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民俗樂舞服飾圖像研究——《宋國夫人出行圖》女子樂舞服飾
本文選題:女子 + 樂舞服飾; 參考:《敦煌學輯刊》2014年01期
【摘要】:敦煌石窟晚唐第156窟《宋國夫人出行圖》中的女子樂舞服飾,涉及發(fā)式、面飾、衣裝、鞋履、佩飾等。這些樂舞服飾,是在我國中原樂舞服飾的基礎(chǔ)上,吸收融合西域樂舞服飾以及中亞服飾等域外有益成分形成的。
[Abstract]:Dunhuang grottoes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No. 156 "Song Lady trip" in the women's music and dance costumes, including hair, facial ornaments, clothing, shoes, ornaments and so on. These music and dance costumes are based on the Central Plains music and dance costumes in our country, absorb the western region music and dance costumes and Central Asian clothing and other foreign elements of beneficial elements.
【作者單位】: 敦煌研究院敦煌學信息中心;西北師范大學國學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敦煌石窟婦女妝飾研究”(13YJA780001)
【分類號】:TS941.1;K875.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吐魯番縣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清理簡報[J];文物;1972年01期
2 李征;;吐魯番縣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發(fā)掘簡報(1963—1965)[J];文物;1973年10期
3 ;1973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5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穎;;“雙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齋志異》和子弟書“志目”為例[J];蒲松齡研究;2011年04期
2 孫其香;;古老與現(xiàn)代的合奏——從《聊齋俚曲·窮漢詞》中的疊音詞談起[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3 夏當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會秩序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4 樊俊利;;試論鄭珍《說文逸字》的貢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楊增宏;;甲骨文會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范蓓蕾;;古詩文教學有效誦讀的求致路徑[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7 曹小云;;早期漢譯佛經(jīng)與中古漢語詞語溯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郭浩;;漢文帝“養(yǎng)老令”考辨[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申睿;;《原本玉篇殘卷·糸部》或體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陳源源;;《大正藏》本《妙法蓮華經(jīng)釋文》校勘十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洪伯;;秦漢“稗官”考 秦漢基層機構(gòu)的組織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孫秋霞;;藝術(shù)類博物館與青少年美育[A];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夏慧茹;;《說文解字》與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周懷宇;曹懷鋒;;論《管子·地員》篇生態(tài)學價值及其現(xiàn)代意義(論文提綱)[A];管子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會第四屆管子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09年
5 黃薇;;微探建甌方言熟語歌謠的語言[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李品素;;《歧路燈》中的“訖”[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7 徐福艷;;“裸”字古今探[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8 楊青新;;《爾雅·釋親》的文化說解[A];《國學論衡》(第四輯)[C];2007年
9 沈陽;;論“神仙思想”在漢畫舞蹈身體語言上的體現(xiàn)[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周保平;賀俊彥;;漢畫中的羽人與漢代的成仙思潮[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艷清;清代“六書”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廖文婕;我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盧建平;基于拓撲學和統(tǒng)計學的無字庫漢字智能造字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鄭君;基于文獻的中藥毒性認識變化規(guī)律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宋新娟;中醫(yī)傳統(tǒng)圖式符號審美及應(yīng)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胡志明;戰(zhàn)國文字異體現(xiàn)象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楊瑞;民事審級制約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傳寶;唐代工筆人物畫中男子冠飾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秋利;《醒世姻緣傳》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zhuǎn)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海賓;民事連帶責任探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王秀梅;休閑食品包裝的趣味性設(shè)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趙巍;從《史記》看司馬遷的《詩》學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滕亞秋;契丹帶飾研究:以蹀躞帶為中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賈清宇;孟子引《書》論《書》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云南西雙版納棕櫚藤的民俗和經(jīng)營方式[J];世界竹藤通訊;2005年03期
2 劉可;賀陽;;淺析傳統(tǒng)童裝中的民俗趣味[J];江蘇紡織;2011年08期
3 朱劍波;;朝鮮族傳統(tǒng)服飾特征及其民俗探源[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4 蘭浦;;尋覓冬日魅力之源[J];醫(yī)學美學美容;2002年12期
5 高陽;;敦煌壁畫中反映出的中國古代室內(nèi)裝飾織物[J];絲綢;2010年09期
6 紅顏添亂;;為女子生產(chǎn)“刮須刀”[J];科學與文化;2011年02期
7 葛薔;家具風格與環(huán)境民俗[J];家具與環(huán)境;1995年03期
8 ;涼快一夏[J];國際服裝動態(tài);2003年04期
9 Esther Au;Katsuchisa Kida;;TAIPEI 民俗風格包包[J];明日風尚(生活態(tài)度);2008年05期
10 朱劍波;從民俗中看滿族傳統(tǒng)服飾[J];東北電力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夏鑫;徐紅;;富有民族特色的新疆刺繡[A];色彩科學應(yīng)用與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王益正;;衣型柱面量化女子模型余缺量技術(shù)[A];2006年全國服裝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李t,
本文編號:19098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0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