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qū)青年紋身風格考察
本文關鍵詞:北京地區(qū)青年紋身風格考察 出處:《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紋身作為人類歷史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延續(xù)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無論是民族的特色紋身、或是民間的傳統(tǒng)紋身,到了今天,紋身被更多的人譽為一種人體藝術來展示,更多熱愛紋身的人將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圖案或文字紋到手臂、腿部甚至全身,用這種方式來進行內(nèi)心的宣泄和個性的張揚。紋身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關注,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與身體展現(xiàn)的文化興起,大家逐漸的接受了紋身,甚至有愛好紋身者會定期舉行展覽,,很多技藝高超的有名的紋身師也被視為藝術家。社會學或人類學者也會以流行的角度來研究這種帶有暴力色彩的流行文化。我此次考察內(nèi)容為青年紋身風格,考察范圍劃定在北京地區(qū),考察對象身上紋身的創(chuàng)作時間定為70、80、90三個年代。通過文獻和網(wǎng)絡文章的閱讀和整理集合田野考察的方式采訪五十位紋身師和紋身者來對這些紋身類型進行分類歸納,通過分析紋身師和紋身者與社會的關系來分析其選擇紋身圖案的原因,歸納整理這一類現(xiàn)象找到其中的異同。
[Abstract]:The tattoo , as part of the inheritance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 has lasted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 Whether a nation ' s special tattoo , or the traditional tattoo of the folk , is known as an art of human body , more people who love the tattoo are also regarded as an artist .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阮宗澤;紋身與同性戀──英倫風情掠影[J];21世紀;1995年01期
2 劉青林;紋身與衣飾紋樣的起源[J];裝飾;2004年08期
3 曉鋼;;紋身(組詩)[J];上海文學;1986年06期
4 馬文;;美艷紋身驚世俗[J];走向世界;1994年06期
5 劉安寧;;蓄光紋身貼紙工藝[J];印刷世界;2006年09期
6 王晉平;傣家男人紋身感覺不一樣[J];民間文化;2000年Z1期
7 段其儒;;傣族紋身[J];版納;2005年04期
8 宋培蓓;;高級街牌Ed Hardy登陸上海[J];流行色;2008年09期
9 峭巖;;紋身的女孩[J];作品;2010年03期
10 雁頎;恍如隔世訪美孚[J];旅游;199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鐵英;于嘉源;王正修;郭鵬;劉賀;;紋身[A];全國第七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余文林;劉春利;曾海玲;;三種Q開關激光治療紋身的臨床應用[A];第八屆全國激光生物學學術會議暨《激光生物學》創(chuàng)刊十周年慶祝會會議指南及論文摘要[C];2002年
3 楊軍;楊淼;;超脈沖CO_2激光治療紋身、太田痣186例的臨床觀察[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4 孫鳳娟;艾守珍;高洪舉;白忠義;;全國特大紋身、殘害婦女案司法精神病鑒定報告[A];中國法醫(yī)學會第三屆全國司法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曾偉偉;石星明;王云峰;王玫;黃婷婷;高宏博;;DNA疫苗免疫增強技術的比較研究[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6 巴倫;;圖騰意象:從紋身到蠟染——百越民族蠟染圖案試探[A];布依學研究(之二)——貴州省布依學會首屆年會暨第二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7 金濤;;吳越海島與東北亞圖騰崇拜及船崇拜比較[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8 蔡慧敏;翁玲達;張少淵;王培晶;;Q開關Nd:YAG激光治療皮膚色素損害臨床分析[A];上海市激光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辛巴;佐斌;;新潮流對社會認同影響的跨文化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張曉麗;;中藥去除不良紋刺線[A];中國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美容分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特約記者張獻懷;紋身可以去掉嗎?[N];健康時報;2003年
2 ;紋身淘出數(shù)十萬身家[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4年
3 呂斌;紋身不當小心病纏身[N];大眾科技報;2007年
4 鐘浩堅;紋身:人民軍隊緣何說不[N];中國國防報;2007年
5 單德海/編譯;繪在身體的圖案想表達什么[N];中國商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陳路平;紋刺——莫為美麗毀健康[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7 英子;仿水晶紋身正時興[N];中國商報;2000年
8 沈小平;今夏消費新時尚[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9 杜彩月 王躍民 楊東旭;雷電為大樹“紋身”氣象專家解謎[N];中國氣象報;2004年
10 田學科;了解健康狀況用“電子貼”[N];科技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馬玉蘭;宋代法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2 黃教文;臺灣中小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與經(jīng)營績效之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3 趙鯤鵬;《傷寒雜病論》唯象醫(yī)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4 李瑞霖;臺灣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品質(zhì)缺口實證分析[D];暨南大學;2006年
5 陳鳳川;《文明論概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林彬;日語提示助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昕宇;北京地區(qū)青年紋身風格考察[D];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
2 任星;紋身:身體上的敘述[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3 鐘婷;通過“刺青”教學培養(yǎng)高中生視覺讀寫能力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4 FRANCOIS PATRICK NZE MBA(辛巴);新潮流對社會認同影響的跨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胡平平;“疼痛的美麗”[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6 付高;論谷崎潤一郎文學中的“反俗”女性觀[D];湘潭大學;2013年
7 郭永紅;論美與生命[D];鄭州大學;2000年
8 車淑婭;“問”只賓語演變探析[D];河南大學;2001年
9 胡平;贊揚行為中的性別差異[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10 仲崇濤;類指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417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417319.html