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復雜網絡的向量地址平均長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31 00:11
本文關鍵詞:基于復雜網絡的向量地址平均長度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向量網 地址長度 復雜網絡 隨機圖模型 小世界模型 無標度模型 網絡仿真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網絡已經從最初只應用于教育及科研逐步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網絡的發(fā)展,人們對計算機網絡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傳統(tǒng)的IP網絡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首先,IPv4地址已經分配完畢,地址空間危機已經顯露出來。其次,傳統(tǒng)IP網絡安全性令人擔憂。最后,傳統(tǒng)IP網絡難以保證服務質量。為解決IP網絡存在的問題,下一代網絡技術應運而生。向量網作為一種新的網絡通信技術,運用了新的報文轉發(fā)方式,以向量地址作為轉發(fā)地址,實現了網絡地址的無限擴展性,同時簡化了轉發(fā)流程,提高了轉發(fā)效率與網絡安全,也對服務質量提供了保障。轉發(fā)地址是構建通信網絡的基礎,因此對向量網地址平均長度的研究,是評價向量網效率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相對于IPv4的32位固定長度地址和IPv6的128位固定長度地址,向量網的地址長度由經過的轉發(fā)設備決定,因此是不定長的。本文首先介紹研究背景以及下一代互聯網研究現狀。接著對相關技術,包括向量網技術、復雜網絡理論以及拓撲生成器做一些簡單介紹。然后引入復雜網絡理論,提出一種估算向量網平均地址長度的方法,并針對向量網報文轉發(fā)的方式,建立一個估算模型,利用隨機圖網絡模型、小世界網絡模型和無標度網絡模型來研究向量地址用于組建全球網時的平均地址長度,通過理論分析計算向量地址的平均長度。最后進行仿真實驗,利用BRITE (Boston University representative Internet topology generator)拓撲生成器分別按照不同節(jié)點數,不同邊數以及不同模型,生成多組網絡拓撲,并構建向量網絡,編寫仿真程序,統(tǒng)計不同網絡拓撲的向量地址平均長度并根據得到的結果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并得出向量地址平均長度隨不同參數變化趨勢。綜合實驗得到的結果和理論計算得到的結果,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向量網地址的平均長度。在文章最后,提出對本文的結論與展望。
【關鍵詞】:向量網 地址長度 復雜網絡 隨機圖模型 小世界模型 無標度模型 網絡仿真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P393.01;O157.5
【目錄】:
- 致謝5-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錄9-12
- 1 引言12-16
- 1.1 研究背景12
- 1.2 下一代網絡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12-14
- 1.2.1 IPv6技術13
- 1.2.2 GENI計劃13
- 1.2.3 FIND(未來互聯網設計)計劃13-14
- 1.2.4 國內研究進展14
- 1.2.5 下一代互聯網研究的發(fā)展趨勢14
- 1.3 研究工作重點14-15
- 1.4 論文組織結構15-16
- 2 相關理論技術綜述16-34
- 2.1 向量網技術16-20
- 2.1.1 向量網概述16
- 2.1.2 向量地址編碼方法16-17
- 2.1.3 向量網交換方法17-18
- 2.1.4 向量連接的建立過程與方法18-19
- 2.1.5 尋由算法19-20
- 2.2 復雜網絡基本理論20-28
- 2.2.1 復雜網絡概述20-24
- 2.2.2 復雜網絡幾種基本模型24-28
- 2.3 因特網拓撲特性28-31
- 2.4 拓撲生成器介紹31-33
- 2.4.1 隨機圖產生器31-32
- 2.4.2 結構產生器32-33
- 2.4.3 基于連接度的產生器33
- 2.5 小結33-34
- 3 向量地址平均長度理論建模及分析34-47
- 3.1 概述34
- 3.2 網絡性能評價指標34
- 3.3 可行性分析34-37
- 3.3.1 分形特征35-36
- 3.3.2 對應性36-37
- 3.4 向量地址平均長度建模37-39
- 3.4.1 復雜網絡建模研究重點37
- 3.4.2 向量地址長度估算模型37-39
- 3.5 向量地址特性分析39-40
- 3.6 基于隨機圖的建模及分析40-42
- 3.7 利用小世界模型進行計算42-44
- 3.8 利用無標度模型進行計算44-46
- 3.9 小結46-47
- 4 向量地址平均長度實驗仿真和驗證47-77
- 4.1 實驗環(huán)境及平臺47
- 4.2 BRITE拓撲生成器47-51
- 4.2.1 BRITE設計與架構47-49
- 4.2.2 BRITE生成網絡拓撲的步驟49-50
- 4.2.3 BRITE生成網絡拓撲的輸出格式50-51
- 4.3 仿真實驗設計51
- 4.4 網絡拓撲生成51-55
- 4.4.1 實驗環(huán)境配置51-52
- 4.4.2 網絡拓撲的構建52-53
- 4.4.3 網絡拓撲生成53-55
- 4.5 仿真程序55-59
- 4.5.1 VNTool.h55-57
- 4.5.2 VNDef.h57-58
- 4.5.3 VNMain.cpp58-59
- 4.6 仿真實驗59-62
- 4.7 仿真結果統(tǒng)計與分析62-75
- 4.7.1 實驗結果統(tǒng)計62-73
- 4.7.2 實驗結果分析73-75
- 4.8 本章小結75-77
- 5 結論與展望77-79
- 5.1 論文結論77
- 5.2 未來展望77-79
- 參考文獻79-81
- 作者簡歷81-83
- 學位論文數據集8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史定華;;無標度網絡: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2 毛可洪;李廣松;;自相似復雜網絡的分形特征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年21期
3 張昕;趙海;李超;;一種基于多項復雜特征的Internet路由級拓撲建模方法[J];電子學報;2008年01期
4 方小強;;IPv4的局限性及未來網絡發(fā)展前景分析[J];電腦與電信;2013年05期
5 張如花;;淺談下一代網絡技術[J];電子制作;2013年10期
6 雷霆;余鎮(zhèn)危;;基于復雜網絡理論的計算機網絡拓撲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年06期
7 吳靜;郭成城;晏蒲柳;;IP網絡生存性研究綜述[J];計算機科學;2007年05期
8 徐野;趙海;張文波;;因特網拓撲結構的冪律分析與建模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9年04期
9 林闖;雷蕾;;下一代互聯網體系結構研究[J];計算機學報;2007年05期
10 劉黎臨,,袁雋,董占球;計算機網絡的建模與分析[J];計算機學報;1996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瞿澤輝;復雜網絡及其在信息領域中的應用[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62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7622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