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會化媒體的突發(fā)事件應急信息共享研究綜述
本文選題:突發(fā)事件應急 + 社會化媒體; 參考:《情報雜志》2013年10期
【摘要】:社會化媒體在突發(fā)事件應急的信息共享中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也從不同角度獲得了很多成果,但至今缺乏針對這一研究領域的系統(tǒng)綜述。為此,分四個方面對相關研究進展情況做了梳理和評述:社會化媒體信息在應急信息共享中的應用、信息傳播、知識提取及信息內(nèi)容信任問題,每一部分都指出了目前的研究進展、研究不足及未來研究方向。為了更好地理解社會化媒體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最后還提出了目前需要加強研究的其它三類重要問題。
[Abstract]:Social media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of emergency response. Many researches have obtained a lot of results from different angles, but so far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review in this field. Therefo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four aspects: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media information in emergency information shar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knowledge extraction and information content trust. Each part points out the present research progress, the research insufficiency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media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three other important problems need to be studied are put forward.
【作者單位】: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基于Web2.0技術的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應急信息共享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編號:12YJC630242) 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面向軌道交通應急管理的信息集成及應用研究”(編號:12YZ152) 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重點項目“建設項目安全與城市公共安全影響關系研究”(編號:13ZS130)
【分類號】:G206;TP393.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朱建鋒;丁雯;;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信息共享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1年03期
2 高威;余莊;;面向突發(fā)事件的系統(tǒng)信息傳遞與關系模型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fā)展;2006年12期
3 何晶;;新媒體時代的應急響應模式變革[J];中國行政管理;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兵;安悅;;危機事件近實時情境感知研究綜述[J];圖書情報工作;2012年19期
2 夏志杰;吳忠;;基于在線社會網(wǎng)絡的應急信息共享平臺研究[J];情報雜志;2013年03期
3 丁雯;朱建鋒;;多主體財政行為資金流動仿真平臺設計[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2年02期
4 方曉玲;;維護西藏社會穩(wěn)定中的安全閥機制研究[J];西藏研究;2011年01期
5 金太軍;徐婷婷;;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政府協(xié)調(diào)能力:框架、問題與思路[J];學習與探索;2013年05期
6 付舉磊;孫多勇;肖進;汪壽陽;;基于社會網(wǎng)絡分析理論的恐怖組織網(wǎng)絡研究綜述[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年09期
7 王飛躍;曾大軍;曹志冬;;應急2.0:萬維社會媒體及群體態(tài)勢建模與分析[J];中國應急管理;2009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馬民虎,賀曉娜;網(wǎng)絡信息安全應急機制的理論基礎及法律保障[J];情報雜志;2005年08期
2 方智敏;;多Agent系統(tǒng)安全信任問題研究[J];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15期
3 宋振暉;;競爭情報系統(tǒng)監(jiān)控引擎的研究與設計[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07年06期
4 李國杰;信息資源建設的主旨在于共享[J];中國信息導報;2001年12期
5 張培紅,陳寶智,劉麗珍;虛擬現(xiàn)實技術與火災時人員應急疏散行為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2年01期
6 穆昕,王浣塵,王曉華;電子政務信息共享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4年03期
7 冀萌新;;我國突發(fā)公共事件中政府管理體系構建的重點[J];中國減災;2006年09期
8 王虎;程暉;;基于信任機理的信息共享式供應鏈系統(tǒng)模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年01期
9 范維澄;;國家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科學問題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科學基金;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喻革武,俞思偉;軍隊院校校園網(wǎng)信息資源建設的幾點建議[J];教育信息化;2000年09期
2 王歡;;上網(wǎng)的快樂——免費軟件共享[J];新青年;1998年04期
