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視域下苗族神性“文化空間”的變遷研究——以西江千戶苗寨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2-10 14:35
"文化空間"本義是指具有文化意義的特有場所、活動、時間等,是支撐社會文化存在的隱性支柱,它的形成需要歷史的積淀。西江苗族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文化空間",這個"文化空間"背后隱藏著當?shù)孛缱迳顚哟蔚奈幕壿嫼蜕嬷腔邸T诼糜伍_發(fā)背景下,西江苗寨的"文化空間"因多重邏輯的推動發(fā)生了明顯變遷。以西江苗寨的神性"文化空間"為切入點討論西江苗寨"文化空間"的變遷,并對其變遷的動因以及變與不變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有助于保護西江苗族傳統(tǒng)文化和發(fā)展當?shù)孛褡迓糜谓?jīng)濟。
【文章來源】: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9(04)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西江苗寨傳統(tǒng)神性“文化空間”
(一)保寨樹與神靈
(二)傳統(tǒng)習俗“文化空間”
(三)苗族對“橋”信仰的“文化空間”
二、神性“文化空間”的變遷
(一)民居建筑內(nèi)部“空間”的置換
(二)圣鼓存放點的置換
(三)傳統(tǒng)儀式的文化嫁接
(四)蘆笙表演的日;
三、西江苗寨神性“文化空間”的變遷原因
(一)國家在場的推動
(二)旅游開發(fā)的驅使
(三)生計方式的轉變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民族村寨旅游場域中的文化再生產(chǎn)與重構研究——以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為例[J]. 王林.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5)
[2]黔東南苗族婚姻習慣法規(guī)則中的早婚問題調查分析及解決途徑[J]. 李向玉. 凱里學院學報. 2010(05)
[3]西江苗寨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在結構[J]. 張曉.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2)
本文編號:3027516
【文章來源】: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9(04)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西江苗寨傳統(tǒng)神性“文化空間”
(一)保寨樹與神靈
(二)傳統(tǒng)習俗“文化空間”
(三)苗族對“橋”信仰的“文化空間”
二、神性“文化空間”的變遷
(一)民居建筑內(nèi)部“空間”的置換
(二)圣鼓存放點的置換
(三)傳統(tǒng)儀式的文化嫁接
(四)蘆笙表演的日;
三、西江苗寨神性“文化空間”的變遷原因
(一)國家在場的推動
(二)旅游開發(fā)的驅使
(三)生計方式的轉變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民族村寨旅游場域中的文化再生產(chǎn)與重構研究——以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為例[J]. 王林.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5)
[2]黔東南苗族婚姻習慣法規(guī)則中的早婚問題調查分析及解決途徑[J]. 李向玉. 凱里學院學報. 2010(05)
[3]西江苗寨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在結構[J]. 張曉.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2)
本文編號:30275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02751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