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條件隨機場的網(wǎng)民評論對象識別研究
本文選題:網(wǎng)民評論 + 評論對象; 參考:《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13年06期
【摘要】:在分析網(wǎng)民評論對象特點基礎上,提出一種基于條件隨機場的網(wǎng)民評論對象識別方法。該方法無需引入任何領域知識,通過引入字級特征、特征詞(字)特征、線索詞(字)特征,利用條件隨機場模型將網(wǎng)民評論對象識別問題轉化為最大概率序列求解。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具有較高的識別性能,能夠完整、有效地提取網(wǎng)民評論中的評論對象。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izens' comment object, a method of identifying the comment object based on conditional random airport is proposed. This method does not need to introduce any domain knowledge. By introducing word level feature, feature word feature and clue word feature,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model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ser comment object identification into maximum probability seque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high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and can extract the comment objects from the netizens' comments effectively.
【作者單位】: 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qū)軍事信息管理系;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qū)博士后流動站;
【基金】:中國博士后科研基金資助項目“基于信息網(wǎng)絡的軍事輿情熱點預測研究”(項目編號:2012M521854)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TP393.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周俊生;戴新宇;尹存燕;陳家駿;;基于層疊條件隨機場模型的中文機構名自動識別[J];電子學報;2006年05期
2 劉非凡;趙軍;呂碧波;徐波;于浩;夏迎炬;;面向商務信息抽取的產品命名實體識別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06年01期
3 劉鴻宇;趙妍妍;秦兵;劉挺;;評價對象抽取及其傾向性分析[J];中文信息學報;2010年01期
4 徐冰;趙鐵軍;王山雨;鄭德權;;基于淺層句法特征的評價對象抽取研究[J];自動化學報;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玉森;張雪英;袁正午;;面向GIS的地理命名實體識別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2 李建平;王慧強;盧愛平;郝洪亮;馮光升;;基于條件隨機場的網(wǎng)絡安全態(tài)勢量化感知方法[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0年10期
3 黃德根;李澤中;萬如;;基于SVM和CRF的雙層模型中文機構名識別[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4 周順先;林亞平;王耀南;易葉青;;基于二階隱馬爾可夫模型的文本信息抽取[J];電子學報;2007年11期
5 馮元勇;孫樂;張大鯤;李文波;;基于小規(guī)模尾字特征的中文命名實體識別研究[J];電子學報;2008年09期
6 方瑩;;C-CRF模型在農作物名識別中的應用[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年06期
7 劉海鵬;王小捷;;基于條件隨機場和知識庫的手機短信命名實體識別[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8 鄭敏潔;雷志城;廖祥文;陳國龍;;中文句子評價對象抽取的特征分析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5期
9 朱圣代;;評價對象、短語、搭配關系抽取及傾向性判斷[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年09期
10 黃詩琳;鄭小林;陳德人;;針對產品命名實體識別的半監(jiān)督學習方法[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江德;王希杰;樊孝忠;;漢語詞法分析中上文和下文孰重孰輕[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2 何正焱;王厚峰;;商品品牌名稱挖掘[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3 陳禹;史曉東;向曉雯;張潤延;;基于混合方法的中文命名實體識別[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馮元勇;孫樂;張大鯤;李文波;;基于單字提示特征的中文命名實體識別快速算法[A];第三屆全國信息檢索與內容安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肖詩斌;孫麗華;王弘尉;施水才;;指標信息抽取技術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信息檢索與內容安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劉開瑛;;漢語框架語義網(wǎng)(CFN)構建現(xiàn)狀[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王東波;陳小荷;年洪東;;基于條件隨機場的有標記聯(lián)合結構自動識別[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劉開瑛;陳雪艷;李濟洪;;漢語框架元素自動標注實驗報告[A];第四屆全國信息檢索與內容安全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8年
9 宋曉雷;王素格;李紅霞;;面向特定領域產品評價對象自動識別研究[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10 王雷;常寶寶;俞士汶;;漢語對應英語定語從句結構的一種自動翻譯方法[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建平;面向異構數(shù)據(jù)源的網(wǎng)絡安全態(tài)勢感知模型與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荊濤;面向領域網(wǎng)頁的語義標注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吳承榮;骨干通道上的網(wǎng)絡論壇通信信息監(jiān)測和分析的關鍵技術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李榮軍;中文商品評論傾向性分析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5 張浩;視頻運動人體行為識別與分類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劉運;DDoS Flooding攻擊檢測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7 楊卉;Web文本觀點挖掘及隱含情感傾向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朱鎖玲;命名實體識別在方志內容挖掘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9 羅芳;意見挖掘中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10 劉榮輝;多階段自適應差分進化算法及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東亮;基于條件隨機場模型的中文人名識別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紅霞;基于層疊條件隨機場的中文機構名識別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楊曉東;中文命名實體識別及若干相關問題的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4 韓露;領域知識對領域問答系統(tǒng)答案抽取影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5 陳暉;半監(jiān)督的命名實體識別[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常衛(wèi)麗;領域本體在中文命名實體識別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7 潘文彬;基于情感詞詞典的中文句子情感傾向分析[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8 曠遠;觀點提出者(opinion holder)提取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9 翟永勇;中文意見挖掘的特征提取與極性分析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劉力;科技文檔信息抽取與格式化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劉群,張華平,俞鴻魁,程學旗;基于層疊隱馬模型的漢語詞法分析[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04年08期
