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的保護與旅游開發(fā)初探
本文關鍵詞: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的保護與旅游開發(fā)初探
更多相關文章: 龍脊古壯寨 干欄建筑 文化遺產 保護 旅游開發(fā)
【摘要】:龍脊古壯寨是桂北地區(qū)壯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這里較為完好的保存著壯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古壯寨目前擁有著廣西境內數量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壯族干欄建筑群。作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壯寨干欄建筑在龍脊古壯寨的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以相關文獻和田野調查資料為依據,對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保護與旅游開發(fā)進行相關研究,旨在探求古壯寨干欄建筑的歷史與現(xiàn)狀,分析古壯寨干欄建筑遺產的旅游資源價值,梳理古壯寨干欄建筑遺產旅游的發(fā)展歷程,論述古壯寨干欄建筑遺產旅游開發(fā)的意義及其在開發(fā)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其在開發(f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建議。本文由前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所組成,簡述如下:前言部分介紹了本文的選題緣由、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相關研究現(xiàn)狀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計劃安排。正文由三個部分所組成。第一部分介紹了龍脊古壯寨的基本概況,包括古壯寨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歷史變遷和民族概況以及古壯寨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通過對于古壯寨干欄建筑的歷史現(xiàn)狀、分布格局和建筑習俗的闡述來展現(xiàn)古壯寨干欄建筑的特色之美。第二部分通過對龍脊古壯寨的干欄建筑作為遺產旅游資源的評價,論述了古壯寨干欄建筑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fā)的現(xiàn)狀,包括旅游發(fā)展的歷程,開發(fā)的意義以及開發(fā)中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針對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遺產旅游開發(fā)的現(xiàn)狀,從當地政府、旅游公司、古壯寨村民和外地游客四個不同維度出發(fā),提出促進古壯寨干欄建筑遺產旅游發(fā)展的相關建議。并且通過總結同樣是建筑遺產的山西平遙古城和福建永定土樓旅游開發(fā)與保護的成功經驗,為龍脊古壯寨的干欄建筑遺產旅游開發(fā)提供參考。龍脊古壯寨要充分利用好干欄建筑遺產資源,在干欄建筑遺產旅游開發(fā)過程中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發(fā)展原則。維護和保持古壯寨干欄建筑遺產的真實性與完整性,落實和完善“活態(tài)”保護機制。培養(yǎng)旅游開發(fā)的創(chuàng)新意識,增加特色旅游體驗項目,打造特色旅游紀念商品,走“富民強寨”的差異化品牌旅游發(fā)展之路。
【關鍵詞】:龍脊古壯寨 干欄建筑 文化遺產 保護 旅游開發(fā)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87;F592.7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20
- 一、選題緣由及意義9-10
- (一) 選題的緣由9
- (二) 研究的目的9-10
- (三) 研究的意義10
- 二、相關研究現(xiàn)狀10-18
- (一) 關于干欄建筑和干欄建筑文化的研究10-13
- (二) 關于龍脊壯族的研究13-15
- (三) 關于文化遺產旅游的研究15-18
- 三、研究方法及計劃安排18-20
- (一) 論文研究的主要方法18-19
- (二) 論文研究的計劃安排19-20
- 第一章 龍脊古壯寨的基本概況20-26
- 一、龍脊古壯寨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20-21
- 二、龍脊古壯寨的歷史變遷及民族概況21-24
- 三、龍脊古壯寨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24-26
- 第二章 龍脊古壯寨的干欄建筑26-35
- 一、壯族干欄建筑的歷史與特點26-29
- (一) 壯族干欄建筑的歷史26-27
- (二) 壯族干欄建筑的特點27-29
- 二、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現(xiàn)狀29-31
- 三、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格局31
- 四、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民俗31-35
- (一) 建房習俗31-33
- (二) 居住習俗33-35
- 第三章 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作為遺產旅游資源的評價35-38
- 一、定性評價35-36
- 二、定量評價36-38
- 第四章 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旅游開發(fā)現(xiàn)狀38-50
- 一、龍脊古壯寨旅游發(fā)展歷程38-41
- (一) 起源期(2005年——2007年)38-39
- (二) 發(fā)展期(2008年——2010年)39-40
- (三) 快速發(fā)展期(2011年至今)40-41
- 二、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旅游開發(fā)的意義41-46
