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連網絡系統(tǒng)故障的新型自適應診斷算法
本文選題:PMC模型 + 哈密頓環(huán); 參考:《計算機應用研究》2017年09期
【摘要】:互連網絡的故障診斷是網絡系統(tǒng)可靠性分析的重要內容。PMC模型是一種重要的網絡故障模型。針對具有哈密頓環(huán)的互連網絡(也稱做哈密頓網絡),利用分治回環(huán)思想,提出了一種新的基于PMC故障模型自適應的診斷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對哈密頓網絡進行序列劃分,然后對得到的每個01序列的結節(jié)進行回環(huán)診斷,最后利用回環(huán)診斷的結果對非01序列的節(jié)點進行診斷。對于一個具有多個01序列的互連網絡,該算法通過有限次輪回的測試,能準確地定位系統(tǒng)中的故障節(jié)點,對于正確節(jié)點的診斷可靠度能無限接近100%。當系統(tǒng)中存在的回測邊越多時,該算法的診斷效果越好。
[Abstract]:Fault diagnosis of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etwork system reliability analysis. PMC model is an important network fault model. A novel adaptive diagnosis algorithm based on PMC fault model is proposed for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with Hamiltonian rings (also known as Hamiltonian networks). Its core idea is to divide the Hamiltonian network into sequences, and then to diagnose the nodes of each 01 sequence by loop diagnosis. Finally, the nodes of non-01 sequence are diagnosed by the result of loop diagnosis. For an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with multiple 01 sequences, the algorithm can accurately locate the fault nodes in the system by testing the finite number of cycles, and the diagnostic reliability of the correct nodes can be infinitely close to 100. When there are more back edges in the system, the diagnosis effect of the algorithm is better.
【作者單位】: 廣西大學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363002)
【分類號】:TP393.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任翔;自適應網絡考試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2 申利民;汪新俊;;一個自適應Web站點構架的設計[J];計算機技術與發(fā)展;2006年02期
3 周建華;王加陽;賀文華;;基于移動Agent的自適應動態(tài)取證系統(tǒng)[J];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06期
4 俞艷蘋,郭淵博,馬建峰;基于自適應大數(shù)表決機制的容忍入侵模型[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5年06期
5 任蘭芳;周華春;秦雅娟;張宏科;;自適應移動IPv6切換時延優(yōu)化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6 何波;程勇軍;涂飛;楊武;;自適應入侵檢測專家系統(tǒng)模型[J];計算機工程;2007年10期
7 許諾;;一種基于頻度的自適應數(shù)據分級策略[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9年03期
8 周歡云;王偉;張文博;;面向云環(huán)境的自適應集群調整方法[J];計算機科學與探索;2011年04期
9 袁嵩;;一種基于內容樹的信息自適應發(fā)布方案[J];計算機時代;2009年05期
10 朱思峰;王華東;魏榮華;;基于內分泌機制的防火墻自適應調控算法[J];計算機科學;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士娟;孫金生;;自適應PID主動隊列管理算法設計[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2 趙永升;張福增;楊洪勇;;自適應Internet主動隊列管理算法[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王運鵬;胡修林;;一種帶寬自適應的包對測量算法[A];計算機技術與應用進展——全國第17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黃遵國;劉紅軍;黃劍;;應急響應環(huán)節(jié)中的全息機制初探[A];全國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研討會’2004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向繼東;基于數(shù)據挖掘的自適應入侵檢測建模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洋平;基于包過濾技術的自適應路徑復合型防火墻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15年
2 楊堅;基于自適應ACO的多約束QoS路由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5年
3 張濤;一種面向云服務平臺的自適應負載均衡方法[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4 陳瑞柏;自適應主動隊列管理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5 吳小川;異構網絡智能網關中自適應控制策略設計與實現(xiàn)[D];河南科技大學;2013年
6 薛素芝;基于時間發(fā)展的微博自適應話題追蹤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7 榮林林;自適應瀏覽器的高性能Web擴展應用開發(fā)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8 潘榕;網絡信息自適應發(fā)布模型及算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9 馬相華;基于訪問日志的自適應站點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10 楊宏;基于神經元自適應的網絡流量控制器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0961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209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