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旅游資源分類體系構建研究
本文關鍵詞:黑色旅游資源分類體系構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黑色旅游資源的災難性、敏感性賦予黑色旅游與眾不同的觀賞、體驗、教育等重要價值。在現行的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中尚未對黑色旅游資源進行詳細分類。一方面,黑色旅游自身發(fā)展的局限性和黑色旅游資源的隨機性,給黑色旅游資源的分類帶來困難;另一方面,經過10余年的使用,原本不夠完善的國家標準已無法完全囊括旅游資源的全部內涵。因此,以旅游資源分類國家標準為基礎,并結合黑色旅游資源特征對黑色旅游資源分類體系進行構建,以期對黑色旅游分類、黑色旅游發(fā)展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旅游學院;
【關鍵詞】: 黑色旅游 黑色旅游資源 資源分類 體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71503212) 福建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編號:2015R0030) 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育科研項目(編號:JAS150190) 福建師范大學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yǎng)對象項目(編號:fjsdjk2012034)
【分類號】:F592.7
【正文快照】: 1引言相較于明艷輕快的綠色旅游、藍色旅游等其他色彩旅游,黑色旅游的陰暗沉重給向旅游者傳達出難以言表的悲壯情懷?v然集自然與人文資源于一身,卻遭到學術、實踐兩界的共同忽視,原因主要在于黑色旅游存在的倫理沖突、政治敏感、居民不滿、基礎薄弱等方面。然而,自2008年四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傳東;羅仕偉;;黑色旅游開發(fā)探索[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申健健;喻學才;;國外黑色旅游研究綜述[J];旅游學刊;2009年04期
3 宣東紅;;基于黑色旅游視角下汶川災后旅游重建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9期
4 于儒琳;;是否推出黑色旅游——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問題[J];企業(yè)導報;2009年10期
5 程銘;;黑色旅游:沉重的緬懷之旅[J];世界文化;2009年12期
6 項瑛;;義烏發(fā)展黑色旅游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年30期
7 杜亨慶;;世界十大“黑色旅游”景點[J];建筑工人;2009年12期
8 張群;;從體驗角度看黑色旅游及其發(fā)展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1期
9 王金偉;王士君;;黑色旅游發(fā)展動力機制及“共生”模式研究——以汶川8.0級地震后的四川為例[J];經濟地理;2010年02期
10 方葉林;;基于黑色旅游視角的玉樹災后重建新思路[J];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本報駐溫州記者 徐憐恤;文成龍麒源:黑色旅游的創(chuàng)始者[N];江南游報;2007年
2 郭松民;“黑色旅游”的創(chuàng)意讓我不安[N];工人日報;2008年
3 北京綠維創(chuàng)景規(guī)劃設計院 森林旅游與養(yǎng)生地產中心 夏家勇 鄒曉瑛 林峰;《唐山大地震》之旅游余震[N];中國旅游報;2010年
4 補牢;黑色旅游奇 物理挑瓜妙[N];消費日報;2013年
5 記者 劉寶亮;“熱詞”開始走進大眾生活[N];中國經濟導報;2010年
6 自由建筑評論人 黃月俠;四川震后“黑色旅游”不宜早[N];中國房地產報;2008年
7 范志萍;“黑色”旅游的非常體驗[N];華夏時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邵為強;游客黑色旅游行為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2 李靜;唐山市黑色旅游產品開發(fā)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3 朱儉;長沙居民黑色旅游動機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4 姚遠;我國“黑色旅游”產品開發(fā)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曉蕾;北川黑色旅游協(xié)同發(fā)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6 向丹陽;基于旅游者認知的黑色旅游行為與動機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7 胥桂鳳;黑色旅游發(fā)展中居民感知與態(tài)度研究[D];華僑大學;2014年
8 申相迎;敬畏生命視閾下的黑色旅游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3年
9 洪文文;中國黑色旅游開發(fā)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10 方葉林;黑色旅游開發(fā)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黑色旅游資源分類體系構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84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40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