀點
二、引入與定型: 具備組織彈性的技術
(一) 技術“碰撞”前的組織
1. 于探索中醞釀
2. 為引入做鋪墊
(二) 亟待技術引入的組織
1. 組織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要求
2. 囿于現(xiàn)實情境的無奈之舉
3. 出于職業(yè)經驗的主動選擇
(三) “雙微聯(lián)動”的方案建構
1. 開放性平臺與“弱關系”
2. 閉合交流環(huán)與“強連接”
(四) 小結
三、自我強化:技術與組織的雙重嵌入
(一) 組織對技術的植入創(chuàng)造
1. “交互”傳播的虛擬平臺
2. 橫向聯(lián)系的線上組織網絡
3. 強化“合法性”的敘事結構
(二) 技術嵌入中組織變遷
1. 調整組織安排
2. 形塑組織結構
(三) 新型組織結構之特性
1. 正式結構與非正式結構的纏繞
2. 強科層與松散網絡結合的架構
(四) 小結
四、剛性之凸顯:技術作為結構的一面
(一) 維續(xù)運轉的技術組織結構
1. 組織效率的提升
2. 組織目標的促進
(二) 引發(fā)變遷的技術組織剛性
1. 組織的多重困境
2. 現(xiàn)有的突破策略
(三) 小結
五、結論與討論
(一) 結論
1. 新媒體的組織彈性是技術植入的前提
2. 新媒體的“執(zhí)行”是技術嵌入的關鍵
3. 具備實踐情景特征的歷時性互嵌過程
(二) 討論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企業(yè)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J]. 付立偉,王禎.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 2019(03)
[2]新媒體視域下“抖音熱”現(xiàn)象探析[J]. 馬瑤. 視聽. 2019(01)
[3]傳媒公共領域下社交媒體傳播策略分析——以公益組織“大愛清塵”為例[J]. 宮博. 新媒體研究. 2018(12)
[4]黨媒“雙微”傳播策略的對比研究——基于湖北日報微信、微博的對比研究[J]. 程夢寐,李佳盈. 新聞研究導刊. 2018(06)
[5]西方百年管理思想的演進與發(fā)展——基于文獻梳理背景下的評價與分析[J]. 張星伍.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6]微信群的“社會互助”與“故事講述”——一項基于美國華人社區(qū)微信群的探索性研究[J]. 肖榮春.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8(01)
[7]技術與組織:多學科研究格局與社會學關注[J]. 邱澤奇. 社會學研究. 2017(04)
[8]社交媒體與中國草根慈善組織的合法化傳播策略——以“大愛清塵”為例[J]. 黃典林. 國際新聞界. 2017(06)
[9]行動倡導與近用媒體:青年公益組織的行動模式[J]. 張寧. 當代青年研究. 2017(03)
[10]公益微博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的功能研究——以新浪微博“大愛清塵”為例[J]. 張祎. 西部廣播電視. 2016(24)
博士論文
[1]社交媒體用戶互動機制及關系轉化研究[D]. 范孟娟.華中科技大學 2017
[2]新媒體語境下公益組織的社會動員機制研究[D]. 劉晶.浙江大學 2015
[3]行政投訴制度研究:政治、法律和管理的視角[D]. 屈濤.復旦大學 2014
[4]去角色互動:賽博空間中陌生人互動的研究[D]. 屈勇.南京大學 2011
[5]碰撞與融合:信息技術嵌入政府部門運作的機制研究[D]. 黃曉春.上海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微博公益發(fā)展及其效果探析[D]. 張蕾.重慶大學 2015
[2]微公益?zhèn)鞑ミ^程及其效果研究[D]. 劉一荻.蘭州大學 2014
[3]CTM公司基于信息技術的組織變革研究[D]. 楊勇.東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7321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7321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