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統基礎上的早期道路模擬研究——以垣曲盆地為例
本文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基礎上的早期道路模擬研究——以垣曲盆地為例 出處:《考古與文物》2014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社會復雜化 GIS 路徑模擬 量化分析 垣曲盆地
【摘要】:社會復雜化研究一直是古代中國研究的重點之一。本文通過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對垣曲盆地不同時期的道路系統進行模擬,并在對各個時期道路系統的計算的基礎上,認為垣曲盆地從仰韶中期到二里頭晚期遺址的發(fā)展與區(qū)域內交通的關系越來越小。從長程看來,社會復雜化和政治力的增強可能是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
[Abstract]:The study of social complexit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focal points in ancient China. This paper simulates the road system of Yuanqu Basin in different periods by GIS software.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road system in each perio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Yuanqu Basin from the middle Yangshao period to the late Erlitou site and the traffic in the region i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Social complications and increased political power may be the main causes of this change.
【作者單位】: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坩芯克;
【分類號】:P208;K878
【正文快照】: 關于中國早期社會復雜化的研究一直是史前考古的主題之一。研究者往往通過考古學文化譜系、技術革新、聚落結構、墓地結構、祭祀性用物等方面進行研究[1][2][3][4]。一些學者往往使用資源控制、經濟貿易等因素來探討早期國家形成過程[5],也有學者引進人類學概念如“酋邦”,“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畢碩本;閭國年;陳濟民;;史前連續(xù)文化聚落的決策樹分類挖掘研究——以鄭州-洛陽地區(qū)為例[J];測繪科學;2008年02期
2 畢碩本;閭國年;陳濟民;;鄭州—洛陽地區(qū)史前連續(xù)文化聚落的K-means聚類挖掘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7年05期
3 徐昭峰;;夏國家興起于中原地區(qū)的地理因素探析1[J];古代文明;2010年03期
4 楊林;裴安平;郭寧寧;梁博毅;;洛陽地區(qū)史前聚落遺址空間形態(tài)研究[J];地理科學;2012年08期
5 喬文文;畢碩本;王啟富;郭憶;;鄭洛地區(qū)龍山文化遺址預測模型[J];測繪科學;2013年06期
6 陳國慶;張鑫;;后岡一期文化陶鼓初論[J];北方文物;2014年01期
7 畢碩本;楊鴻儒;計晗;梁靜濤;喬文文;;基于對象時空模型的鄭洛地區(qū)史前聚落遺址群時空演變分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4年02期
8 倪愛武;田明中;;三門峽地區(qū)史前古人地關系初探[J];河南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9 張海;Arc View地理信息系統在中原地區(qū)聚落考古研究中的應用[J];華夏考古;2004年01期
10 薛新民,宋建忠;山西垣曲縣寧家坡遺址發(fā)掘紀要[J];華夏考古;200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開廣;鄭州地區(qū)仰韶文化遺址空間模式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2 崔英杰;江淮東部史前文化與社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王颯;中國傳統聚落空間層次結構解析[D];天津大學;2012年
4 王建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史前人口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5 靳松安;河洛與海岱地區(qū)考古學文化的交流與融合[D];鄭州大學;2005年
6 胡賢輝;農村居民點用地變化驅動機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7年
7 呂學明;中國北方地區(qū)出土的先秦時期銅刀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仇立慧;古代黃河中游都市發(fā)展遷移與環(huán)境變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韓金秋;夏商西周時期中原文化中的北方文化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李艷紅;中國史前裝飾品的造型和分區(qū)分期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慧華;中原地區(qū)史前聚落分布空間模式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高興超;黃河流域仰韶時代晚期—龍山時代陶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楊嘉利;歷史時期陜西水井技術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萍;漢水中游地區(qū)屈家?guī)X文化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5 韋峰;先秦城市空間格局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6 霍東峰;試析“尉遲寺類型”[D];吉林大學;2004年
7 常懷穎;龍山時期至二里頭早期的社會復雜化進程初探[D];四川大學;2005年
8 丁蘭蘭;黃河中游史前刻槽盆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9 于璞;渭水流域仰韶早期房屋建筑與聚落形態(tài)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10 王運輔;三峽先秦漁獵經濟的考古學觀察[D];重慶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萃文,樊龍鎖,朱明生;山西果園蜘蛛名錄[J];蛛形學報;1995年01期
2 黃學詩;中美科學家野外考察散記[J];化石;1994年04期
3 王昌敬;路應連;張文忠;;山西省蠅類區(qū)系調查研究報告(1)[J];醫(yī)衛(wèi)通訊;1979年01期
4 滕崇德 ,周玉亭 ,楊振亞 ,李寶平;河東植物資源研究初報[J];運城學院學報;1987年04期
5 黃寶仁,王尚啟;山西垣曲和山東蒙陰等地始新世介形類[J];微體古生物學報;1988年04期
6 靳建邦 ,靳繼榮;發(fā)現于垣曲縣的“世紀曙猿”[J];文史月刊;2004年12期
7 孫越英,劉富有,鄭繼榮,付小婷;小浪底水庫區(qū)垣曲段近岸區(qū)地質災害類型及防治措施[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4年04期
8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HELD AT PEKING, JANUARY 6, 7, AND 8, 1923.[J];地質學報;1923年Z1期
9 黃蓉良;國內外震情[J];國際地震動態(tài);1999年07期
10 周明鎮(zhèn);李傳夔;張玉萍;;河南、山西晚始新世哺乳類化石地點與化石層位[J];古脊椎動物學報;197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張素琳;;垣曲古城東關廟底溝二期文化裝飾品和樂器的初步研究[A];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祝賀石興邦先生考古半世紀暨八秩華誕文集[C];2004年
2 張定中;;黃土高原民居“地窨院”[A];中國名村名鎮(zhèn)保護與旅游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江地;;太平天國北伐軍在山西[A];太平天國北伐史論文集[C];1983年
4 雷奕振;;垣曲盆地下第三系的劃分及有關生物地層問題的討論[A];中國地質科學院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地層古生物專號)[C];1980年
5 路紀琪;侯進懷;瞿文元;;太行山獼猴資源保護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A];野生動物生態(tài)與管理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6 郁俊誼;鄧豐產;張繼樹;;中國柿種質抗寒性研究[A];中國園藝學會第六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崔松良;垣曲六大支柱讓農民受益匪淺[N];山西經濟日報;2003年
2 崔松良;垣曲緊抓安全不放松[N];山西經濟日報;2003年
3 崔松良;垣曲確!暗捅!睂ο筮^好年[N];山西經濟日報;2003年
4 崔松良;垣曲保護漁業(yè)資源[N];山西經濟日報;2004年
5 崔松良;垣曲農村5萬多人告別吃水難[N];山西經濟日報;2004年
6 垣辦;垣曲煙葉紛紛“嫁”河南[N];山西經濟日報;2000年
7 崔松良;垣曲啟動“百村萬戶”養(yǎng)殖工程[N];山西日報;2003年
8 崔松良;垣曲繃緊冬季森林防火弦[N];山西經濟日報;2003年
9 特約通訊員 文哲;垣曲中學四項重點工程進展順利[N];運城日報;2009年
10 記者 孟苗;垣曲發(fā)現一處元代建筑的純陽觀[N];山西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薛克勤;中條裂谷構造與成礦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沈莎莎;晉南地區(qū)仰韶早期遺存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郭智勇;山西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分期與分區(qū)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3 李鵬麗;棗實生后代主要性狀遺傳變異規(guī)律的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3668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66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