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蓮:博物館語境下的他者文化景觀
本文選題:三寸金蓮 + 博物館 ; 參考:《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摘要】:隨著性別研究的深入發(fā)展,博物館的性別表征開始受到關(guān)注。社會性別為博物館研究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分析框架,通過對三寸金蓮的"他者性"與"主體性"的考察,可以進一步凸顯博物館在性別意義生產(chǎn)中的重要性。以博物館語境下的三寸金蓮為研究對象,則可以考查菲勒斯中心主義對空間的宰制,厘清不同文化語境下三寸金蓮的性別文化表征,稽核性別意義在婦女主題博物館中的生成、傳播與交流,進而揭橥三寸金蓮展覽中的詩學與政治學,探詢婦女在博物館語境下表征自我、建構(gòu)主體身份的可能性。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nder research, the gender representation of museum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Gender provides an effective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museum research.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otherness" and "subjectivity" of three-inch Jinlian, the importance of museum in the production of gender meaning can be further highlighted.Taking the three-inch golden lotus in the museum contex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we can examine the domination of space by Philistine centralism, clarify the gender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three-inch golden lotus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and check the generation of gender significance in the women's theme museum.Through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oet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in the three-inch Jinlian exhibition are reveale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women representing themselves and constructing subject identity in the museum context is probed.
【作者單位】: 咸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3YJCZH040)
【分類號】:C913.68;G269.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斯維特拉娜·阿爾珀斯;費婷;;博物館:一種觀看方式[J];東方藝術(shù);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珊;;漫談大眾文化中的粉絲產(chǎn)業(y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2 莫國芳;;好萊塢電影與大眾文化意識形態(tài)[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3 董靜;;淺析現(xiàn)代廣告中女性身體消費意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4 董密娟;;當代中國時尚消費透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3期
5 潘勝強;;中國古代筆記小說中“茅山道士”形象的演變及成因[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6 穆亞一;消費異化的產(chǎn)生與危害[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孫衛(wèi)紅;;霍爾頓:一個消費社會中的“好的壞男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王埃亮;;消費時代的文化向度[J];北方論叢;2008年01期
9 江臘生;;“個人化”寫作與市場消費[J];北方論叢;2009年03期
10 孫遠太;;消費社會的分層邏輯:一種研究取向[J];北方論叢;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饒曙光;;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概念·策略·戰(zhàn)略[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2 柳立言;;宋代墓志銘的虛與實及其反映的歷史變化——蘇軾乳母任采蓮墓志銘探微[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3 賀建平;;消費社會的炫耀性消費與廣告的意義建構(gòu)[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4 喬瑞金;;試論英國新馬克思主義對文化概念的深度理解[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方蘇;;唯物辯證法視野下的新聞消費主義與新聞專業(yè)主義關(guān)系的探討[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07年
6 呂鵬;;生產(chǎn)機制與接受機制的共謀——電視娛樂節(jié)目發(fā)展的符號學分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二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徐連明;;時尚雜志流行文化中的白領(lǐng)形象研究——以《時尚·COSMO》為個案[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戶曉坤;;對當代消費文化的批判性研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9 羅云鋒;;大眾傳媒、消費主義與“非常態(tài)的常態(tài)化”——批判理論視角的文化研究[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10 陳紅玉;;設(shè)計與現(xiàn)代性[A];現(xiàn)代化的機遇與挑戰(zhàn)——第八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郭芳;自然體育分類體系構(gòu)建及其生態(tài)化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廬進;轉(zhuǎn)型時期中國中產(chǎn)階層消費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董素青;消費電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徐萍;從晚清至民初:媒介環(huán)境中的文學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呂旭峰;危機與創(chuàng)傷[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8 陳治國;布爾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黃達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張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建構(gòu)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亮;競技武術(shù)的誕生[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張曉波;消費社會的白色噪音[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海娜;法蘭克福學派與費斯克大眾文化理論之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盧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義務[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汪玉;當代消費文化對室內(nèi)環(huán)境設(shè)計影響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6 陽功慶;論特雷·伊格爾頓的文化批評觀[D];湘潭大學;2010年
7 王榮子;傳媒在消費社會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班曉宇;《時尚》雜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沈麗琴;論廣告對當代生活方式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鄧顥;娛樂化浪潮下的湖南衛(wèi)視娛樂節(jié)目探析[D];湘潭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興梅;南京國民政府禁止婦女纏足的努力及其成效[J];歷史研究;1998年03期
,本文編號:1747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74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