3 崔偉,劉友生,曹光忠;Cookies在網(wǎng)頁間數(shù)據(jù)傳遞和信息共享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2005年10期
4 田艷彬;趙金輝;孫宇佳;蔡志華;;基于GT4的企業(yè)信息網(wǎng)格的建設[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15期
5 馬建國;李在銘;;廣播型網(wǎng)格[J];計算機科學;2004年08期
6 楊彥臣;李淑華;;林業(yè)信息共享Web應用程序安全的保護技術與策略[J];林業(yè)科學;2006年S1期
7 郝志剛;;互聯(lián)網(wǎng)上社會書簽的利用[J];中國西部科技;2006年25期
8 洪光宗;羅賢春;;基于訪問權限控制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J];圖書館學研究;2008年10期
9 黃蘭麗;;淺析Web2.0在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建設[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年17期
10 范永勝;;校園一卡通綜合身份認證系統(tǒng)應用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曉梅;劉瑩;;P2P及其對網(wǎng)絡傳播的影響[A];山東省計算機學會2005年信息技術與信息化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5年
2 韓文軍;;信息共享與安全管理[A];'2005數(shù)字江蘇論壇——電子政務與地理信息技術論文專輯[C];2005年
3 李丹;殷福權;郭紅;王勇;;涉密網(wǎng)絡互聯(lián)的初步研究[A];第二十一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新生;郭曉丹;尹曉鵬;;基于簇的移動Ad Hoc網(wǎng)絡入侵檢測系統(tǒng)研究[A];2005年全國理論計算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鳳保;;基于Ethernet的網(wǎng)絡化測試技術[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1)[C];2001年
6 鄭彥樹;;SMARXO:一個優(yōu)秀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的體系結構[A];'2005數(shù)字江蘇論壇——電子政務與地理信息技術論文專輯[C];2005年
7 王杰;;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中的用戶身份管理[A];第十九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8 郭有明;;無線應用協(xié)議WAP在氣象防災減災信息傳播中的應用[A];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開發(fā)應用論文集(二)[C];2006年
9 李幼平;;創(chuàng)造雙結構萬維網(wǎng)——爭取更多網(wǎng)民和更小距離[A];全國復雜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一)[C];2005年
10 鄒翔;沈寒輝;陳兵;;基于雙向防御的跨安全域訪問控制方法研究[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應用系統(tǒng)信息共享的橋梁[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2 于德清;“論文黑客”也要不得[N];深圳商報;2011年
3 義川;Web 2.0又沒戲了?[N];網(wǎng)絡世界;2006年
4 蘇武榮;服務是政府門戶網(wǎng)站的靈魂[N];計算機世界;2007年
5 本報記者 薩日娜;信息化建設還需十二分的文化[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6 郝崢嶸;拆解項目中的防泄密難題[N];中國計算機報;2008年
7 華東理工大學科技信息研究所 劉惠敏邋陳樹年;政府門戶網(wǎng)站也需要Web2.0[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8 樂天邋編譯;語義Web何時展翅高飛?[N];計算機世界;2007年
9 ;協(xié)作平臺助科研[N];網(wǎng)絡世界;2005年
10 小莉;基于Linux構筑信息中心[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肖宇;校園網(wǎng)絡信息傳播特性與用戶影響力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唐九陽;基于對等計算的信息共享相關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3 馬衛(wèi)東;信息共享動力學及主動服務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4 熊菲;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行為分析及信息演化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5 丁飛;互聯(lián)網(wǎng)社區(qū)信息交互和傳播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6 楊小燕;基于IHE的醫(yī)學影像協(xié)作網(wǎng)的構建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周仁杰;社會化媒體內(nèi)容關注度分析與建模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喜來;對國內(nèi)Wiki發(fā)展的多元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牛軍濤;XML Web Services研究及其在基于Web的綜合教務管理系統(tǒng)中的應用[D];鄭州大學;2005年
3 劉豐;基于微博的突發(fā)事件檢測和信息傳播建模[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趙文兵;Web2.0環(huán)境下在線社交網(wǎng)絡信息傳播仿真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5 施亞;微博消息傳播模型和預測機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6 李晶;信息傳播網(wǎng)絡學習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謝禮坤;分布式異構環(huán)境下信息共享與服務機制研究[D];福州大學;2004年
8 李s,
本文編號:21137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211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