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騎行實踐研究
本文關鍵詞:川藏騎行實踐研究 出處:《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自行車運動在我國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騎行愛好者選擇騎自行車進行長途騎行,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還能欣賞沿途的美麗風景。川藏線是中國的景觀大道——318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內(nèi)最熱門的長途騎行線路,每年騎行人數(shù)超過2萬。但川藏線具有海拔高、路況復雜、氣候多變,騎行難度大。充分的前期準備和豐富的騎行經(jīng)驗對騎行者順利完成川藏騎行至關重要。本文對川藏騎行者的實踐經(jīng)歷進行調(diào)查和分析,并以作者本人兩次川藏騎行的實踐經(jīng)驗,就川藏騎行實踐過程進行深入分析和論述。旨在找出川藏騎行實踐過程中,影響騎行者完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為后來川藏騎行者提供最直接的前期準備和騎行過程的參考和經(jīng)驗,也為騎行者參與其他長途騎行活動提供有價值參考。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diào)查法、訪談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和比較分析法,對川藏線的特征及騎行的實踐過程進行較為全面的調(diào)查分析。研究結(jié)果表明:川藏線沿途以高原環(huán)境為主,路況復雜,地形起伏大、溫差大、天氣多變,騎行強度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騎行者主要為男性青年;參與動機多樣。全程距離長,需要一定時間和費用。以團隊騎行為主,騎行對自行車配置有一定要求,選擇山地車騎行者居多,負重普遍較大。裝備運輸以快遞為主。部分騎行者前期缺乏足夠訓練,川藏線爬坡難度大,下坡易發(fā)摔車。騎行消耗大,易發(fā)運動性疲勞;騎行者體重明顯下降;飲水量大,需解決攜帶、成分選擇和補水技巧。騎行中途可能出現(xiàn)疲勞和傷病。住宿選擇以青年旅社為主,睡眠6-8小時。沿線易發(fā)交通事故,部分騎行者未購買保險。夜間、雨天、高原反應騎行過程中均存在一定安全問題。根據(jù)研究結(jié)果,提出如下建議:騎行前應充分了解川藏騎行的難度及其風險。正確引導女性參與,老年騎友應關注健康。合理安排行程和每日騎行時間。做好費用預算,節(jié)約開支。團隊成員提前交流,明確分工,控制人數(shù),制定應急預案,相互尊重。選擇較舒適的車架、寬廣齒比、碟剎制動、高強度貨架和長途外胎等配置。山地車不宜負重過大,行李多可選擇旅行車,選公路車應具備較強體能。出發(fā)前列出裝備清單,輕裝簡行。裝備運輸時,選擇打包攜帶可節(jié)省交通費。提前半年制定騎行訓練計劃,訓練時要掌握相應技巧;提高蹬踏力量以提高爬坡能力;下坡時應注意剎車技術使用,彎道騎行注意提前減速;多利用周末等節(jié)假日時間進行長途訓練,逐漸加量,在出發(fā)前達到理想體能水平,練習團隊配合。應按時按量進食、合理搭配,攜帶干糧;飲用含一定電解質(zhì)和鹽分的飲料;注意勞逸結(jié)合;保證充足夜間睡眠和適當?shù)奈玳g休息。購買保險,了解騎行安全問題,樹立安全意識,恪守交通規(guī)則;檢查裝備安全;騎行過程中應集中精力,切勿走神,控制好安全車距,遇緊急情況及時與隊友溝通。夜間騎行應打開照明設備,避開障礙,減速慢行,注意防寒保暖。雨天騎行應穿著雨衣,增加安全車距,及時清潔自行車,遇大雨修整。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8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昕;對7、8、9三屆全運會自行車項目獎牌分布及競爭實力的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2 王偉禎;自行車:為奧運會奏一段流動旋律[J];中國自行車;2004年09期
3 王鵬鵬;2004年世界自行車錦標賽情況調(diào)研[J];體育科研;2004年04期
4 呂永忠;淺談自行車中長項目的科學訓練[J];甘肅科技;2005年07期
5 ;體育展臺之自行車[J];中國殘疾人;2006年08期
6 韓波;;我國場地自行車女子500m計時賽項目現(xiàn)狀及科研訓練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7 周蘭;;自行車與全運同行[J];中國自行車;2013年07期
8 高峰;;公共自行車項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jīng)濟界;2013年04期
9 郭紅生;;自行車場地男子全能項目能量代謝特點探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10 李婷蘭;韓昭言;羅文嫻;;“三位一體”:溫州公共自行車項目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研究[J];管理觀察;201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向軍;王舸;李偉;王永慶;劉繼增;;國家隊女子自行車500米計時賽運動員的科學訓練與監(jiān)控[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盛翔;公共自行車能騎多遠[N];市場報;2007年
2 徐超;自行車將讓巴黎更“綠色”更適合生活[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3 ;綠色自行車騎出武漢模式[N];長江日報;2009年
4 記者 鄒春霞 通訊員 孫麗莉 陳振玉;逾七千市民有效申領免費自行車誠信卡[N];煙臺日報;2010年
5 趙雪;自行車公路賽我國起步晚[N];科技日報;2008年
6 YMG記者 鄒春霞 通訊員 趙杰;3000輛免費自行車昨起上路[N];煙臺日報;2010年
7 記者 潘燕;擬實施“便民自行車項目”[N];鄭州日報;2010年
8 YMG記者 鄒春霞;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23號開通[N];煙臺日報;2010年
9 記者 呂禹;紅色公共自行車有望7月上路[N];紹興日報;2011年
10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潘未末 見習記者 徐興東;公共自行車本月繼續(xù)服務[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郭紅生;自行車場地全能項目供能特點與技戰(zhàn)術特征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4年
2 謝云;短距離場地自行車制勝因素及充分發(fā)揮我國女子選手制勝能力的參賽策略[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剛;臺灣地區(qū)自行車俱樂部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米麗敏;山西省競技自行車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3 車志剛;備戰(zhàn)2017年全運會山東省自行車項目布局及運動隊梯隊建設的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5年
4 沈偉娜;張家港市公共自行車項目運營成效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
5 余果;川藏騎行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6 姚立兵;我國場地自行車青少年基礎訓練關鍵問題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7 劉金林;自行車腳踏力傳感器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劉震軍;山西省男子自行車項目現(xiàn)狀及備戰(zhàn)2008年奧運會的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9 曲少波;自行車長途騎行愛好者騎行流暢心理狀態(tài)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10 王敏;場地自行車蹬踏技術動作的應用研究[D];南京體育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13267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2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