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時隙內包監(jiān)測的流追蹤方法
[Abstract]:In order to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track the data flow transmitted in the network, a data stream 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packet monitoring in time slots is proposed. This method abstracts the process of rediscovering the data stream as multiple Bernoulli experiment, and determines whether the data stream is a data stream to be tracked by monitoring whether there are packets satisfying the length requirement in multiple time intervals. This method does not need to add watermark information to the data stream to be tracked, will not be found by the existing pipeline attack methods, and can be encrypted in the data stream. Mixi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other data streams and using dozens of packets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the data stream at a low error rate when the opponent adds a certain amount of time disturbance. In this paper,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and the false alarm rate of the method a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in the actual environment.
【作者單位】: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分類號】:TP393.08
【共引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郭秋敏;徐博;;基于馬爾科夫鏈的煤礦災變預測系統的建模研究[A];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第21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3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施人;基于iSCSI存儲集群的研究與設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2 葉高翔;循環(huán)平穩(wěn)理論在滾動軸承故障檢測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7年
3 張莉珍;盲分離算法在掃描圖像處理中的應用[D];沈陽理工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閆巧,吳建平,江勇;網絡攻擊源追蹤技術的分類和展望[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2 李小勇,劉東喜,谷大武,白英彩;可控網絡攻擊源追蹤技術研究[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03年06期
3 ;黑客跳板及防治[J];信息系統工程;2000年10期
4 谷大武,李小勇,陸海寧;網絡攻擊源追蹤系統模型[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5 陳波,于泠;拒絕服務攻擊路徑的重構算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2002年11期
6 荊一楠;屠鵬;王雪平;張根度;;一種基于反向確認的DDoS攻擊源追蹤模型[J];計算機工程;2007年02期
7 李冬靜,李學寶;基于包頭壓縮的概率性包標記[J];計算機與現代化;2005年09期
8 李淼,吳世忠,李斌;DDoS防御技術綜述[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5年10期
9 李金明,王汝傳;DDoS攻擊源追蹤的一種新包標記方案研究[J];通信學報;2005年11期
10 李冬靜;蔣平;;攻擊源追蹤技術概述[J];中國公共安全;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萬超;姚丹霖;林果;;一種基于TOR的DDoS攻擊源追蹤方案[A];2008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2 荊一楠;肖曉春;王雪平;蔡敏;張根度;;HITS:層次結構的攻擊源追蹤系統[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3 李淼;李斌;郭濤;;DDoS攻擊及其防御綜述[A];第二十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揚;王景中;楊義先;;基于統計分析的DDoS概率包標記追蹤技術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5 荊一楠;肖曉春;王雪平;張根度;;分布式流量限速的研究與實現[A];第二十一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6 楊明;任崗;張建偉;;淺談僵尸網絡[A];2006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一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鐘銳;鄭康鋒;楊義先;劉志明;;分布式郵件發(fā)送源欺騙技術的研究[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6年
8 王運鵬;胡修林;;一種帶寬自適應的包對測量算法[A];計算機技術與應用進展——全國第17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6年
9 楚宏碩;張楠;;關于網絡性能測量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工程學分會第八次學術年會暨《醫(yī)療設備信息》創(chuàng)刊20周年慶祝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田婷;郭紅星;余勝生;周敬利;;嵌入式視頻服務器中數據包傳輸控制的跨層優(yōu)化[A];第四屆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湖北 洪寶光;用飄葉千夫指攻擊你[N];電腦報;2002年
2 ;SMC:每個端口都安全[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3 趙曉濤;雙管齊下保安全[N];網絡世界;2009年
4 葉靜宇青;用DNS控制學生上網[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2年
5 ;血色的美[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6 林棟;網管員也能在家辦公[N];網絡世界;2003年
7 山東 劉紅軍;你的密碼安全嗎?[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1年
8 崔北亮;用WinRoute安全管理您的網絡[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9 何曉;Irfan View技巧一則[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10 翟乃博;讓郵件自動收發(fā)和回復[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荊一楠;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中攻擊源追蹤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2 黃昌來;基于自治系統的DDoS攻擊追蹤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黎文偉;端到端互聯網性能監(jiān)測技術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4 王巍;群組密鑰管理的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5 柳斌;P2P流的測量與識別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李勇輝;IP網絡中基于數據包標記的溯源方法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7 李勇輝;IP網絡中基于數據包標記的溯源方法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8 張俊寶;延遲容忍網絡路由協議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丹;基于可控域的網絡攻擊追蹤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
2 孫志磊;網絡攻擊源追蹤技術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張倩倩;反射型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中攻擊源追蹤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2年
4 褚龍;Windows分布式入侵檢測與攻擊源追蹤系統[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5 王文龍;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及追蹤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6 張莉莉;MANET中基于穩(wěn)定拓撲的DDoS攻擊源追蹤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7 張冰;基于VoIP的DDoS攻擊源追蹤技術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8 吳哲;基于隨機包標記的不重復標記追蹤模型[D];湖南大學;2009年
9 方琪;SOCKS VPN負載均衡的研究與實現[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10 忽海娜;基于擁塞控制的DDoS防御機制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496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224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