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報道對旅游目的地的影響及信任修復研究
本文關鍵詞: 負面報道 旅游目的地形象 旅游目的地信任 信任修復 出處:《經濟管理》2017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信息日益公開化透明化,游客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旅游目的地負面報道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然而,現有負面報道的研究主要針對企業(yè),少數以目的地為對象的研究也未同時探討負面報道產生消極影響的內在機制,以及管理者如何干預可以修復游客信任。本文基于SOR理論,構建了負面報道類型×信任修復措施—目的地信任—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框架,采用兩個情景實驗對提出的假設進行驗證。結果表明,負面報道會對旅游目的地形象產生顯著的消極影響;與績效型負面報道相比,價值觀型負面報道對目的地形象和目的地信任的消極影響更大,且目的地信任在負面報道類型和目的地形象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負面報道發(fā)生后,針對績效型負面報道,賠償具有比道歉更好的目的地信任修復效果;針對價值觀型負面報道,道歉對目的地信任的修復作用更好。本文豐富了負面報道的理論研究,為旅游目的地應對負面報道提供了實踐啟示。
[Abstract]:Nowadays, when the information is more and more transparent and tourist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tourists is increasing, negative reports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often have serious consequences. However,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negative reports is mainly aimed at enterprises. A few studies on destination have not explore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negative reports and how managers can intervene to repair tourists' trus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SOR theory. A framework of negative report type 脳 trust repair measures, destination trust and destination image is constructed, and two scenarios are us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hypothesis. Negative report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mage of tourist destination.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report of performance, the negative report of value type has more negative impact on destination image and destination trust. And destination trust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report type and destination image. After negative report occurs, compensation has better effect of repairing destination trust than apology. This paper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negative reports and provides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for tourism destinations to deal with negative reports.
【作者單位】: 廣東財經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中山大學服務性企業(yè)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我國旅游目的地競爭優(yōu)勢比較研究”(10BGL051) 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汕頭大學粵臺企業(yè)合作研究院開放基金“粵臺旅游公共服務質量與目的地形象構建研究”
【分類號】:F5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煈;;解讀云南旅游負面報道[J];旅游縱覽(行業(yè)版);2011年10期
2 袁茵;;爭奪“好男人”[J];中國企業(yè)家;2008年Z1期
3 ;成功改善提升河南形象 徐光春總結出五大經驗四點啟示[J];領導決策信息;2008年46期
4 ;編者按[J];廣告人;2008年05期
5 黃輝;;媒體負面報道、市場反應與企業(yè)績效[J];中國軟科學;2013年08期
6 戈一;;買斷負面報道實非長策[J];醫(yī)藥世界;2007年04期
7 肖經棟;林潔;;從報刊工作流程尋找傳播機會[J];國際公關;2009年06期
8 李雙龍;;欠發(fā)達地區(qū)如何應對新聞“歧視”[J];決策;2006年05期
9 季興帥;;網絡媒體對城管形象的構建——基于《華商網》的定量分析[J];今傳媒;2012年02期
10 蔡培;;購前信息搜尋中對產品負面報道相對偏好的影響因素[J];商場現代化;2008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董廣安;朱清河;;負面報道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美國新聞報道觀給我們的啟示[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林紅;“負面報道”不是“遮羞布”[N];安徽日報;2012年
2 劉鵬;銷量下滑怪“負面報道”?[N];寧波日報;2012年
3 范以錦;“負面報道”不是“負面影響”[N];南方周末;2007年
4 黃岡供電公司 王景瑞;企業(yè)應對負面報道心理定位分析[N];黃岡日報;2007年
5 單士兵;能不能像仇和那樣對待“負面報道”[N];工人日報;2008年
6 顧兆農;鄭少三:“負面報道”不等于負面影響[N];人民日報;2008年
7 張曉健;走出對“負面報道”的認識誤區(qū)[N];中華新聞報;2009年
8 張玉洪;正確認識負面報道是現實課題[N];學習時報;2010年
9 智誠靈動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成瑩;大危機時代的媒體策略[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10 高驥;對待“負面報道”要有正面心態(tài)[N];組織人事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明;媒體負面報道對控股股東掏空行為的影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何英;冷戰(zhàn)后美國媒體對華負面報道的建構主義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瑤;媒體報道對上市公司在職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宋建飛;媒體關注對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影響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5年
3 王雨瀟;媒體負面報道對高管變更的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4 王奕璇;媒體負面報道對我國家族上市公司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5 陳瑞萍;媒體負面報道與國企高管薪酬[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16年
6 曾芷昀;媒體負面報道、法律環(huán)境與審計師變更[D];江西師范大學;2016年
7 梁新;負面報道論[D];湖南大學;2009年
8 魏鈺堯;負面報道及其傳播效果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9 劉冉;消費者對報紙負面報道的品牌態(tài)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王賢婷;負面報道在傳播中的放大效應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520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2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