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環(huán)境下的主動蠕蟲攻擊分析
本文選題:主動蠕蟲 + 動態(tài)環(huán)境。 參考:《計算機應用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鑒于當前很少有傳播模型充分考慮到P2P節(jié)點動態(tài)特征對主動蠕蟲攻擊的影響,提出兩個動態(tài)環(huán)境下的主動蠕蟲傳播模型。分析了主動蠕蟲兩種常見的攻擊方式,給出了相應攻擊背景下的節(jié)點狀態(tài)轉換過程,在綜合考慮P2P節(jié)點動態(tài)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兩種主動蠕蟲傳播模型,并對所提出的模型進行了數值分析,探討動態(tài)環(huán)境下影響主動蠕蟲傳播速度的關鍵因素。實驗結果表明,通過提高P2P節(jié)點的離線率和免疫力可以有效地抑制主動蠕蟲對P2P網絡的攻擊。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few propagation models which fully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P2P nod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n active worm attack, two active worm propagation models in dynamic environment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wo common attack methods of active worm are analyzed, and the process of node state transition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attack background is given. Two active worm propagation models a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P2P nodes. The proposed model is numerically analyzed and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pagation speed of active worm in dynamic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e worm attacks on P2P networks can be effectively suppressed by increasing the off-line rate and immunity of P2P nodes.
【作者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基金資助項目(2011ZX03002-004-03) 重慶市高等教育成果轉換基金資助項目(Kjzh10206) 公安部信息網絡安全重點實驗室項目(C11609)
【分類號】:TP393.0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晗;施勇;薛質;;P2P網絡資源傳播模型分析及監(jiān)測[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1年05期
2 馮朝勝;秦志光;勞倫斯·庫珀特;羅瑞莎·托卡庫克;;P2P網絡中沉默型蠕蟲傳播建模與分析[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0年03期
3 馮朝勝;秦志光;勞倫斯·庫珀特;羅瑞莎·托卡庫克;;P2P文件共享網中病毒傳播建模[J];計算機應用;2008年07期
4 張付仁;;P2P網絡中流行文件的傳播模型研究[J];計算機工程;2011年18期
5 金響紅,項明;基于移動代理的P2P網絡資源發(fā)現方法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04年03期
6 陳海濤,裴晉澤,胡華平,龔正虎;基于對等網絡的自適應安全協作框架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4年11期
7 胡進鋒,黎明,鄭緯民,汪東升;帶寬自適應的P2P網絡路由協議[J];軟件學報;2005年05期
8 張智,李瑞軒;P2P平臺上的Web服務模型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5年06期
9 王淑玲;楊壽保;申凱;郭良敏;;一種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超級節(jié)點選取機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S1期
10 肖周芳;趙大偉;;一種基于P2P多人在線即時通信系統(tǒng)的服務器架構[J];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義銘;李愷;邱敏;;P2P網絡信任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屆保密通信與信息安全現狀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藍慧琴;鐘誠;李智;;一種改進的基于連通支配集的P2P搜索算法[A];2006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6年
3 李剛;李季;;基于加權信任向量的混合結構式P2P網絡信任模型[A];2009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4 梁達;王濤;鄭為東;楊柳;;淺析P2P網絡存儲[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高長喜;章甫源;辛陽;鈕心忻;楊義先;;P2P網絡中蠕蟲傳播與防治模型的研究[A];2006年首屆ICT大會信息、知識、智能及其轉換理論第一次高峰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王雪萍;楊青;黃祖鋒;;P2P網絡中基于蟻群算法的智能搜索研究[A];2006全國復雜網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張曉瑜;張光昭;;在Peer-to-peer網絡與ISP之間構建和諧合作關系[A];第三屆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合學術會議(HHME2007)論文集[C];2007年
8 楊上山;鄧倩妮;;基于統(tǒng)計推斷的P2P信譽評估機制[A];2008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9 王偉;曾國蓀;;基于信任機制的P2P復雜網絡特性分析[A];2006全國復雜網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李翔;;復雜動態(tài)網絡傳播動力學[A];第四屆全國網絡科學學術論壇暨研究生暑期學校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新亞;SIP攜手P2P技術創(chuàng)造奇跡[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2 ;P2P可以做什么?[N];電腦報;2001年
3 徐海斌;P2P共享下載三合一[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4 林中祥;P2P共享下載三合一軟件:Shareaza[N];江蘇經濟報;2003年
5 上海交通大學金橋網絡工程中心 李振武 白英彩;影響Internet未來的對等網絡(P2P)[N];計算機世界;2002年
6 雪晴;P2P撲面而來[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7 ;P2P蠕蟲Sambud被擒[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2年
8 江蘇 春水東流;身兼多職的Shareaza[N];電腦報;2003年
9 江蘇 王志軍;BitTorrent:革命性的下載工具[N];電腦報;2003年
10 ;互聯或點對點(P2P)技術在國內的應用[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孟書;基于P2P的分布式存儲及其相關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2 田慧蓉;P2P網絡信任模型及激勵機制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6年
3 劉業(yè);適應自組織管理模式的P2P網絡技術的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4 孫亮;P2P網絡中資源管理機制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7年
5 聶曉文;DHT覆蓋網若干基礎性問題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6 張冶江;主動P2P蠕蟲的檢測與防御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王長廣;無線環(huán)境下惡意程序的傳播機制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8 劉茂省;復雜網絡上的動力學模型分析及隨機影響[D];復旦大學;2009年
9 黎勇;實時協同圖案設計優(yōu)化數據傳輸若干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陳海濤;對等網絡中的內容搜索、定位和下載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文華;無結構P2P網絡下蠕蟲傳播模型及其仿真分析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2 賀秦祿;基于P2P網絡安全信任機制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3 任重;基于JXTA協議的對等體發(fā)現與評價策略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4 高保忠;一種安全的P2P共享資源模型及其實現策略[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索瑾;基于信任和名譽的P2P安全模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6 朱海;P2P網下一種基于群組的信任模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7 李芳;基于P2P網絡的信任模型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8 姜匯軍;Internet蠕蟲傳播及預警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徐玉偉;協作式垃圾郵件過濾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年
10 王亞彬;基于蟻群算法的P2P網絡知識路由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242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192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