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站用戶知識貢獻行為機理分析
本文選題:社交網站 切入點:知識貢獻 出處:《情報資料工作》2014年05期
【摘要】:文章綜合行為學中個體行為產生機理的理論成果,結合社交網站及其用戶的特點,分析社交網站用戶知識貢獻行為的形成機理和過程,并歸納總結用戶知識貢獻機理模型。在貢獻的行為形成機理分析過程中對內在需求和動機、外在刺激以及行為意向和貢獻行為發(fā)生進行了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mechanism of individual behavior in behavioral sci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networks and their us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knowledge contribution behavior of social network users. In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the behavior formation mechanism of user's knowledge contribution, the internal demand and motivation, extrinsic stimulation, behavior intention and contribution behavior are analyzed.
【作者單位】: 福建醫(yī)科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社交問答平臺的用戶知識貢獻行為與服務優(yōu)化研究”(編號:14BTQ044) 武漢大學70后學術團隊項目“網絡用戶信息行為”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TP393.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繼云,孫紹榮;行為科學理論研究綜述[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5年05期
2 馮林安;;個體行為對決策的影響[J];統(tǒng)計與決策;2006年14期
3 周濤;魯耀斌;;基于社會影響理論的虛擬社區(qū)用戶知識共享行為研究[J];研究與發(fā)展管理;2009年04期
4 徐小龍;王方華;;虛擬社區(qū)的知識共享機制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叢榮華;;信息技術發(fā)展過程中網絡教學對中學生學習行為發(fā)展的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2 胡凡剛;鹿秀娥;;教育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3 盛振中;;網商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機制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1年04期
4 何斌;孫靜;吳菊華;董振寧;;跨文化遠程虛擬團隊及其管理[J];公司治理評論;2010年03期
5 龔主杰;趙文軍;熊曙初;;基于感知價值的虛擬社區(qū)成員持續(xù)知識共享意愿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3年05期
6 黃彥婷;楊忠;金輝;;國家文化視角下的企業(yè)內部知識共享研究述評[J];貴州社會科學;2014年08期
7 常亞平;邱媛媛;閻俊;張金隆;;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主體對首購意愿的作用機理研究[J];管理科學;2011年02期
8 常亞平;劉興菊;閻俊;張金隆;;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之于消費者購買意向的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9 林泉;宋寶香;鄧朝暉;;知識共享價值感、共享傾向對共享行為的影響——一項跨層次的縱向實驗研究[J];經濟管理;2011年04期
10 尚永輝;艾時鐘;王鳳艷;;基于社會認知理論的虛擬社區(qū)成員知識共享行為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美鳳;基于CAS的學術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劉新;虛擬品牌社群對品牌忠誠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何];水電建設項目員工知識共享行為機理與要素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4 馮磊;CGF協同行為建模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張險峰;影響國有企業(yè)績效的理論及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趙玲;虛擬社區(qū)成員參與行為的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高興野;吉林省小企業(yè)生成發(fā)展機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雷靜;基于社會網絡的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研究[D];東華大學;2012年
9 朱東紅;網絡社區(qū)交互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基于比較的視角[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10 白凱;基于發(fā)生學的中國入境旅游者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璐;基于虛擬社區(qū)的網絡互動對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王鳳艷;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李義敏;虛擬社區(qū)信息互動對網絡用戶消費角色轉變的影響性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4 姚群;網絡學習交互行為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馬興通;教育虛擬社區(qū)中大學生學習效果的歸因方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芳;網絡社區(qū)中非正式學習的隱性知識共享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璐;基于“使用與滿足”的SNS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王春e,
本文編號:1681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168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