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旅游區(qū)主客交往與互容性研究 ——以皖南宏村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6-14 08:54
主客交往的研究是旅游業(yè)界以及學術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更是旅游理論研究的核心命題之一。隨著當今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如火如荼,在一些以旅游為主打產業(yè)的地理空間范圍內,主客交往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其核心社會關系結構之一。而在個性化張揚的時代背景以及供應商開發(fā)不當和旅游者需求多樣化的雙重壓力下,我國主客交往的沖突矛盾日益凸顯,一觸即發(fā),主客交往的情感和互容性研究,既發(fā)揮著衡量旅游企業(yè)開發(fā)、經營和管理情況的重要作用,又兼具促進人際和諧、社會和諧的重要使命。因此,如何形成融洽的旅游主客交往關系,進而帶動社區(qū)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形成旅游與社區(qū)和諧統(tǒng)一,達到和諧旅游社區(qū)的建設,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本研究以主客交往前、中的情感和交往沖突為核心,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社會沖突理論、情感心理學理論、行為學理論、社會系統(tǒng)論等相關理論,以古村落旅游社區(qū)中最具代表性的皖南宏村為實證研究對象,構建了主客交往的結構方程模型并提出相關研究假設。通過文獻閱讀、專家訪談以及SPSS17.0和AMOS17.0等進行數據統(tǒng)計和模型驗證分析,用“三步走”的方式分別對總體受訪群體、東道主群體、游客群體進行了測評和差異性研究。本研究...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旅游者一朋友模型
謝彥君(1999)較早對旅游主客交往展開了研究,他認為“旅游交往是一種暫時性的個人間的非正式平行交往”,并將旅游交往分為六個水平等級,即隔離、潛交、示意、互助和競爭[5]。他還構建了旅游交往發(fā)生的情境模型(見圖2一2),分析了旅游者與目的地居民關系交往過程中的心理矛盾和對待交往的原則,對旅游交往中的角色和模仿行為都作了深入且透徹的論述【’0刀。旅旅游游 者者我我 旅旅游業(yè)業(yè) 業(yè) 目的地地服服務者者 者 居民 民而 而 而而 ___旅旅游游 者者他他 圖2一2旅游交往發(fā)生的情境模型 F19.2一 2Tot一1· 15111exellangesIlaPPensitL一ation一nodel資料來源:轉自謝彥君《基礎旅游學》彭兆榮(2002)從旅游人類學出發(fā),分析了旅游地東道主可旅游者作為一種現(xiàn)代性的悖論的危險性{’08J。蘇勤(2004)根據西遞、周莊和九華山的實際調查對比分析,從態(tài)度、行為及游客類型與體驗質量的角度對主客交往的雙方(東道主居民和游客)進行了分類研究,奠定了主客關系進一步研究的基礎[9(,】。歐陽軍(2003)、李麗梅(2003)、湛文(2006)孟威(2007)李衛(wèi)華(2008)在理論和實證研究方面也作了一定的分析研究。歐I淚軍在其碩士論文“旅游主客交往模式、影響因子及效應評判研究一以云南大理、麗江為例”中先在理論上研究了主客交往的一般模式、主客交往的影響因子、主客交往效應評判,然后就大理、麗江展開實一證研究I’09]。李麗梅在其碩士論文“基于旅游者一口的地相互作用的旅游者行為研究”一文中
不t俞決、淚二意一拒絕、激活水平這三個維度上劃分情感的方式。 Rtlssell認為,人的情感有兩個獨立的維度組成,一個是愉快維度,另一個是喚醒維度,由此組成四個象限。在圖3一l中,橫軸表示“’偷快一不’}俞快”維度,縱軸表示激動一平靜(喚醒)維度。第一象限表示強烈的正面情感,如欣喜若狂;第二象限表示強烈的負面情感,如暴怒;第三象限表示一般的負面情感,如煩躁、憂郁;第四象限表示微弱的正面情感,如輕松。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旅游主客交往對社區(qū)居民影響的分析模型——以周莊為例[J]. 孟威,蘇勤. 旅游論壇. 2010(03)
[2]基于游客角度的旅游客主交互行為研究——以平遙古城為例[J]. 李艷花,李衛(wèi)華.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09(07)
[3]西安市外國游客旅游交往行為及交往效應研究[J]. 梁旺兵. 人文地理. 2009(03)
[4]鄉(xiāng)村旅游中的游客與居民交往及其影響[J]. 劉啟云. 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 2009(05)
[5]西安外國游客與當地居民的旅游交往行為研究[J]. 梁旺兵.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08(09)
[6]試論民俗旅游中文化差異對主客交往的影響——以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為例[J]. 高德興,王琦.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2)
[7]全球化背景下旅游者與東道主的交往文化[J]. 方宏燁.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2)
[8]從旅游客主交互行為模式看西藏旅游和諧發(fā)展[J]. 陳婭玲,孟來果.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4)
[9]旅游客主交互行為的影響因子研究[J]. 楊艷林.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2007(04)
[10]城市旅游交往中的文化傳遞與沖突[J]. 楊宏偉.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博士論文
