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旅游者與梅里雪山目的地的互動研究
本文關鍵詞:背包旅游者與梅里雪山目的地的互動研究
【摘要】:以徒步梅里雪山雨崩村的背包旅游者為對象,運用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等方法,將互動劃分為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三個階段,從"景觀"和"人"兩個維度探討背包旅游者與旅游目的地的互動過程。研究發(fā)現(xiàn):目的地的原生態(tài)景觀是吸引背包旅游者的首要因素;背包旅游者與目的地之間的互動表現(xiàn)為旅游前的咨詢式互動、旅游中的參與式互動和旅游后的延續(xù)性互動,三個階段的互動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互動形成了以雇傭關系、競爭關系為代表的商業(yè)性主客關系以及路人關系、同伴關系、朋友關系、婚姻關系等情感性主客關系;互動程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旅游學院、旅游休閑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山大學旅游學院;
【關鍵詞】: 背包旅游 背包旅游者 主客互動 雨崩村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村落的保護與利用研究”(項目編號:15ZDB1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區(qū)參與旅游發(fā)展過程中的社會空間再生產(chǎn):跨學科視野下的多案例實證研究”(項目編號:41171124/D010202)
【分類號】:F59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作為一種非標準化的旅游形式,背包旅游正受到越來越多具有獨立精神和能力的人們的青睞。現(xiàn)代背包旅游者的概念始于20世紀70年代從人文科學角度提出的“漂流者”和“漫游者”,[1](P164~182)隨后加入了市場、時間和經(jīng)濟等方面的考量,被定義為“長期預算節(jié)約型旅游者”。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徐紅罡;狄蘭;吳浩存;;基于旅游互動的背包客通用技能變化研究[J];旅游科學;2014年01期
2 張機;徐紅罡;;民族旅游中的主客互動研究:基于符號互動論視角[J];思想戰(zhàn)線;2012年03期
3 龍永紅;;網(wǎng)絡時代的背包旅游文化——以蒼穹戶外旅游俱樂部為例[J];旅游學刊;2011年11期
4 孫九霞;;旅游對目的地社區(qū)族群認同的影響——基于不同旅游作用的案例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謝彥君;旅游交往問題初探[J];旅游學刊;1999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畢麗芳;;國內(nèi)外民族旅游研究進展述評[J];江蘇商論;2016年07期
2 孫九霞;丁冪;;背包旅游者與梅里雪山目的地的互動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4期
3 張機;徐紅罡;;民族旅游地區(qū)家空間的主客角色沖突研究——以麗江白沙村為例[J];地理科學;2016年07期
4 李亞楠;楊麗梅;;認同理論視角下民族村寨旅游體驗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6年16期
5 高艷;趙振斌;;宗教旅游地多群體感知空間結構——基于地方理論的解析[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16年02期
6 孔翔;卓方勇;苗長松;;旅游業(yè)發(fā)展狀況對古村落文化保護的影響——基于對宏村、呈坎、許村居民的調(diào)研[J];熱帶地理;2016年02期
7 蔡娟;羅明春;;戶外游憩APP的類型劃分[J];中國林業(yè)產(chǎn)業(yè);2016年02期
8 張機;徐紅罡;;民族餐館里的主客互動過程研究——以麗江白沙村為例[J];旅游學刊;2016年02期
9 孫九霞;廖婧琳;;旅游參與對少數(shù)民族兩性家庭分工的影響——以西江千戶苗寨為例[J];思想戰(zhàn)線;2016年01期
10 陳志鋼;吳玉琴;;建構與表征:旅游語境下陽朔客棧主身份認同研究[J];旅游論壇;2016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孫小龍;;文化與背包客旅游消費行為分析[J];四川烹飪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2期
2 謝彥君;旅游交往問題初探[J];旅游學刊;1999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相軍;張楊;;梅里雪山雨崩鄉(xiāng)村旅游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實踐與啟示[J];吉林農(nóng)業(yè);2011年05期
2 吳體剛;;梅里雪山[J];品牌(下半月);2012年06期
3 納敏;;找尋梅里雪山的容顏[J];民間文化;2002年03期
4 ;IT時代的搜索[J];計算機與網(wǎng)絡;2005年12期
5 徐靜;;朝拜梅里雪山[J];安全與健康;2006年04期
6 黃浩波;;雨崩的三天兩夜 與梅里雪山親密接觸[J];愛車;2006年11期
7 楊子江;楊桂華;;旅游對梅里雪山雨崩村自然資源利用傳統(tǒng)影響研究[J];思想戰(zhàn)線;2009年03期
8 肖永福;云南最高的山——梅里雪山[J];云南檔案;1994年02期
9 劉揚武;;梵天凈土——梅里雪山[J];地球;2005年06期
10 沙平;;世界最美之山——梅里雪山[J];養(yǎng)生月刊;2007年10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振新;云南梅里雪山突發(fā)嚴重雪崩[N];新華日報;2007年
2 記者 李毅銘;梅里雪山雪崩搶救工作緊張進行[N];云南日報;2007年
3 周雷;到處垃圾無人管,快救救梅里雪山[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4 本報特約記者 苗露;雨崩村人暫時不想修路[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8年
5 梁洪清 本報記者 楊彪;梅里雪山見證[N];解放軍報;2010年
6 ;圣山奇跡[N];中國旅游報;2002年
7 郭凈;聆聽山的聲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8 本報記者 李悅春;梅里雪山保護和發(fā)展國際研討會在德欽召開[N];云南日報;2000年
9 記者 蘇麗霞;梅里雪山的女兒[N];金融時報;2012年
10 周雷邋浦超;全球變暖,梅里雪山等景點跟著“瘦身”[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景釗;文化線路遺產(chǎn)價值評價與空間特征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
2 徐之雄;梅里雪山國家公園游客安全風險評價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
3 余超;梅里雪山景區(qū)游客安全管理體系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4 李志;梅里雪山針闊混交林沿海拔梯度的群落譜系結構、數(shù)量分類與排序[D];云南大學;2015年
5 范中玉;長苞冷杉種群遺傳結構沿海拔梯度的變化—梅里雪山和轎子雪山的比較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9377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93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