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展覽的“表演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29 18:09
伴隨新媒體藝術、裝置影像藝術等藝術類型的出現(xiàn),當代藝術的表達方式、呈現(xiàn)方式以及與觀眾之間的關系都發(fā)生了變化,并引起了學術界廣泛的討論,美國學者丹托提出了"藝術的終結",法國學者漢斯·貝爾廷提出了"藝術史的終結",他們紛紛以此來闡釋當代藝術在敘事方式與藝術史書寫方式中的轉變。同樣,這樣的轉變也影響到了當代藝術展覽的方式與意義,與傳統(tǒng)展覽的陳列展示不同,當代藝術展覽已呈現(xiàn)出"劇場化"與"展演化"的傾向。因此,本文試圖探索后現(xiàn)代語境下中國當代藝術展覽的"表演性",具體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動態(tài)化與實驗性的藝術呈現(xiàn)方式與被強化的觀眾參與感;其二是劇場化營造方式與沉浸式觀展傾向;其三是過程性的現(xiàn)場感與作為事件性的展覽效應。
【文章來源】:藝術百家. 2019,35(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展演化與社會參與性
二、劇場化與沉浸式體驗
三、現(xiàn)場感、碎片化與作為事件的當代藝術展覽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博物館展陳個性化簡論——從《策展簡史》談起[J]. 侯春燕. 中國博物館. 2015(01)
本文編號:3309804
【文章來源】:藝術百家. 2019,35(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展演化與社會參與性
二、劇場化與沉浸式體驗
三、現(xiàn)場感、碎片化與作為事件的當代藝術展覽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博物館展陳個性化簡論——從《策展簡史》談起[J]. 侯春燕. 中國博物館. 2015(01)
本文編號:33098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3098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