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值n維混沌映射否定選擇算法
本文選題:人工免疫 切入點:混沌映射 出處:《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3年07期
【摘要】:針對傳統(tǒng)的基于二進制的混沌否定選擇算法在檢測器生成階段對混沌映射產生的混沌序列離散化生成的候選檢測器,不利于知識和數(shù)據的分析,也會造成檢測器集生成速度慢及檢測效率低等問題,提出了基于實值的混沌否定選擇算法.引入混沌理論,采用混沌特性更好的自映射構造n維混沌映射生成候選檢測器中心點,改進了傳統(tǒng)的檢測器生成機制,更適合處理高維空間問題;對原有的V-detector算法進行了優(yōu)化,通過定向移動與計算幾何中心相結合的思想確定檢測半徑.旨在滿足預期覆蓋率條件下盡量使半徑取值最大化,擴大檢測器集的覆蓋范圍,減少檢測器數(shù)量.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提高了檢測器集的生成速度和檢測效率.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binary based chaotic negative selection algorithm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analysis of knowledge and data, because it is a candidate detector for discrete generation of chaotic sequences generated by chaotic mapping in the stage of detector generation.Because of the slow generation speed of detector set and low detection efficiency, a real value based chaotic negative sele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The chaos theory is introduced, and the n-dimensional chaotic map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candidate detector center point by self-mapping, which improves the traditional detector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is more suitable to deal with the high-dimensional space problem. The original V-detector algorithm is optimized.The detection radius is determ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directional movement and computational geometric center.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maximize the radius of the detector set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detecto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tisfying the expected coverage.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mproves the generation speed and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detector set.
【作者單位】: 哈爾濱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0671049,61172168)
【分類號】:TP393.0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征;吳禮發(fā);王元元;;應用改進的V-detector算法檢測蠕蟲[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2 焦李成,杜海峰;人工免疫系統(tǒng)進展與展望[J];電子學報;2003年10期
3 張鳳斌,楊永田,江子揚;遺傳算法在基于網絡異常的入侵檢測中的應用[J];電子學報;2004年05期
4 趙俊忠,黃厚寬,田盛豐;免疫機制在計算機網絡入侵檢測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03年09期
5 潘峰,蔣俊杰,汪為農;異常檢測中正常行為規(guī)則性的度量[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05年08期
6 戚玉濤;劉芳;焦李成;;基于信息素模因的免疫克隆選擇函數(shù)優(yōu)化[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08年06期
7 晏義威;張鳳斌;楊曉君;張科;;改進的混沌否定選擇算法[J];計算機工程;2009年11期
8 榮秋生,顏君彪,郭國強;基于DBSCAN聚類算法的研究與實現(xiàn)[J];計算機應用;2004年04期
9 羅利軍;李銀山;李彤;董青田;;李雅普諾夫指數(shù)譜的研究與仿真[J];計算機仿真;2005年12期
10 張楠;李志蜀;張建華;;基于混沌理論的否定選擇算法[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大春;于大鵬;楊世松;;試論基于免疫思想終端安全系統(tǒng)的設計思路[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1年01期
2 孟飛;王仕成;楊小岡;張合新;;基于Hausdorff距離和免疫遺傳算法在圖像匹配的應用研究[J];兵工自動化;2008年02期
3 王莉;蔡穎;薛慶;殷俊;;基于多Agent可重構生產系統(tǒng)控制模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4 馬忠麗;王科俊;劉宏達;;基于IGA-BP算法的船舶航向智能自適應控制系統(tǒng)設計[J];船舶工程;2006年05期
5 張锏;;基于云模型和BP神經網絡的入侵檢測[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1年01期
6 景濤;;基于克隆選擇算法的雷達可靠性壽命分布參數(shù)估計[J];四川兵工學報;2009年02期
7 陳廷偉;張斌;郝憲文;;基于免疫遺傳算法的網格任務調度[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8 彭良玉;禹旺兵;;基于小波分析和克隆選擇算法的模擬電路故障診斷[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6期
9 祝文姬;何怡剛;;容差模擬電路軟故障診斷的神經網絡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11期