2 張華平,劉群;基于N-最短路徑方法的中文詞語粗分模型[J];中文信息學報;2002年05期
3 劉鴻宇;趙妍妍;秦兵;劉挺;;評價對象抽取及其傾向性分析[J];中文信息學報;2010年01期
4 張小衡,王玲玲;中文機構名稱的識別與分析[J];中文信息學報;1997年04期
5 趙妍妍;秦兵;劉挺;;基于圖的篇章內外特征相融合的評價句極性識別(英文)[J];自動化學報;2010年10期
6 趙妍妍;秦兵;劉挺;;文本情感分析[J];軟件學報;2010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文玲;李清源;;高校校園網(wǎng)絡輿情控制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年07期
2 李建平;王慧強;盧愛平;郝洪亮;馮光升;;基于條件隨機場的網(wǎng)絡安全態(tài)勢量化感知方法[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0年10期
3 楊秋平;;網(wǎng)絡輿情智能檢測與分析系統(tǒng)的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年04期
4 楊秋平;劉勇生;譚勝蘭;;輿情網(wǎng)站開發(fā)中信息安全防御的研究與實現(xiàn)[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周莉娜;;網(wǎng)絡輿情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主題監(jiān)測功能研究——以高校BBS輿情監(jiān)測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0年29期
6 鄧箴;;基于二維關聯(lián)邊條件隨機場的Web信息抽取[J];價值工程;2010年34期
7 吳煥政;吳渝;肖開州;;基于粗糙集和集成學習的BBS網(wǎng)絡輿情分類[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5期
8 方薇;何留進;孫凱;趙鵬;;采用元胞自動機的網(wǎng)絡輿情傳播模型研究[J];計算機應用;2010年03期
9 戴媛;郝曉偉;郭巖;余智華;;基于多級模糊綜合評判的網(wǎng)絡輿情安全評估模型研究[J];信息網(wǎng)絡安全;2010年05期
10 于淼;李遠;;網(wǎng)絡輿情的關鍵技術與系統(tǒng)構架研究[J];信息網(wǎng)絡安全;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娜娜;;P2P流量識別方法研究[A];江蘇省電子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江濤;于洪志;李剛;;基于藏文網(wǎng)頁的網(wǎng)絡輿情監(jiān)控系統(tǒng)研究[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3 孫霏;;網(wǎng)絡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設計[A];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lián)合會五屆一次理事會暨學術年會論文集(上篇)[C];2009年
4 張曉利;周榮輝;;多模式匹配算法在協(xié)議識別中的應用[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六屆信息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陳時敏;韓心慧;;基于機器學習的網(wǎng)頁木馬識別方法研究[A];第26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6 李明;賈波;;基于神經網(wǎng)絡的P2P流量識別方法[A];浙江省信號處理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崔燕;汪斌強;扈紅超;李揮;;基于上行流量特征的P2P流識別研究[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8年
8 張建標;張濤;;一種基于流量行為的P2P協(xié)議識別方法[A];CCF NCSC 2011——第二屆中國計算機學會服務計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9 孫海波;;基于協(xié)議行為特征的協(xié)議識別方法[A];全國網(wǎng)絡與信息安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10 岳青倫;;BT業(yè)務流的分析與識別[A];武漢市第二屆學術年會、通信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烽火網(wǎng)絡有限責任公司 岳青倫;基于網(wǎng)絡處理器的BT業(yè)務流識別[N];通信產業(yè)報;2006年
2 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旭;清除“紅色代碼”及其變種[N];網(wǎng)絡世界;2001年
3 陳紹瑜;新方案節(jié)省25%帶寬[N];中國計算機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貞翔;具有規(guī)模適應性的互聯(lián)網(wǎng)流量識別方法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柳斌;P2P流的測量與識別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劉峰;基于服務角色的P2P節(jié)點識別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王斌斌;僵尸網(wǎng)絡檢測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顧亦然;基于復雜網(wǎng)絡理論的信息網(wǎng)絡關鍵技術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0年
6 丁艷輝;面向Web數(shù)據(jù)集成的數(shù)據(jù)抽取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林冠洲;網(wǎng)絡流量識別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8 李潤恒;大規(guī)模網(wǎng)絡中僵尸網(wǎng)絡分析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9 吳敏;P2P網(wǎng)絡流量控制管理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1年
10 馬玉濤;在線客戶評論的產品族設計與加工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慶安;基于雙重特征的協(xié)議識別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2 楊哲睿;基于MMTD的網(wǎng)絡流量應用識別方法[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3 陳蕾;一種面向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業(yè)務識別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孟磊磊;基于行為特征的P2P應用識別方法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鐘以融;P2P流量識別方法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朱超;P2P流量識別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7 余一鳴;P2P流量識別方法研究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8 王庸豪;面向業(yè)務層次的服務識別方法[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者明偉;P2P應用對網(wǎng)絡的影響和識別方法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10 劉劍剛;基于多重特征的P2P流量識別方法的研究與實現(xiàn)[D];湖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86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188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