- (一) 增加古壯寨村民的經濟收入,改善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41-44
- (二) 宣傳壯族傳統(tǒng)文化,增強古壯寨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44-45
- (三) 促進龍脊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加深對壯族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力度45-46
- 三、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旅游開發(fā)中存在的問題46-50
- (一) 傳統(tǒng)干欄建筑數量減少,新型干欄建筑數量增多46-47
- (二) 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古壯寨干欄建筑的格局發(fā)生變化47-48
- (三) 干欄建筑保護意識不足,干欄建造技藝傳承后繼乏人48-50
- 第五章 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旅游開發(fā)的建議50-69
- 一、依托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加強政府在開發(fā)中的主導地位50-52
- 二、創(chuàng)新開發(fā)渠道,拓展養(yǎng)生休閑觀光游與民俗風情體驗游52-53
- 三、建立適合古壯寨旅游發(fā)展的統(tǒng)一標準,調動村民參與開發(fā)的積極性53-55
- 四、記錄和采納游客的合理化建議,保持古壯寨自身文化的民族性特色55-58
- 五、注重吸收和借鑒國內其它文化遺產旅游開發(fā)與保護的成功經驗58-63
- (一) 個案一:實景體驗劇《又見平遙》的成功經驗58-61
- (二) 個案二:福建龍巖客家永定土樓的成功經驗61-63
- 六、借鑒成功經驗提升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的旅游開發(fā)水平63-69
- (一) 保持和維護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的真實性與整體性63-64
- (二) 落實“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發(fā)展原則64-65
- (三) 挖掘干欄建筑的文化內涵,打造文化遺產旅游的核心特色產品65-67
- (四) 立足自身資源優(yōu)勢,突出差異化的文化遺產旅游品牌建設67-69
- 結語69-70
- 參考文獻70-75
- 附錄一:調查問卷75-76
- 附錄二:田野考察資料76-78
- 附錄三:龍脊古壯寨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覽表78-79
- 附錄四:相關考察圖片79-82
- 后記82-8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韋桂學;;為“家”添活力 為“家”增光彩——廣西龍勝龍脊摩托車協(xié)會小記[J];摩托車信息;1998年07期
2 王利忠;;廣西龍脊壯族房屋木構件加工工藝調查[J];神州;2014年08期
3 毛葛;羅德胤;;龍脊十三寨的村口研究[J];建筑史;2010年00期
4 毛葛;;梯田里的干欄住宅 龍脊十三寨[J];室內設計與裝修;2012年10期
5 韋文紅;;從侗鄉(xiāng)到龍脊 三百里風景美如畫[J];愛車;2006年12期
6 韋桂學;;馳騁千里上井岡——龍脊摩托車協(xié)會遠征井岡山紀行[J];摩托車信息;1998年10期
7 孫娜;羅德胤;;壯族與瑤族聚居地建筑之“民族性”與“地區(qū)性”研究——以廣西龍勝縣和平鄉(xiāng)龍脊十三寨與金坑大寨為例[J];建筑史;2012年01期
8 ;廣西龍勝·金竹壯寨[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08年01期
9 韋桂學;;騎車趣事[J];摩托車信息;2000年08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鐘警;龍脊之水天上來[N];廣西日報;2004年
2 趙麗明;冬日旅游熱龍脊[N];中國旅游報;2003年
3 陳彬;“龍脊辣椒”紅紅火火闖市場[N];中國特產報;2013年
4 周恩平 周慶翔;龍脊古韻[N];中國民族報;2002年
5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 程光泉;龍脊上的文明沉思[N];文藝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朱瓊華;建筑師來信:造“龍脊公園” 解武黃城際鐵路難題[N];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
7 本報記者 黎品玉邋通訊員 鄒柱;《精彩龍脊》著作權糾紛解決[N];法治快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譚彥 通訊員 陳遠坤;龍脊上“貸”出“大”銀行[N];桂林日報;2011年
9 孫小良;演繹《龍脊》[N];中國文化報;2005年
10 白克信 文燁 趙麗明 周恩平;走出龍脊的大山之子[N];中國文化報;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孟繁普;龍脊古壯寨干欄建筑的保護與旅游開發(fā)初探[D];廣西師范大學;2016年
2 羅波;壯族當代鄉(xiāng)規(guī)民約與鄉(xiāng)村整合:以龍脊村為例[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賴雪芳;龍脊壯族生態(tài)博物館的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4 周小華;嶺南山地梯田環(huán)境下的生產與生活[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韋曉娟;廣西壯族婦女婚姻生育民俗及其嬗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1182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11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