10 李中;苑津莎;張利偉;;基于自組織抗體網絡的電力變壓器故障診斷[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洪露;穆志純;;一種新的克隆混沌調節(jié)算法的研究[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張滿懷;;兩類基于異常的網絡入侵檢測方法的比較[A];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通信與信息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楊立才;賈磊;孔慶杰;;基于人工免疫系統(tǒng)的動態(tài)路徑誘導算法研究[A];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交通——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論文集(下冊)[C];2005年
4 姚睿;王友仁;于盛林;;空間飛行器集成化電子系統(tǒng)芯片級在線進化修復[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宮蕊;舒紅平;郭遠遠;;基于DBSCAN的密度聚類算法的研究[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二)[C];2008年
6 熊孝波;桂國慶;鄭明新;許建聰;馬淑芝;;基于免疫RBF神經網絡的深基坑施工變形預測[A];第二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8年
7 鄭宏;李立;孫濤;;面向高分辨率衛(wèi)星影像的水面船只免疫檢測方法[A];第十三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谷靈康;周鳴爭;林宏基;;基于ICCA和SCNN的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圖像識別[A];第十四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楊福剛;孫同景;宋松林;;人工免疫算法在藥液顆粒異物檢測中的應用[A];2007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暢春玲;趙恩良;顧艷麗;王金寶;;基于OGY方法的離散種群Logistic模型混沌控制[A];第十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信息科學與工程技術分冊)[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大偉;基于免疫的入侵檢測系統(tǒng)中檢測器性能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2 許憲成;基于網絡處理器的入侵檢測系統(tǒng)設計與性能優(yōu)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呂青;思維進化和支持向量機理論及其在煉焦配煤優(yōu)化中的應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4 陳文清;基于免疫機理的水泥生產工藝故障智能診斷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包浩明;混沌理論在保密通信系統(tǒng)的應用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6 史旭華;基于多Agent系統(tǒng)的人工免疫網絡及其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7 汪楚嬌;語義環(huán)境下提升機故障人工免疫診斷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8 王煉紅;人工免疫優(yōu)化與分類算法及其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9 王強;低成本戰(zhàn)略企業(yè)的市場競爭行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10 杜運成;基于電容層析成像技術的氣液兩相流特性分析[D];天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莉;基于Matlab的永磁直線同步電機混沌系統(tǒng)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孫洋;基于免疫遺傳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聚類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坤朋;數(shù)據挖掘中聚類算法的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扶宗文;基于粗糙集與支持向量機的入侵檢測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彭利兵;基于克隆選擇算法的城市交通干道信號協(xié)調控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包暉;基于免疫算法的木馬檢測技術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杭海梅;免疫算法及其在自適應濾波器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0年
8 袁碩;改進混合遺傳算法在免疫入侵檢測模型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9 劉麗君;基于支持向量機和免疫算法的故障檢測與診斷[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10 馬威;基于免疫克隆算法的多目標flow shop生產調度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偉良,何鯤,曹先彬,程慧霞;基于一種免疫遺傳算法的BP網絡設計[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1期
2 李海峰,王海風,陳珩;免疫系統(tǒng)建模及其在電力系統(tǒng)電壓調節(jié)中的應用[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1年23期
3 王肇捷,黃文劍;立體匹配的免疫算法[J];電腦與信息技術;2001年04期
4 劉樹林,張嘉鐘,王日新,時文剛;基于免疫系統(tǒng)的旋轉機械在線故障診斷[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5 王磊,潘進,焦李成;免疫算法[J];電子學報;2000年07期
6 劉海峰 ,卿斯?jié)h ,蒙楊 ,劉文清;一種基于審計的入侵檢測模型及其實現(xiàn)機制[J];電子學報;2002年08期
7 姚羽,高福祥,于戈;基于混沌神經元的延時濫用入侵檢測模型[J];電子學報;2004年08期
8 邵學廣,陳宗海,林祥欽;一種新型的信號擬合方法─—免疫算法[J];分析化學;2000年02期
9 邵學廣,孫莉;免疫算法用于多組分二維色譜數(shù)據的解析[J];分析化學;2001年07期
10 武曉今,韓生廉;免疫-遺傳系統(tǒng)的構造及在函數(shù)尋優(yōu)中應用[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磊;免疫進化計算理論及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永新;許家s,
本文編號:17302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173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