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地旅游產業(yè)結構演進及其對旅游經濟的貢獻——以山東省曲阜市為例
本文選題:世界遺產地 切入點:旅游產業(yè)結構 出處:《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世界遺產地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動態(tài)背景下,運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和向量夾角法分別從產業(yè)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兩個視角衡量山東省曲阜市2006—2015年旅游產業(yè)結構的時序變化,測度曲阜市旅游產業(yè)結構變動對旅游經濟發(fā)展的貢獻。研究表明:曲阜市旅游產業(yè)有一定的結構優(yōu)勢但競爭力相對較弱,合理化水平有待提高;旅游產業(yè)結構的高級化水平雖然有升有降,但平均水平一直較高,表現出高位震蕩的特征;旅游產業(yè)結構變動對旅游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均值為0.03,周期性震蕩呈現收斂趨勢,反映出曲阜市旅游經濟發(fā)展趨于成熟。
[Abstract]:Under the dynamic background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world heritage areas,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deviation share analysis and vector angle method to measure the time series changes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in Quf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ational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2006 to 2015, respectively. The paper measur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hange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in Qufu.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Qufu has certain structural advantages, but its competitiveness is relatively weak,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level needs to be improved. Although the higher 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has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the average level has been higher,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level shock,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to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is 0.03, and the periodic fluctuation shows a convergent trend. Reflect Qufu city tourism economy development tends to mature.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濟寧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01135)
【分類號】:F59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政華 ,金志浩;“中國皇陵的絕唱——世界遺產地清東陵精華展”在滬揭幕[J];上海檔案;2002年05期
2 楊銳;關于世界遺產地與旅游之間關系的幾點辨析[J];旅游學刊;2002年06期
3 方淳;旅游對中國世界遺產地的影響[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張朝枝;辨析世界遺產地門票漲價[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5年04期
5 趙玲霞;;我國世界遺產地的游客管理[J];知識經濟;2009年08期
6 孟華;范方X;;世界遺產地旅游發(fā)展對社區(qū)居民的影響研究——以泰山為例[J];泰山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7 胡海勝;;中國世界遺產地教育:功能、現狀與對策?[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8 吳必虎,李咪咪,黃國平;中國世界遺產地保護與旅游需求關系[J];地理研究;2002年05期
9 陳先樹;淺談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和管理[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1期
10 安定明;張利雅;;中國世界遺產地旅游環(huán)境分析及其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敏;李宏;;世界遺產旅游地環(huán)境容量管理措施探討[A];旅游業(yè):推動產業(yè)升級和城市轉型——第十三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楊二俊;石惠春;;我國世界遺產地門票價格的變動對客源市場數量及時空結構的影響——以甘肅、四川世界遺產地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內容簡介[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六輯 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白劍峰;黃山——世界遺產地不是經濟開發(fā)區(qū)[N];人民日報;2003年
2 周麗燕;中國世界遺產地政協(xié)主席聯(lián)席會第十二次會議召開[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3 文晶邋劉文章 吳永泉;黃山設世界遺產地旅游發(fā)展觀測站[N];經濟日報;2008年
4 黌嬰;世界遺產地怎么游[N];中國商報;2003年
5 沈政;沈陽明年承辦中國世界遺產地政協(xié)主席聯(lián)席會議[N];友報;2009年
6 崔貴洋;集安市政協(xié)參加中國世界遺產地政協(xié)主席聯(lián)席會第十八次會議[N];協(xié)商新報;2011年
7 鄒桂武;加強我省世界遺產地保護管理[N];安徽日報;2002年
8 吳江海;《黃山宣言》向全球發(fā)出倡議 聯(lián)手推動世界遺產地可持續(xù)發(fā)展[N];安徽日報;2008年
9 許紅英;探討建立世界遺產地保護與管理的長效機制[N];中國文物報;2006年
10 王永群 王恒來;黃山模式將走向世界[N];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慧媛;世界遺產地無形資產協(xié)同運營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奇;世界遺產地旅游資源價值評估[D];云南財經大學;2015年
2 蔣穎;《氣候變化下世界遺產地現狀》(節(jié)選)翻譯實踐報告[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7年
3 李舒新;大學生世界遺產地旅游滿意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麻新華;世界遺產地旅游產品開發(fā)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段錦;云南石林世界遺產地及緩沖區(qū)生態(tài)資產評估及其補償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9年
6 孫曉亞;四川世界遺產地旅游競爭與合作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7 張銳;世界遺產地旅游開發(fā)的社區(qū)影響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潘夏寧;我國世界遺產地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分析與評價[D];廣西大學;2006年
9 張雷;世界遺產地景區(qū)門票定價理論研究[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07年
10 閆麗麗;山地型世界遺產地保護性旅游開發(fā)三元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5779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7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