[1]跨文化視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與客地關系研究[D]. 梁旺兵.陜西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的社區(qū)參與旅游發(fā)展研究[D]. 楊斌.湘潭大學 2008
[2]古城鎮(zhèn)旅游發(fā)展中的客主交互行為實證研究[D]. 李衛(wèi)華.陜西師范大學 2008
[3]旅游主客交往理論基礎與實證初步研究[D]. 孟威.安徽師范大學 2007
[4]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中的主客關系研究[D]. 諶文.湖南師范大學 2006
[5]不同文化群體來華游客旅游客主交互行為實證研究[D]. 陳婭玲.陜西師范大學 2006
[6]旅游主客交往模式、影響因子及效應評判研究——以云南大理、麗江為例[D]. 歐陽軍.華南師范大學 2003
[7]論社會沖突[D]. 畢天云.云南師范大學 2000
本文編號:3229489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旅游者一朋友模型
謝彥君(1999)較早對旅游主客交往展開了研究,他認為“旅游交往是一種暫時性的個人間的非正式平行交往”,并將旅游交往分為六個水平等級,即隔離、潛交、示意、互助和競爭[5]。他還構建了旅游交往發(fā)生的情境模型(見圖2一2),分析了旅游者與目的地居民關系交往過程中的心理矛盾和對待交往的原則,對旅游交往中的角色和模仿行為都作了深入且透徹的論述【’0刀。旅旅游游 者者我我 旅旅游業(yè)業(yè) 業(yè) 目的地地服服務者者 者 居民 民而 而 而而 ___旅旅游游 者者他他 圖2一2旅游交往發(fā)生的情境模型 F19.2一 2Tot一1· 15111exellangesIlaPPensitL一ation一nodel資料來源:轉自謝彥君《基礎旅游學》彭兆榮(2002)從旅游人類學出發(fā),分析了旅游地東道主可旅游者作為一種現(xiàn)代性的悖論的危險性{’08J。蘇勤(2004)根據西遞、周莊和九華山的實際調查對比分析,從態(tài)度、行為及游客類型與體驗質量的角度對主客交往的雙方(東道主居民和游客)進行了分類研究,奠定了主客關系進一步研究的基礎[9(,】。歐陽軍(2003)、李麗梅(2003)、湛文(2006)孟威(2007)李衛(wèi)華(2008)在理論和實證研究方面也作了一定的分析研究。歐I淚軍在其碩士論文“旅游主客交往模式、影響因子及效應評判研究一以云南大理、麗江為例”中先在理論上研究了主客交往的一般模式、主客交往的影響因子、主客交往效應評判,然后就大理、麗江展開實一證研究I’09]。李麗梅在其碩士論文“基于旅游者一口的地相互作用的旅游者行為研究”一文中
不t俞決、淚二意一拒絕、激活水平這三個維度上劃分情感的方式。 Rtlssell認為,人的情感有兩個獨立的維度組成,一個是愉快維度,另一個是喚醒維度,由此組成四個象限。在圖3一l中,橫軸表示“’偷快一不’}俞快”維度,縱軸表示激動一平靜(喚醒)維度。第一象限表示強烈的正面情感,如欣喜若狂;第二象限表示強烈的負面情感,如暴怒;第三象限表示一般的負面情感,如煩躁、憂郁;第四象限表示微弱的正面情感,如輕松。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旅游主客交往對社區(qū)居民影響的分析模型——以周莊為例[J]. 孟威,蘇勤. 旅游論壇. 2010(03)
[2]基于游客角度的旅游客主交互行為研究——以平遙古城為例[J]. 李艷花,李衛(wèi)華.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09(07)
[3]西安市外國游客旅游交往行為及交往效應研究[J]. 梁旺兵. 人文地理. 2009(03)
[4]鄉(xiāng)村旅游中的游客與居民交往及其影響[J]. 劉啟云. 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 2009(05)
[5]西安外國游客與當地居民的旅游交往行為研究[J]. 梁旺兵.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08(09)
[6]試論民俗旅游中文化差異對主客交往的影響——以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為例[J]. 高德興,王琦.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2)
[7]全球化背景下旅游者與東道主的交往文化[J]. 方宏燁.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2)
[8]從旅游客主交互行為模式看西藏旅游和諧發(fā)展[J]. 陳婭玲,孟來果.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4)
[9]旅游客主交互行為的影響因子研究[J]. 楊艷林.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2007(04)
[10]城市旅游交往中的文化傳遞與沖突[J]. 楊宏偉.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博士論文
[1]跨文化視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與客地關系研究[D]. 梁旺兵.陜西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的社區(qū)參與旅游發(fā)展研究[D]. 楊斌.湘潭大學 2008
[2]古城鎮(zhèn)旅游發(fā)展中的客主交互行為實證研究[D]. 李衛(wèi)華.陜西師范大學 2008
[3]旅游主客交往理論基礎與實證初步研究[D]. 孟威.安徽師范大學 2007
[4]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中的主客關系研究[D]. 諶文.湖南師范大學 2006
[5]不同文化群體來華游客旅游客主交互行為實證研究[D]. 陳婭玲.陜西師范大學 2006
[6]旅游主客交往模式、影響因子及效應評判研究——以云南大理、麗江為例[D]. 歐陽軍.華南師范大學 2003
[7]論社會沖突[D]. 畢天云.云南師范大學 2000
本文編號:32294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22948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